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集成平台”的进化之路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9 11:45 1

摘要: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千山园区网首页,有这样一个模块,实时跳动着营业收入曲线、合同订单柱状图与部门计划完成率、质量问题归零进度等,相关数据一目了然。这个集计划管理与数据展示于一体的数字化平台,如今已成为公司科研、生产、经营管理和计划管理的重要抓手。从2023年雏形

张京睿

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千山园区网首页,有这样一个模块,实时跳动着营业收入曲线、合同订单柱状图与部门计划完成率、质量问题归零进度等,相关数据一目了然。这个集计划管理与数据展示于一体的数字化平台,如今已成为公司科研、生产、经营管理和计划管理的重要抓手。从2023年雏形初现,到2025年迭代升级,它的诞生与成长,是公司以信息化促管理精细化的一个缩影。

困境催生变革为何要造“自己的平台”?

时间回到2023年初,公司科技部信息化室的同事们正对着一份来自业务部门的“问题清单”发愁,清单上写着“系统功能跟不上业务变化”“改个报表要等乙方排期还得加钱”“想查个跨部门数据得登三个系统”等问题。

这使得科技部业务工作陷入两难:应用系统由外部开发,初期建设完成后,随着业务优化,原系统功能逐渐滞后。怎么修改?要么面临“维保期已过”“技术框架不兼容”的理由,要么被要求重新付费,甚至出现“乙方没人手支持”的窘境。更棘手的是“信息孤岛”问题,科研系统、生产系统、经营系统各自独立,数据像散落在不同抽屉里的文件,想做一次跨部门的计划统计,得派专人挨个系统导出数据,再手动汇总核对,不仅耗时费力,还容易出错。

基于此,2025年初,公司主管领导统筹规划,按照自主开发、数据集成的原则,组织将原有集成平台进行升级,使之成为集成科研、生产、经营、管理等业务计划管理类数据的信息化平台。自主开发,逐步摆脱外部技术依赖,能随时跟着业务需求调整;数据集成,则能打破孤岛,让关键信息“一站式”呈现。带着这两个核心目标,信息化建设团队踏上新征程。

攻坚之路从“雏形”到“中枢”的迭代密码

集成平台的成长,是一场从“数据碎片”到“全景中枢”的渐进式突破,更是团队持续两年的协同作战。2023年6月,平台迈出了第一步。团队率先抓取多项目系统的科研计划数据,将原本分散在不同系统中的计划进度信息,首次整合到自主研发的界面上。这一步看似简单,却打破了多项目系统数据统计查询的固有限制,让科研计划完成情况得以更灵活地呈现——这便是集成平台的雏形。

随着业务需求的不断延伸,2025年信息化团队将QMIS系统的质量数据、门户系统的流程数据、ERP系统的经营数据作为数据源,再开发出自行导入数据的功能,让平台从单一的科研计划展示,逐步成长为集计划管理、多类型数据灵活展示于一体的综合管理平台。

按照公司领导要求,信息化室从平台整体的构建思路、制定开发方案,到各部门的需求征集,将抽象的需求转化为具体的开发计划。这场战役的胜利,也离不开“协同作战”,各业务系统的管理员提供技术支持,确保数据接口顺畅对接;规划经营部、质量保障维修部、项目发展部等部门则化身“需求顾问”,从看板的数据维度到计划审批的流程细节,每一个功能点都要经过反复沟通确认。从需求清单的草拟到UI界面的设计,从代码的编写测试到上线后的迭代优化,每个环节都印刻着跨部门协作的痕迹。

攻坚路上从不缺挑战。年初计划管理模块上线时,两个棘手的问题接踵而至:业务部门导入同一份计划模板,系统却显示错乱,导致计划无法发布;更麻烦的是,因业务数据格式不规范,统计算法“失灵”,数据结果完全失真。面临这一问题,科技部信息化室总是守在开发环境前,逐行排查问题根源。从最初面对乱码数据时的眉头紧锁,到讨论优化方案时的激烈争辩,再到测试成功后如释重负的喜笑颜开,团队用最朴素的坚持,将一个个难题化解于无形,让集成平台从一个简单的数据展示工具,逐渐成长为支撑公司科研、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抓手。

变革之力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决策”

集成平台的建立,为公司的管理模式带来了新变化,这种变化渗透在数据流转、决策制定、业务协同的每一个环节。信息壁垒的打破是最直观的改变。平台建立前,公司的科研、生产、经营数据分散在各个独立的信息系统中,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而如今,集成平台实现了跨部门、跨系统的数据深度融合,将多平台的管理数据集中到同一界面展示,彻底填补了公司综合性数据看板的空白。管理人员无须再为一份跨系统的统计报表奔波协调,登录平台即可获取整合后的信息,信息获取效率大幅提升。

数据价值的释放更为显著。过去,各系统的数据展示形式单一、维度有限,难以满足复杂业务的分析需求。集成平台则通过全数据、全要素的可视化呈现,构建起一站式全景视图,能全方位、全链条反映设计研发现状。无论是科研计划的完成进度、质量问题的归零情况,还是经营数据的动态变化,都能通过定制化的图表直观展示。更重要的是,平台支持灵活的数据筛选与展示方式,打破了原有系统的查询限制,不同职位、部门的用户能看到权限范围内的定制化内容,让数据真正“按需呈现”。这种多维度、显性化的数据展示,让管理人员能在同一时间掌握业务全貌,为科研、生产、质量管理提供了精准依据,决策效率与科学性显著提升。

从信息孤岛到数据集成,集成平台作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一环,让“数据驱动”从理念落地为实实在在的发展动能。后续,公司信息化将以AOS升级到AES为契机,再次梳理业务域,持续深化构建公司级统一平台,打破系统壁垒,实现数据共享,不断推动公司数字化转型。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