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是我宁可相信面前的这位老人就是萨满。为什么这么认为?第一,他能唱那么多古老的歌谣,尤其是他还有鼓。这种鼓一般人家里不会有,它就是萨满的象征,所以萨满老人的鼓主要作用是什么呢?是用来沟通外界天地的这么一个器物,它就是萨满文化圈的一个象征。北纬40度以北的萨满文
黄土地上望星空
窑洞文化撞击企业家精神
但是我宁可相信面前的这位老人就是萨满。为什么这么认为?第一,他能唱那么多古老的歌谣,尤其是他还有鼓。这种鼓一般人家里不会有,它就是萨满的象征,所以萨满老人的鼓主要作用是什么呢?是用来沟通外界天地的这么一个器物,它就是萨满文化圈的一个象征。北纬40度以北的萨满文化生态区,自人类狩猎集采时代以来,逐渐发展出了北亚、北美和北欧三大萨满鼓圈。在北欧和北美,具有萨满信仰的本地人主要分布在环北极的国家。
比如萨米人,也称作拉普人,是北欧民族,居住在挪威、瑞典、芬兰和俄罗斯境内的北极地区。这些地方的萨米人都有萨满鼓。所以我们去挪威的萨米博物馆参观,就了解到萨米人对当年他们的萨满鼓被抢走的事耿耿于怀,因为在17世纪的时候,丹麦的基督教传教士来到这里以后,迫害萨满,破坏萨米人原生的萨满文化。
比如对萨满处以死刑,说他们的法事是传统邪恶的巫术,要求大家信奉基督教,当时还把鼓作为萨满巫术的罪证没收了。把萨满鼓没收以后,都拿走了,但是没有毁掉。现在全世界包括欧洲各国的馆藏文物里,应该还保存有71面萨满鼓。我在挪威的萨米博物馆参观时,听那位女馆长说,他们已经通过努力,买回了其中的几面鼓,而最有名的那面,是丹麦女王亲自批还给他们的,对此他们很感谢。所以这种鼓就是萨满的象征,也是萨米人和格陵兰岛因纽特人的象征。在挪威的萨米博物馆里,有一面鼓是在1710年被收藏起来的。我们还了解到,萨米人的萨满鼓主要是用驯鹿的皮做鼓面,用驯鹿的脚做鼓锤,这种特殊的材料选择很有意思。
萨满使用鼓的场景,一个是在各种仪式上需要敲击,一个是借助鼓来进行占卜活动。比如在家里,他们把手上的指环放到鼓面上,用鼓锤敲击鼓面,让指环轻轻地振动、移动,然后通过观察指环在鼓面上移动的路径,来卜算一件事吉利不吉利。
因纽特人的鼓跟萨米人的鼓还不一样,我看到这里的鼓是有手柄的,鼓面是用海豹皮做的,手柄是用驯鹿的脚骨制成的。这种鼓是比较少见的,是带手柄的握持式的单面鼓。
所以这位老人手里拿的,就是单面鼓,跟博物馆墙上挂着的一面握持式的单面鼓一样。所以我想,会制作这样的鼓,也会使用它,那这位老人肯定也是萨满。
这位老人看起来也很高兴,因为又见面了,尤其是当我告诉他说:“上次听你唱萨满的歌谣,我太兴奋了,你唱的这些民谣给人一种梦幻的感觉,一直让我难以忘怀,所以这次回来我又要求再听你唱一次。”他就笑了。老人很朴实,问什么说什么,话也不多。这个时候拍摄器材准备得差不多了,这次有准备,让泰勒带了三脚架,把相机架在三脚架上录像,打算完整地把萨满的歌谣记录下来,我也站在旁边用我的苹果手机录像,老人就开始唱歌了。
老人唱的歌有的那天听过,有的没有,看来这首新的民谣是专门为我准备的,他唱得很投入,闭着眼睛。萨满在唱歌时有一个特点,就是会进入到一种忘我的境地。萨满的职责是什么呢?因纽特人里的萨满是负责沟通天、地、人、万物的这么一个特殊的角色,他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能听到别人听不到的东西,还可以给别人驱邪、治病。人如果生病了,在萨满看来,是由于人的身体里有了邪气、被鬼魂纠缠了之类的原因,这时候萨满会吃一种植物,吃下去这种植物之后,他就不能自已了,就会进入迷魂状态,变得疯狂,接着他就可以到天上、地下、天堂、地狱、海底去见万物。然后他就会说:“我见着……了。”这是萨满特有的能力。
萨满文化最重要的主张就是认为万物有灵,所以当有人出去打猎回来,萨满老人就会问:“你今天怎么样?”打猎的人说:“很顺利,打到海豹了。”萨满老人又问:“你还看到别的什么了吗?冰山底下是怎样的?雪怎么样?山怎么样?”打猎的人说:“没注意。”那萨满老人就要说:“不对,你出去打猎要看到万物,这样才是对的。”所以在萨满文化中,认为万物有灵,其实就是在祝福万物。
点击播放视频
比如捕鲸的猎人出海的时候,萨满就会祈祷,呼唤万物,告诉猎物:我们人类必须要活下去才能保护你们,所以请你们——鲸和其它动物,牺牲你们自己来帮助我们,今后我们也会保护你们的后代。所以在萨满文化中,人把自己当成了万物的一部分,而不是作为万物的主人。
现代人把自己当作万物的主人了,这就很成问题,就导致人们觉得:既然我是万物的主人,那究竟谁能拥有这个世界?我们就得通过战争来确定。所以美国从来都认为:现行规则不能变。什么规则?——我是老大,你不能挑战我。而俄罗斯认为:北约不能东扩,否则就威胁到我了。北约说:我必须东扩。为什么?要抑制俄罗斯。那大家就打,打得你死我活。所以有几十万人死了,有几千万人做了难民,这就是现代人类的残酷性。我想,如果他们这些人都信奉萨满文化的话,这个世界就不会发生这么多的战争了。格陵兰岛从来没有发生过战争,可能就是因为因纽特人有萨满,人家相信万物有灵。所以在这个意义上,看到、听到萨满老人唱这些歌谣,就觉得这些是永远都不该失去的珍贵文化。
