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内耗:9个方法让你停止自我消耗,找回轻松人生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9 10:36 3

摘要:你是否常常一天下来什么也没做,却感觉好累好累?这或许意味着你正在陷入一种严重的内耗型人格。

你是否常常一天下来什么也没做,却感觉好累好累?这或许意味着你正在陷入一种严重的内耗型人格。

你是否经常一天下来即便什么也没做,却觉得精疲力尽?是否常常因为同事无意间的一个眼神、朋友不经意的一句话,就默默纠结半天?这些都是精神内耗的典型表现。

内耗的过程,就像是用一把勺子慢慢将自己掏空。在这个信息爆炸、竞争激烈的时代,内耗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隐形负担,消耗着我们宝贵的精神资源,让人感到疲惫不堪。

01 认清现实,内耗的表现

什么是内耗?简单来说,精神内耗就是一种矛盾的心理状态:常常陷入毫无意义的思考,思维上纠结且伴随着焦虑、紧张的情绪,让人处于精神痛苦中。

内耗的主要表现包括:做选择总是犹豫不决、容易责备和埋怨自己、做事情非常拖延、总是聚焦过去或未来、过度敏感、过度追求完美。

如果你符合上述3条及以上,那么很可能已陷入精神内耗的状态中。

02 深入剖析,内耗的根源

内耗的产生既有外源性因素,也有内源性原因。

从外因看,当前“内卷性”的恶性竞争环境迫使人们不得不参与无意义的竞争,而且缺乏退出机制,产生道德压力。从内因看,人脑的情感脑与理智脑之间的冲突是主要原因。

当我们对自己不满、怀疑自我并压迫自我时,当我们回避某些感受时,当我们试图在思维里自我辩驳时,我们所做的就是持续激发内耗的自我战斗。

03 实用方法,停止内耗

1. 不过度在意他人看法

生活中,很多人之所以不快乐,就是因为太在乎周围人的反应。真正需要在意的,不是周围人的眼光,而是自己内心的感受。学会放下对别人的关注和期待,把时间和爱留给自己

2. 停止沉湎过去

一时的反思可以推动我们进步,长久的懊悔只会令我们步履维艰。要相信,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昨日失去的,明日必以另一种方式补偿你。

3. 停止苛求完美

《道德经》中说:“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圆满的事物好像有所欠缺,但它的作用不会衰竭。与其在苛求完美的路上让自己精疲力竭,不如放松下来,给生活留一点缺口

4. 停止思虑过度

很多事本来没什么,就是因为想太多,才让一切变得复杂。常言道:“有心者有所累,无心者无所谓。”人生的幸福,有时候就在于放空。

5. 停止陷入消极

真正优秀的人,不是遇不到困难,而是在困难来临时,不会将自己置身于颓废和悲观的情绪之中。用更加积极的心态去面对风风雨雨,保持微笑,凡事看淡,好运才会与你不期而遇。

6. 停止自我设限

董卿有句话说的好:“生命的意义在于开拓而不是固守,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不应该失去前行的勇气。”一味地给自己设限,就注定画地为牢。不妨勇敢一点,大胆冲破禁锢自己的牢笼。

7. 停止反复犹豫

作家脱不花曾说:“人生总有很多左右为难的事。如果你在做与不做之间纠结,那么,不要反复推演,立即去做。”放弃脑海中左右摇摆的想法,扔掉心里徘徊不定的计划。

8. 停止自我攻击

内耗的一个重大原因,就是无法接纳自己,进而自我攻击。人活在世上,最难也最重要的课程,就是和自己和解。从今天起,不要再自我贬低。

9. 立即行动起来

打败拖延很简单,只需要记住两个字:行动。今日事,今日毕,永远不要把问题拖到明天再处理。当你培养了自己的行动力,那些让你不安和烦躁的问题就会逐一消解。

04 专家建议,四步告别法

应用心理学博士廖春岭提出了摆脱情绪内耗的“四步法”:

第一步是提升觉察力,识别内耗源头。不对想法进行好坏评判,只观察来去即可。

第二步是学会接纳与自我关怀。请像对待处于困境中的好朋友一样对待自己,向自己伸出援手。

第三步是采取有效行动。区分哪些自己可控,哪些无法控制,将精力投入到“可控圈”内。

第四步是调整认知模式,改变内耗引擎。可以记录情绪日记,从中找出反复出现的、引发强烈负面情绪的核心问题。

05 内耗危害,不容小觑

长期的内耗不仅会消耗我们的精神能量,还会导致注意力、记忆力、判断力和自控力等心理资源的无谓消耗,减弱甚至摧毁我们的行动能力

内耗还会让人们被动地卷入消耗之中,导致思维从“当下”向“过去”和“未来”偏移,使得这段时间变得低质,从而降低人们的幸福感。

作家余华说:“精神内耗,说白了就是自己心里的戏太多了,言未出,结局已演千百遍;身未动,心中已过万重山;行未果,假象苦难愁不展;事已毕,过往仍在脑中演。”

90岁仍未退休的心理医生中村恒子分析道,我们为什么总是感到焦虑与疲惫?一个人最大的内耗,是不放过自己。任何时候,我们都是自己精神内耗的制造者,也是唯一的终结者。

告别内耗,是一场自己和自己的战斗。当你克服了内心的障碍,你会见到别样的风景,领略到不一样的人生。

来源:仰望星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