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社区】荣成市:多元融合聚力 精准靶向供给 打造文化社区(书院)赋能基层治理新路径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9 13:23 1

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荣成市立足“五位一体”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坚持“两线突破、双轮驱动”,一手打造以社区文化书院为核心的“基础升级线”,一手构建以城市书房为主体的“联动辐射线”,将优质文化资源送到居民家门口,让文化涵养成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荣成市立足“五位一体”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坚持“两线突破、双轮驱动”,一手打造以社区文化书院为核心的“基础升级线”,一手构建以城市书房为主体的“联动辐射线”,将优质文化资源送到居民家门口,让文化涵养成为基层治理的新动能,逐步走出一条“以文化人、以文治社”的特色路径。

拓展“多元融合”阵地空间

筑牢文化赋能硬支撑

荣成市从盘活存量资源入手,让文化阵地“活”起来。依托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现有空间,推进“一社一品”文化社区建设,崖头街道青山社区、玉兰社区,港西镇那香海社区等10个区域的社区文化书院率先试点,幸福里小院示范街巷、社区文化微场景星罗棋布,“居民会客厅”里烟火氤氲,“茶香睦邻”“家园献策”等活动常态升温,15分钟文化生活服务圈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文化服务。

针对单一社区资源有限、服务半径受限的问题,荣成市创新打造跨社区文化枢纽平台,让资源“流动”起来。重点建设新世纪、樱花湖、文明实践中心3个联建式文化书院,引入新华书店、图书馆专业运营力量,辐射周边多个社区。绿色零碳宣讲、中医药养生、非遗传承、四点半课堂等精品课程持续开展,新世纪文化书院年均服务市民超万人次;樱花湖文化书院还将服务延伸至外地游客;文明实践中心文化书院则以“实践融合、功能复合”为核心,打造“文化书院+文明实践会客厅”复合型阵地。三者从服务规模、覆盖范围到功能定位各有突破,共同打通文化资源跨社区流动的堵点,让优质文化服务真正辐射更广人群。

线上线下协同发力,搭建文化服务多维矩阵。线上依托广电“社区文化服务平台”,8大板块承载千余节课程,优质资源直抵家庭;线下举办社区文明实践站站长擂台赛、“一城仁爱风”所(站)长访谈、文化社区(书院)项目创投大赛,生动讲述基层创新探索与治理成效。线上线下同频共振,文化赋能的实践半径不断延伸。

建强“精准下沉”师资队伍

优化资源供给强引擎

为使文化服务精准对接居民需求,荣成市统筹整合文明实践资源,构建“专兼结合、结构多元、覆盖全面”的“4+”文化书院师资队伍。

“文润荣成”志愿服务队由新华书店牵头,汇聚学者专家与非遗传承人,用专业力量播撒文化种子;“悦读同行”志愿服务队扎根图书总分馆体系,深耕阅读推广,让传统文化在朗朗书声中薪火相传;“云平台专业团队”精选38支“专家型”文明实践团队,构建“群众点单、平台派单、团队接单、互动评单”的高效服务闭环,确保需求与服务精准对接;“社区复合型人才库”则深挖“荣归故里”人才、社区合伙人、文化主理人等骨干力量,让本土人才成为服务居民的“贴心人”。

创新“全龄友好”课程清单

澎湃民生服务源动力

围绕居民全生命周期需求,荣成市为文化社区(书院)定制分众化课程清单。聚焦“颐老优小”,为老年人开设中医养生讲座、隔代教育、智能技术应用等培训;为青少年量身打造“四点半课堂”、科学实验、名著领读等课程;为中青年提供职业技能、创新创业、文学鉴赏沙龙等教学,实现全龄段服务无盲区、居民需求零遗漏。

在时间安排上兼顾各类群体生活节奏,全面梳理部门单位优质文化资源,建立政策理论、文艺精品、中医药文化等10大类资源目录清单,动态调整课程内容和时段,无论是上班族还是退休居民,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文化活动。

为确保文化社区(书院)长效发展,荣成市探索“公益+低偿”梯度运营模式,在保障公益服务的同时激活市场机制,让文化服务既能“暖人心”,也能“可持续”。

如今,荣成的文化社区(书院)已成为凝聚邻里的“强磁场”,“家・文化”理念深入人心。让每个人不仅在单位是好员工、好干部、好老师,回到社区更是好市民、好邻居、好榜样。社区正蝶变为有温度、有文化、有归属的精神家园。

来源: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