听老人唱了一首又一首歌谣,就感觉像是进入到另外一个世界了。唱得差不多的时候,我觉得不好意思再麻烦人家了,就说:“能不能再唱一首?”老人想了半天,还跟旁边的老太太一起想。老太太出了个主意,他就又唱了一首。这个时候,老太太就给我们看了她手里拿着的一根细细的棍子,我看不清是木棍还是骨头。她说上次那根骨头找不着了,今天用这根细的,然后上上下下用食指摇着给他助兴。老头唱的时候,老太太嘴里也哼着伴唱。
点击播放视频
老人唱完这首之后,就说再唱最后一首。我就问:“最后这首民谣的名字叫什么?”老人就解释了。年轻猎人跟我翻译说:“老人说他现在要唱的这首民谣是200多年前的歌。”我一听很惊奇,200多年前的民谣他现在还在唱,这就挺了不起的。看来这些歌谣也是这个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资产。
我问这首歌是什么意思?老人就说,这是一首200多年前的歌,讲了一个故事。一个什么故事呢?在一个小村庄,出去打猎的猎人带回来一头小北极熊。小北极熊的妈妈被猎人打死了,他们就把小北极熊带回来了。为什么带回来?因为它自己在外边没法儿生存。这头小北极熊被带回来以后,猎人的妻子就把它当成孩子养了起来。小北极熊很听话,也接受了现实,把这个家当作了自己的家。猎人的妻子也把它当成自己的孩子,关心它,给它好吃的,陪它玩耍。村子里的人都很爱这头小熊。小熊慢慢长大了,开始帮助猎人的妻子,帮助村里人,变成了村子的一份子。
有一年下起了猛烈的暴风雪,好多天村里人都不能出去打猎。这时候已经长大的北极熊就出去了,带回了鳕鱼。它干嘛去了?给家里人和这个村子里的人捕食去了,它每天都会捕回来鱼,这个家和这个村子里的人,就靠北极熊打回来的鱼度过了难熬的冬天。等到春天来临的时候,村民们能打猎了,也给北极熊打回来海豹肉吃,跟北极熊相处得很好。但是因为北极熊长大以后很壮实,所以村子里有一个猎人盯上了它,他觉得:眼前这头北极熊不就是猎物吗?
有一天北极熊在村子外边溜达,这个猎人就拿矛刺它,把北极熊给扎伤了。被扎伤后,北极熊逃回到家里,家里人看到它受伤很难过,要给北极熊治伤其实北极熊回家是来跟家里人告别的,虽然它也很难过、很伤心,但它想念自己真正的家了,想念它冰面上的那个天然的家。
作了告别,北极熊就在晚上偷偷走了,它翻过了一座大山,去往冰面。等到第二天早晨大家都找不到北极熊的时候,全村的人都很伤感,都出去四处呼唤这头北极熊,但是北极熊再也没有回来。这时候猎人的妻子非常悲伤,就唱起了一首哀伤的歌,意思是:我的北极熊啊,你在哪里,回家吧,家里温暖,外面冰天雪地,你会饥饿,你会受伤害,回来吧,回来吧我的孩子。
是这样一首哀伤的歌,所以这首歌传唱了200多年。老人说完这些,我就被这个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接着这位老人就唱起了哀伤的调子,他唱得也很投入,我甚至觉得他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所以我相信他就是萨满,我想他在唱这首歌的时候,魂灵已经飞了出去,在跟这头北极熊沟通,他根本忘了我们在旁边,自己沉迷地摇着头歌唱。这时候我就录像,镜头从他祖父的照片转到他的脸上,发现他们两个人长得还真像。他对面的老太太也闭上眼伴唱,也是摇着头,都被这首歌的伤感之情给打动了。
在这个时候你才真正意识到这就是因纽特人的历史,这首歌谣唱的是人跟北极熊的关系,实际上唱的是人跟万物的关系。所以你就知道,称这个民族的人为“真正的人”是没有问题的。为什么?只有真正的人,才相信万物有灵,才讲求万物平等。在这个意义上,我觉得真正的人从来没有想过要做谁的主人,所以因纽特人是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的。
听了这首歌以后,大家都很伤感,我觉得不能再让老人继续唱了,就向他们表示了感谢,然后说:“我们大家一起照张相吧。”照相的时候,把旁边那位老太太也叫了过来,把泰勒也叫了过来。我还把萨满老人祖父照片的位置留了出来,等于是跟他的祖父也照了相。让年轻猎人给我们拍了一张合影,在我们脚边放着长长的雪橇,雪橇上铺着海豹皮,上面还放了一把长枪,也是一把很旧的枪。
这种摆放方式与我们这几天跟着艾道尔、索菲斯出去打猎时用的一些物件摆放的场景是一模一样的。
做了这么一次非常难忘而且有意义的萨满现场的考察之后,我感觉很兴奋,就向两位老人告了别,也给了他们感谢的小费,每人给了1000丹麦克朗,老人也丝毫没有推辞,就接下了。然后给了年轻猎人500克朗,人家也没什么客气,直接就接过去了。这是对的,因为他认为他付出了劳动,而且他觉得你给报酬是在表示对他的尊重。
来源:辛庄课堂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