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仙游人的饮食记忆中,总有一缕羊肉的醇香萦绕不去。这香,不张扬,不猛烈,而是文火慢炖出的温润深厚,恰如仙游这座古城的气质——内敛中见真章,朴实中藏乾坤。
守一锅文火,焖一城沉香
郑志忠
在仙游人的饮食记忆中,总有一缕羊肉的醇香萦绕不去。这香,不张扬,不猛烈,而是文火慢炖出的温润深厚,恰如仙游这座古城的气质——内敛中见真章,朴实中藏乾坤。
缸焖羊肉,又称温汤羊肉,是仙游饮食文化中一道不得不说的招牌。其历史可追溯至百年之前,据传与仙游抗倭时期的犒军饮食有关。将士们征战辛苦,需滋补之食,当地人以最简单的方法焖制羊肉,既保留了食材本味,又能补充体力。一锅热气腾腾的羊肉,曾慰藉多少沙场豪情,而今已成为寻常百姓家宴待宾客的至上之礼。
这道菜看似质朴,背后却尽显仙游人的饮食智慧。选材必用本地山羊,皮韧肉紧,得山海之间的野逸之气。处理时不焯不腌,最大程度保留原肉本味。切块讲究刀工,需带皮切成适口大小,皮肉相依,方能在焖制中释出胶质,成就糯香口感。
烹饪之法更是精髓所在。仅以适量清水与少许姜片、盐巴相伴,再无多余修饰。水火之功是关键——先武火煮沸,再转文火慢焖。其间不加一滴油,不掀一次盖,全凭灶眼里的耐心与经验。时间在此化作无形的手,轻轻瓦解纤维,融汇滋味。待时辰一到,揭盖刹那,满室盈香,肉烂而形不散,汤清而味极醇。
成品上桌,肉色如玉,汤色清亮。夹一块入口,皮糯肉嫩,肥处不腻,瘦处不柴。最妙是那口原汤,清鲜醇和,饮之如沐春风,丝毫没有腥膻之气。仙游人吃缸焖羊肉,佐以蒜泥酱油,再斟一盅本地地瓜烧,便是冬日里最温暖的享受。
在仙游,缸焖羊肉不仅是道菜肴,更是情感的载体。它是年节祭祀的供品,是游子归家的接风宴,是老人滋补的良方,更是乡邻情感的纽带。谁家焖了羊肉,香飘半条巷子,左邻右舍皆知今日有客至。这种味道,早已渗入仙游人的血脉,成为乡愁中最顽固的记忆。
如今,缸焖羊肉也迎来新发展。许多餐馆在坚持传统工艺基础上,引入现代保鲜技术,让这道地方美味得以走出仙游。更有美食博主通过网络,将缸焖羊肉的制作过程传播四方,让更多人见识到仙游饮食文化的魅力。
每当夕阳西下,漫步仙游老街,总能看见灶火渐起的食肆中,老师傅守着那口焖锅,一如守护着一段流动的历史。锅中的羊肉正在文火的呵护下,慢慢释放着山野的馈赠、岁月的深情和匠心的坚守。
一锅缸焖羊肉,焖的是时间,品的是文化。它用最朴素的方式告诉我们:真正的好味,不需繁复修饰;深厚的文化,常藏于日常烟火。这正是仙游人的饮食哲学,也是这座古城千年不变的味觉坚守。
Miscellaneous Essays by Yuwen
来源:仙游报道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