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二次大战中,美军战略轰炸机B-29最威名赫赫,但山姆大叔给了老蒋没有呢,不得而知。那是战略轰炸机,国民党军队实际上用不着。B-25是中型轰炸机,有个绰号叫空中堡垒,反正当时人们就这么叫它。就轰炸的威力而言,“野马”就是小儿科了,也许是先让“野马”出来打个“前站
二次大战中,美军战略轰炸机B-29最威名赫赫,但山姆大叔给了老蒋没有呢,不得而知。那是战略轰炸机,国民党军队实际上用不着。B-25是中型轰炸机,有个绰号叫空中堡垒,反正当时人们就这么叫它。就轰炸的威力而言,“野马”就是小儿科了,也许是先让“野马”出来打个“前站”。自海湾战争后,空军制胜论调门很高。但当年,国民党空军也就是这点实力。毕竟“炸弹之母”“炸弹之父”这样的巨型航弹都是以后发明的。
据亲历者的记述,当天首先飞临阵地上空的是4架P-51。一通扫射轰炸后,峰山燃起烈火浓烟,这让指挥所里的人们心情一度紧张。但据报告,由于掩体挖得深,没有太大损失,只有几人负轻伤。
徐州就有蒋军机场,类似这样的轰炸,八师不是没有见识过,不足为奇。空中“打雷”,雷声大雨点小。但地面还有大炮发的“沉雷”,真让八师官兵“开眼”了。
10时许,峰山晓店方向有炮火袭来,而六塘河方向射来的炮弹尤为猛烈,这是整编十一师的榴弹炮团在发威。八师还是第一次见识美国榴弹炮弹爆炸的威力。这样密集的炮火何师长也是头回,他回忆道:“向前看去,只见硝烟尘土,弥漫天空,日光都为之遮蔽。”
榴弹炮发威,何师长深为震撼。要注意被炮火杀伤,“防炮”是当年三防之一。所谓“新兵怕炮,老兵怕号”,也只有过来人才能体会。
是役,一纵司令员叶飞也是初次见识了榴弹炮。
16日夜晚,一纵再次穿插,突然传来“轰隆隆”的炮声炸响,仿佛大地都在微微颤动。当时骑在马上的叶飞自言自语,“这是什么炮啊?好像从来没听到过这种炮声呀!”
这时,有个名叫秦基的电台侦听干部向叶飞报告,“这是胡琏整十一师向这边试射大口径榴弹炮,他要用远程炮火支援晓店子,正在要求晓店子预备第三旅校正弹着点。”
叶飞道:“怪不得声音不一般!现在它试射,接一下就要齐放了。”
判断没错。果然,秦基回忆道:“接着就是轰隆隆6发一个齐射,一阵接着一阵。整个战场顿时炮火连天,山摇地动……大火小火燃红了半边天。如此场景,煞是壮观!身历其境,印象至深,至今犹在眼前。”
秦基所看到情景,正是八师阵地。战场搏杀之剧烈,也是被兄弟部队见证了。
看来戴之奇真的是发疯了,胡琏手够不着,但对炮弹却不吝惜。峰山一片火海,八师指挥所四周也不时有炮弹炸响,屋里电话铃声不断,人人忙得不可开交。
忽然,西边外墙角落下一颗炮弹。土墙没全倒,房梁却震坍一角,电话机也被砸坏,人人像从土里钻出来似的,满头满脸的灰。何以祥立刻下令指挥所转移到野地里,这才发现手臂上已渗着血,这是被石头崩的,不然后果就不好说了。
以后,华东战场的国民党军队中流传几句话,“排炮不动,三纵八纵。”类似说法还有,比如对擅长防守的十纵,“排炮不动,必是十纵”,意思都差不多。
我想,这些话多是在整编十一师和五军中流传吧,因为“排炮”多指榴弹炮群,榴弹炮不是所有国民党军队中都能列装的。而这两个王牌军编有榴弹炮团,只要发炮必是“排炮”。
1947年夏,华野外线出击。是时,国民党第五军(整编第五师)和整编十一师也在中原战场,在对抗这两个强手时,粟裕往往动用三、八两纵与之抗衡。几个回合下来,国军方面掂出了对手的份量,故有此说。
别看榴弹炮口径也就是105mm,但这可是解放战争的“新事物”,不是主力部队,还不一定能见识到。那一排排榴弹炮盖过去,山摇地动,火海一片。若没那两下子,哪还有不乱阵脚的;但“高手”却是镇定自如,有条不紊。可谓对手强劲,算是国民党军对三纵和八纵的“褒奖”吧。
峰山被占,其利害相当于孟良崮战役的垛庄。二十三团打下峰山,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大功告成,要喘口气了吧。
没错。的确是有人来接班。
是八师哪个团呢?
来源:吴钩越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