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肥胖已成为全球性健康挑战,到2030年,全球预计将有超过29亿成年人体重超重(BMI≥25 kg/m²),
肥胖已成为全球性健康挑战,到2030年,全球预计将有超过29亿成年人体重超重(BMI≥25 kg/m²),
传统的GLP-1类药物(如司美格鲁肽和利拉鲁肽)虽然能实现15-20%的显著减重效果,但存在
新一代减重药物通过靶向GLP-1、GIP、胰高血糖素(GCG)等多重信号通路,实现更显著的减重效果。这些多靶点药物能够更有效地调节食欲、能量摄入和能量消耗。
已在2025年6月完成首剂量组哨兵给药,直击当前主流GLP-1单靶点或双靶点药物的痛点。
的研发已成为肥胖治疗领域的重要趋势。这些药物包括
对老年人影响尤为显著。
新一代减重药物致力于在
多种候选药物已进入临床开发阶段。
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48周时使总体脂肪量减少20.5%,瘦体重增加3.6%,体重下降6.5%。
研究表明,
主要是因为停药后饥饿感失控、代谢率下降以及药物效应消退。
药明康德团队在DIO小鼠模型中开展的体重回升研究发现,停药后药物的抑制食欲作用迅速减弱,一些动物的进食量甚至超过对照组,导致体重明显回升。
针对这一难题,研究人员正在开发能够实现
持久减重并在停药后最大限度减少反弹的药物,包括靶向黑皮质素4受体(MCG4R)、酰基辅酶A合成酶5(ACSL5)以及激活素受体等信号通路的创新药物。
药明康德旗下WuXi Biology开发了表达人类GIP受体的DIO小鼠模型,解决了多靶点药物临床前评估的挑战。
常规DIO小鼠模型无法准确反映多靶点药物的综合疗效。例如,替尔泊肽在人类中的疗效依赖于GLP-1和GIP两种受体的协同作用,但在常规DIO小鼠中,阻断GLP-1受体会完全消除替尔泊肽的疗效。
表达人类GIP受体的小鼠模型能更好地体现双靶点药物的协同减重效果,并更准确反映药物对白色与棕色脂肪组织的作用,为评估多靶点减重药物的疗效提供更具转化价值的数据。
05 精准肌肉功能评估技术通过监测肌纤维特征变化并量化肌肉应力,全面准确评估肌肉功能与药效。
传统行为学测试容易受到个体差异和操作者因素影响,导致数据一致性不足。此外,由于肥胖个体活动水平普遍下降,评估抗肥胖药物对肌肉功能的影响也面临挑战。
随着多种作用机制相似的药物进入市场,如何根据特定患者表型定位每种药物将成为关键问题。
研究人员也在探索
例如,Bremelanotide与替尔泊肽联合使用4周体重下降4.4%。
伦敦国王学院营养学博士艾米丽·利明建议优先选择鸡肉、鱼类、鸡蛋、低脂奶酪等蛋白质来源,并搭配蔬菜、藜麦、野生稻米等膳食纤维。
中国超重和肥胖人口已超过5亿,全球减重药市场预计在2030年达到1300亿美元。
来源:eric28846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