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开庭前七天,文某把道歉视频拍得像年终总结,镜头里鞠躬、哽咽、字幕加粗,一套流程走完,董宇辉的律师还没把传票递到法院收发室。
开庭前七天,文某把道歉视频拍得像年终总结,镜头里鞠躬、哽咽、字幕加粗,一套流程走完,董宇辉的律师还没把传票递到法院收发室。
这一招,去年马某用过,今年文某复制粘贴,效果一样:热搜挂半天,账号停更一周,然后悄悄复活。
董宇辉的起诉书像一把没开刃的刀,举起来吓人,落下时只割掉对方几根头发。
文某在视频里说自己“一时糊涂”,却没解释“25家公司”的数据从哪来。
数字编得具体,传播才有人信。
他敢编,是因为知道董宇辉不会追到底。
去年马某道歉后,董宇辉工作室发声明“接受道歉,不再追究”,八个字把案子销了。
今年文某照抄剧本,连道歉文案的排版都和马某去年那版对齐,就差没把“马某”改成“文某”。
董宇辉的律师团队不是吃素的,证据链、公证材料、平台调证一次不落。
真打下去,文某至少得掏一笔赔偿,账号也可能被平台永封。
但董宇辉在起诉后第三天让律师“保持沟通通道”,翻译过来就是:台阶我搭好,你下不下?
文某当然下,他背后没金主兜底,真判了连房贷都保不住。
数据不会撒谎。
董宇辉近三年起诉了11起名誉侵权,8起在开庭前和解,2起开庭后调解,只有1起等判决。
那唯一没和解的,是对方死活不道歉,最后判了公开道歉加赔偿五万。
五万对董宇辉不算钱,但足够让其他想蹭流量的博主算笔账:道歉成本=停更一周,硬扛成本=五万+账号限流,傻子都知道选哪个。
有人骂董宇辉“圣母”,其实他在算另一笔账。
直播带货靠路人缘,赶尽杀绝会掉粉。
去年马某道歉后,董宇辉直播间当晚涨了三十万观看,弹幕刷“格局”。
文某这次道歉视频底下,最高赞评论是“董老师又心软了”。
心软是门生意,比硬刚更赚钱。
平台也乐见其成。
官司打到底,平台得配合取证,流量被分走。
和解最快,热搜有了,后续不折腾。
文某账号停更一周,平台少一个制造谣言的号,但也少一个贡献流量的号,一周后他回来,平台睁只眼闭只眼。
大家都默契地不把事做绝。
但规矩一旦被摸透,就成了漏洞。
马某之后有文某,文某之后还有李某。
道歉模板可以批量生产,董宇辉的原谅也可以批量发放。
当“起诉-道歉-和解”变成固定流程,造谣者只会把赔偿预算写进运营成本,就像直播间投流一样,花点小钱买热搜,大不了最后道个歉。
董宇辉想留体面,可体面不能当法律用。
再温柔的拳头,打不疼就不会长记性。
下一次,当新的25家公司、38个女友、50亿的谣言出现时,谁来保证不是另一个文某复制粘贴?
宽容如果成了流水线,法律就成了背景板。
董宇辉的善良值几个钱,造谣的人早就算清楚了。
来源:巫师火电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