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田氏取代吕氏之后,国号仍然采用齐国这一称呼?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8 20:39 1

摘要:懂点历史的都知道,秦以后的每一次王朝更迭,头等大事就是换个“国号”。

老铁们,今天聊一个颠覆你历史观的新知识。

懂点历史的都知道,秦以后的每一次王朝更迭,头等大事就是换个“国号”。

汉、唐、宋、明,国号一改就代表了天命所归,万象更新。

那么,问题来了。

春秋末期,齐国大夫田氏把姜姓吕氏从齐国政坛踹下台后,为什么不改国号呢?

因为,先秦时代的国号,跟秦汉以后的王朝名称,压根儿就不是一码事!

为什么这么说?且听我慢慢道来……

为了方便理解,咱们举一个例子。

咱就说假如你家住北京市朝阳区,你跟人自我介绍时,会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朝阳区某某街道的小明”吗?

大概率,你是不会的。

你会说:我北京的或者我朝阳的。

聪明的老铁已经知道我要表达什么了?那就是先秦的国号有着强地域属性,更像一个地名。

通俗点讲,先秦的国号,就跟你自报家门的意思差不多。

“齐”指的是哪呢?就是山东临淄附近那一大块地儿,古时候叫“齐”地,也叫“营丘”。

《尔雅·释地》载:“齐曰营州”

也就是说,不管你上头是商朝册封的诸侯,还是周朝册封的姜子牙,还是后来田家篡位自己当家。

只要首都还在这片地儿上,你这国家就叫“齐国”。

这跟老板换了,公司名没换,不是一个道理!

这跟你是张三还是李四当家,但你住的这个村还叫“张家村”,是一个道理!

在先秦,土地才是永恒的主角。

人都是过客,家族更是流水的兵。

所以,你看《路史·国名纪甲·炎帝后姜姓国》的记载,在姜子牙来之前,这儿就有一个姜姓伯陵氏“齐国”了。

后来周公旦分封,吕尚接手了“齐地”,建立的新国家照旧用“齐”这一名称!

所以,为什么田氏代齐不改名?一样的道理。

田氏是把吕氏踢出局了,但我国家还在“齐地”!

那你凭啥改名?改了才叫脑子进水了,自绝于人民,自绝于诸侯。

有一件战国中期齐国著名青铜礼器,叫陈侯因齐敦。

这里的陈侯因齐,就是齐威王田因齐。

他自称“陈侯”,因为田家祖上是陈国公子。

青铜器铭文上这么刻,说明他内心也想叫陈国,那多光宗耀祖。

但是,没用,你在齐地,大家依旧叫你齐国。

另外,咱们再说说战国时期的魏国。

魏国称魏,是因为魏氏始祖毕万之子魏犨,因为随公子重耳出亡有功,被封在魏邑。

魏国在战国初期一度十分的强大,魏惠王膨胀到一度想要称王。

而他称的这个王呢,却叫做夏王!

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当时的魏国首都在安邑,如今的山西夏县。

这地方,传说是曾经夏朝的都城,也称夏邑。

所以,魏惠王一拍大腿:这逼格得上去啊!

于是,自称“夏王”,乘夏车。

后来,魏国为了争霸中原,迁都到了大梁。

首都换了,地名变了,《孟子》中就开始叫魏惠王为“梁惠王”。

这也没毛病,都城在哪名就在哪。

都城在梁,魏国也被称为梁国。

魏国甚至一度自称晋国,因为魏氏继承了晋国的表里山河。

魏国的领土是晋国曾经的核心领土,魏国也还惦记着老晋国的荣光。

所以,在魏惠王这一个时期,魏国就有魏、夏、梁、晋四个称号。

这恰恰证明了,在当时人心里,国名跟着核心领土走,是最自然不过的事。

首都安邑在“夏邑”,我就蹭个“夏”的热度;首都迁到大梁,我就是“梁”;我领土主体是晋国核心区,我自称一句“晋”怎么了?情感投射嘛!

史书为啥最后多管他叫魏国?因为他的基本盘,起家的根据地,是当初晋文公分封给他的“魏邑”,这才是他的根儿。

类似的例子一抓一把:

盘庚把商朝首都迁到“殷”,所以商朝又叫殷朝。

周之所以叫周,是因为他是商的方国之一,始封于周原。

那么,从什么时候开始,国号的意义发生改变了呢?

从秦始皇称帝开始,“诸侯王”变成了“皇帝”。

皇帝是秦开始才有的概念,秦始皇定的调:德兼三皇,功过五帝。

以后,皇帝是天下的共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秦始皇的宣称是针对整个天下的,而不再是一块特定的地。

而他的国号“秦”,就不再单指“秦国”那块地了,而是代表了他统治整个天下的这个王朝政权。

这就好比,以前大家都是开省公司的,公司名随地名。

现在你成立集团公司了,垄断全国了。

你这个集团总部的名号,就必须是全新的、神圣的、独一无二的。

这样,才能代表你的法统。

所以,汉朝不再单指汉中,唐朝也不再单指太原唐国,明朝的“明”甚至跟地名都没啥关系了。

到了后来,比如金朝,还有元、清等,国号都完全脱离了具体地名,变成了一个纯粹的、象征性的政治符号。

所以,咱们回头看先秦历史,总会品出一种特别的滋味。

你叫齐也好,叫陈侯也罢,土地不在乎。

在乎的是谁能让这片土地上的人吃饱饭,打胜仗,过好日子。

名号这东西,吹得再响,也得有实力兜底。

标签贴得再亮,也得有里子支撑。

齐桓公叫“齐侯”,不影响他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第一霸。

楚庄王就算自称为“王”了,周天子不认,中原诸侯跟着一起骂他“南蛮鸠舌”。

但是,等他真正打赢了邲之战,问鼎中原,大家也就不得不认他这个“霸主”了。

真正的硬通货,永远是实力。

名号,那只是实力的外包装。

形式主义救不了国,实打实的综合国力,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反正收藏你也不看,点个赞得了

来源:叫我猫叔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