方便面谋破局——老品要“新作”,新品要“精作”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9 13:48 1

摘要:近日,一则“方便面3年少卖40亿包”的话题被广泛热议。曾被中国消费者一年吃掉几百亿包的“国民食品”,如今似乎逐渐“失宠”。近年来,外卖平台分流客源、消费者健康意识提升、高铁普及改变传统消费场景等多重因素冲击着行业的传统增长逻辑。在此背景下,方便面企业开始通过高

近日,一则“方便面3年少卖40亿包”的话题被广泛热议。曾被中国消费者一年吃掉几百亿包的“国民食品”,如今似乎逐渐“失宠”。近年来,外卖平台分流客源、消费者健康意识提升、高铁普及改变传统消费场景等多重因素冲击着行业的传统增长逻辑。在此背景下,方便面企业开始通过高端化、健康化转型谋破局。

“方便”标准正在被重塑

深夜的宿舍、拥挤的绿皮车厢、加班族的办公桌……多少年来,这些场景里大多有一个熟悉的身影——方便面。方便、快捷、平价、管饱等特性曾让方便面成为消费者的速食首选。数据显示,自1993年开始,中国方便面市场持续增长了18年。但如今,方便面的地位似乎正在发生变化。据世界方便面协会数据,2020—2023年,我国方便面3年消费量减少40亿包,2024年方便面消费量跌至438亿包。

“方便面消费量的减少,反映了消费趋势的根本性转变。显然,传统方便面‘便捷优先’的核心价值主张已不足以吸引消费者。”业内人士指出,虽然近年来企业在方便面口味、食材、工艺等方面进行了革新,但方便面毕竟是一个老品类,大多消费者已对其丧失新鲜感。值得注意的是,消费者没有离开,只是提出了更高要求,他们要的不再是“填饱肚子”,而是“吃出品质”。

在业内人士看来,方便面市场的变化并非出于偶然,而是一场由健康需求、外卖崛起、高铁贯通延伸共同掀起的消费革命,“方便”的标准正在被重塑。

过去,很多人无暇顾及营养均衡;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舌尖上的追求”逐渐升级。

外卖平台的强势崛起,让方便面的“方便”优势不再突出。消费者的感受最为直观,正在上大学的小张参与相关话题讨论时表示,方便面的确方便、快捷、平价,但现在点外卖更方便,“摆弄一下手机,想吃的东西就能飞速送达,而且用了外卖平台的优惠券后还很便宜。”

高铁的贯通延伸从时空维度压缩了旅途中的速食需求。昔日绿皮车上的漫长旅途,一碗方便面是填饱肚子的救星;如今高铁飞驰,朝发夕至,盒饭、零食等丰富多样。今年,铁路部门还推出了新型餐饮服务,主打健康、便捷的餐食选择,目前在北京往返上海、广州等热门方向的高铁列车上试点供应这类轻食。

业内人士认为,悄然下降的方便面销量并非败绩,而是消费升级浪潮中“方便”标准被重塑的见证。

企业需创新产品应对市场变化

面对日益多元的市场需求,“如何让创新升级的速度和质量与消费者的核心诉求相匹配”成为企业需要思考的关键问题。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企业需围绕“老品如何‘新作’,新品如何‘精作’”这两个层面思考,才能应对市场竞争和变化,实现增长。

目前,不少企业将高端化作为核心发展战略之一。据了解,无论是袋装还是桶装,曾经的方便面主流价格均为3—5元。而如今各大商超的货架上以及线上渠道,10元以上的高端产品已经比比皆是,如康师傅的“Express速达面馆”系列、统一的“满汉大餐”、今麦郎的“拉面范”系列产品等。

同时,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低钠、非油炸、添加健康食材等也正在成为产品的创新点。康师傅提到,今年下半年,经济环境依然复杂多变,消费者对健康、绿色和高质量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企业需要不断精进和创新产品,并通过优化渠道策略、提升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度、增强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黏性来应对这些变化。

业内人士认为,要吸引年轻消费群体,企业首先还是要在健康层面发力,同时,选用优质食材,优化调料配方,提升口感。此外,还要注重多样化体验,开发新奇口味,如融合地方特色美食风味,或推出DIY创意吃法。

在创新方面,近年来,企业各出奇招。白象把折耳根、香菜、苦瓜与方便面结合,靠“黑暗料理”出圈,尤其是香菜方便面吸引了不少年轻消费者尝试。日清和三养等品牌也玩起口味混搭,旨在满足年轻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同时,跨界联名的风也吹到了方便面市场,一些品牌推出了联名款方便面,将动漫、游戏、影视剧等元素融入包装设计中,增加了产品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企业在不断创新的同时也要注意,方便面高端化存在一定的价格天花板,消费者对方便面价格的敏感度较高,高价易让消费者产生性价比低的感受。”业内人士表示,未来产品创新不应一味上探高端,更应与平价、健康相结合,在保证品质与健康的前提下,控制成本,满足大众对健康与实惠的双重追求,这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来源:中国食品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