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5日至17日,著名客家研究专家、香港中文大学刘义章教授、世界客家书画院院长蔡跃进一行赴四川考察并与四川客家海外联谊会(简称“省客联”)、四川省客家商会(简称“省客商会”)、四川客家研究中心(简称“省客研中心”)开展座谈交流。省客联会长林先富,省客商会会长
9月15日至17日,著名客家研究专家、香港中文大学刘义章教授、世界客家书画院院长蔡跃进一行赴四川考察并与四川客家海外联谊会(简称“省客联”)、四川省客家商会(简称“省客商会”)、四川客家研究中心(简称“省客研中心”)开展座谈交流。省客联会长林先富,省客商会会长唐发杰,省客研中心主任陈黎,省客研中心首席专家、省客联、省客商会高级顾问陈世松教授,省客联、省客商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省客研中心副主任郑勇,省客联、省客商会高级顾问巫玉萍,省客联执行会长吴修明,省客联、省客商会常务副会长李强学,省客研中心常务副主任苏东来,省客联副会长、省客研中心副主任李军,中国十大画虎名家高洪建,省客联、省客商会监事彭辉等相关人员分别陪同考察或参加座谈交流。
刘义章教授一行走进四川大学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从文物与历史遗存中探寻客家文化与巴蜀文明的交融脉络;深入成华龙潭、新都石板滩、龙泉洛带客家聚居区,实地感受客家新貌、民风习俗的当代传承,寻觅客家聚居区的生活故事,直观体会四川客家文化的历史底蕴与鲜活张力。
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与省客研中心的专家教授、学术顾问围坐畅谈,围绕客家文化学术研究方向、成果转化路径展开深度研讨;在充满客家特色的米派庄园,与省客联、省客商会、省客研中心的代表们齐聚,分享客家文化保护与传承发展的实践经验。座谈会围绕“川港客家文化的历史、现实与未来展望”核心主题展开,各方畅所欲言,既有对过往成果的回顾,也有对未来方向的谋划。座谈中,大家多次提及刘义章教授的开拓性贡献——自1999年起,他便率先赴四川成都调研东山客家情况,成为香港客家赴川“传薪播火第一人”,二十余年来持续支持四川客家研究,为两地客家文化交流搭建桥梁,这份坚守赢得在场所有人的敬意。
省客研中心首席专家陈世松教授在发言中特别指出:“四川客家研究能有今天的成果,四川客家能有今天,离不开像刘教授这样坚定的支持者和开路人,离不开各位专家教授、学术顾问多年来的共同深耕。从客家田野调查到文化习俗梳理,从学术专著出版到交流平台搭建,四川客家在研究领域的每一步都走得扎实。如今我们不仅保存了丰富的研究资料,更形成了‘学术+传承’的良性循环,这在海内外客家研究领域都是值得肯定的。”
与会人员纷纷发言
省客联会长林先富从“联谊凝聚”角度分享感悟:“客家文化的核心是‘根’与‘情’,省客联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搭建客家交流平台,无论是组织客家联谊交流活动,还是进行客家文化宣传,都是为了让更多人感受到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的客家文化的魅力。这次刘义章教授、蔡跃进院长一行来访,更进一步加深了川港客家情谊。我们要继续以文化为媒,让四川客家的活力被更多人看见,让客家乡亲的联系更紧密。”林会长还向刘教授一行发出明年赴川参加“五洲客家音”文化交流活动的邀请。
省客商会会长唐发杰聚焦“文化赋能产业”提出思路:“客家文化不仅是精神财富,更是经济发展的潜力点。省客商会一直在探索‘客家+产业’的路径,未来将进一步把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在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中打好‘客家牌’,让客家文化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助推器’,让更多客家人在传承文化的同时实现发展共赢。”
与会者一致认为,四川客家在学术研究、交流联谊、经济成果转化等领域的成绩有目共睹,海内外影响力持续提升,这是各方长期努力的结果。大家还表示,四川客家活态传承较好,客家方言中两百余个特征词保存完好,客家山歌、客家非遗等传承态势良好,这些都是未来研究与推广的重要基础。而香港开设客家话初级班、四川编写客家话教本的实践,更是川港客家文化联动的生动案例,为两地进一步合作提供了借鉴。
交流中,刘义章教授动情回应:“时隔多年再到四川,看到客家文化传承得这么好,看到老朋友们依旧热情,我既开心又激动。未来我会继续发挥长期积累的资源优势,力所能及地支持四川客家的研究与交流工作,让川港客家情谊更深厚。”
蔡跃进院长强调资源整合的重要性:“客家文化传承需要各方合力,我们要加强客家文化艺术、客家非遗的保护与推广,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并喜爱客家文化。对于四川拟举办的第四届‘五洲客家音’活动,将积极支持并参与其中,也期待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客家文化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面对城市化进程中客家话可能弱化、消失的挑战,大家坚定表示:只要有客家人、有客家话传承、有客家聚居区存续,客家民风习俗、家规家训传承在,客家文化就不会断代。下一步,各方将聚焦两大核心方向——一方面持续深耕客家文化与客家精神传承,依托四川客家的凝聚力、感召力与影响力,坚定扛起文化传承旗帜;另一方面推动客家文化与产业深度融合,以开放视野将客家事业融入中国梦的建设进程。
参加座谈交流的年轻客家人感慨,从前辈身上,看到了客家乡土与乡愁是刻在客家人血脉里的记忆。新一代客家人将在前辈的言传身教中,接过传承接力棒,继续肩负起弘扬客家文化、传承客家精神的使命,让客家文化深度融入大客家群体,更融入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共同书写四川客家文化发展的新篇章。
来源:记者袁军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