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势恶化!5国联手增兵,日本登岛,特朗普“动武”进入倒计时?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9 11:20 1

摘要:2025年9月18日,北极圈的冷空气还未降临,但格陵兰岛已经热得冒烟。就在全球媒体还在猜特朗普“动武”是虚张声势还是认真的时候,丹麦、德国、法国、瑞典、挪威五国忽然联手增兵,在格陵兰岛搞了一场大规模军演——而且刻意没请美国。与此同时,日本也突然在岛上动作频频,

2025年9月18日,北极圈的冷空气还未降临,但格陵兰岛已经热得冒烟。
就在全球媒体还在猜特朗普“动武”是虚张声势还是认真的时候,丹麦、德国、法国、瑞典、挪威五国忽然联手增兵,在格陵兰岛搞了一场大规模军演——而且刻意没请美国。与此同时,日本也突然在岛上动作频频,一副想“插一脚”的扑面气息。

局面,从外交角力,一下子变成了全副武装的实景演练。
这是一次简单的北极岛屿之争?还是一次牵动全球稀土供应链和北极航道布局的地缘经济博弈?

对于格陵兰岛,特朗普的执念不是一天两天。

他在多个场合直白地说——美国必须拿到格陵兰岛
理由很现实:

地缘位置:这里是天然的北极跳板,掌握这里,就能控制亚洲—欧洲—北美之间最短的航线,以及北极圈战略部署优势。资源储备:海上油气、陆上稀土,黄金地段的能源与矿产全包。特别是稀土,保守估计储量高达3850万吨

在现代工业体系中,稀土是高科技、军事、清洁能源等核心领域的“卡脖子”资源——战机、电动车、芯片、通信基站,没有稀土,几乎寸步难行。
特朗普很清楚,如果能切入格陵兰稀土供应链,美国在全球制造业博弈中会多出一张王牌。

可是,问题是——格陵兰岛属于丹麦。而且丹麦背后,是欧盟。

当特朗普放话“不排除动武”时,哥本哈根的回答干脆利落——不卖,也不租
甚至在经济合作层面,欧盟冷不丁放出一记“反手牌”:

当地时间9月16日,欧盟委员会高级官员塞茹尔内在东京公开表示——

“日本应该和欧盟携手开发格陵兰岛的稀土资源和其他矿物,建立一个独立于美国和中国的供应链。”

这句话,表面是在对抗中国稀土的供应链优势,实际上也是在直怼美国——
把你期待的“独家优先权”拆分成多家合作,价格与话语权你都失去控制。

更狠的是选择日本
作为美国盟友的日本,此刻站到欧盟一边,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特朗普在谈判桌上的底气。

光靠话,震不住特朗普——欧盟明白这个道理。
于是,从9月14日开始,丹麦拉上德国、法国、瑞典、挪威,在格陵兰启动“北极之光”军演。
这是格陵兰岛少见的大规模联合军演,而且美国未被邀请。

这意味着什么?
这就是一句明摆着的外交警告:格陵兰岛,我们自己罩着,有事你别擅闯。

从空中巡逻到海上防御,从物资补给到驻军部署,这场军演不只是演习,更是一次防务宣誓——
美国想用“动武”做筹码,在军事上先得面对整个北欧防线的结盟防御。

如果说欧盟的动作是公开亮剑,日本的路径就更像是暗流。

早在今年5月,日本前外相上川阳子就以“科研考察”的名义到访格陵兰,表面是气候和地质调查,实际上是在摸资源情况和当地政治环境的底。

日本的用心不难理解——作为制造业强国,日本的汽车和电子产业对稀土的依赖度极高。但日本本土几乎没有稀土生产能力,一直严重依赖进口。
尤其在中日贸易关系波动、全球资源争夺加剧的背景下,日本急需新的供应来源来确保产业链安全。

那么,特朗普真的会为格陵兰开战吗?

短期看,不太可能。原因有三:

国内政治关卡:对传统盟友动武,国会很难批准,民众更不买账。军事可行性:即便美国军事能力强大,直接攻占格陵兰的风险和成本也极高,且会在北极引发俄罗斯、加拿大的关注和介入。外交代价:一旦动手,美国与欧盟、日本的盟友体系将出现裂痕,这与特朗普未来想在其他事务中拉拢盟友的目标相冲突。

他的“动武”更多是一种谈判策略——喊最狠的话,争最多的筹码

这是他惯用的商人式谈判逻辑:“进三步退两步”,先拉高报价,再在压力下“让步”,用部分收益收场。

可问题在于,这次欧盟也会谈判——而且谈判方式,比特朗普更硬核:
直接找备胎(日本),直接军演亮肌肉,让你的牌一张张失效。

格陵兰岛事件的本质,不仅是地缘安全,还有全球供应链的重组

稀土链:全球85%以上的稀土在中国完成精炼。美国虽然有矿,但被环保法规和成本死死限制。格陵兰的3850万吨稀土储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松动中国对精炼的垄断格局。北极航道链:随着冰层融化,北极东北航道和西北航道航行时间缩短,美国控制格陵兰,就相当于在北极航线设立一个“收费站”。安全与投资链:一旦格陵兰资源开发由欧盟主导,美国企业将被排除在项目优先圈外,这会影响未来几十年的北极矿权、航路和投资回报。

这三条链条交织,就是为什么这几天莫名冷清的北冰洋,陡然有了火药味。

北极不仅是美欧的博弈场,还有一个安静坐在一旁的重量级玩家——俄罗斯

俄罗斯在北极拥有最长的海岸线和最多的破冰船。对于北极航道的掌控和油气资源开发,莫斯科在某种程度上,比美国更有现成优势。一旦美欧因格陵兰闹僵,俄罗斯有可能在北极事务上获得更多外交操作空间,甚至与中国进一步深化“极地合作”框架。

这意味着——特朗普不仅在和欧洲日本竞价,还在和俄中比耐心。

根据目前信号,这场博弈可能有三个短中期走向:

“利益换平安”方案
特朗普用威胁和谈判套取部分稀土开发优先权,不动武,但在北极事务中换取更多话语权。“供应链阵营化”方案
欧盟+日本加速合作,建立新稀土供应链,将美国排除在外——这会导致全球稀土贸易割裂成中、美、欧-日三大阵营。“北极军事化升级”方案
双方军演互秀频率加快,引入更多北约成员,俄罗斯加强北极存在感,整个北极圈成为新的地缘摩擦带。

表面上看,这是特朗普的“动武”倒计时;
实际上,这是北极资源与航路控制权的谈判倒计时

格陵兰岛是棋盘上的核心一格,但这盘棋的视野,已经从丹麦的殖民地行政区,延伸到稀土的全球话语权争夺,延伸到北极新航道的控制、延伸到美欧日盟友关系的重构,以及中俄在北极事务上的筹码积累。

这场博弈,不会因为一次军演就结束
接下来,稀土矿权招标、北极事务外交会议、北约的防务预算与俄罗斯的极地部署,都是观察这场游戏走向的重要节点。

你怎么看?

特朗普会不会在稀土供应链问题上退让?欧盟和日本能否长期合作,不被美国拆局?北极圈会不会成为下一个全球战略火药桶?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观点。

参考资料:

《Financial Times》,2025年9月16日,《EU seeks Japan partnership on Greenland rare earths》《BBC News》,2025年9月15日,《Nordic nations conduct Arctic military drill excluding US》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全球稀土储量报告(2024)丹麦国防部新闻发布会(2025年9月14日)日本外务省新闻档案(2025年5月)

来源:戴六号半的高大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