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财评|私域流量不是违规营销的“法外之地”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9 08:07 3

摘要:近日,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一家借“免费课程”引流、在微信群和直播间里套路用户购买高价AI课程的公司,开出50万元罚单。该案揭露了部分商家借私域流量之便规避监管、违规营销的真相,所谓“免费培训”的背后,可能是一场层层诱导的私域收割骗局。

近日,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一家借“免费课程”引流、在微信群和直播间里套路用户购买高价AI课程的公司,开出50万元罚单。该案揭露了部分商家借私域流量之便规避监管、违规营销的真相,所谓“免费培训”的背后,可能是一场层层诱导的私域收割骗局。

私域流量的核心优势,在于精准触达与强互动性,但其依托“熟人社交”的封闭环境,也极易成为违规行为的“保护罩”。不同于公开的电商平台或短视频渠道,微信群、私域直播等信息仅在特定群体内传播,使监管部门难以实时监控,平台也往往以“用户私人沟通”为由放松审核。

在此背景下,不法商家常以“宝妈月入过万”“学生轻松兼职”等话术诱导用户添加微信,再在微信社群、直播间等封闭场景中精心营造焦虑氛围。消费者处于信息孤岛,容易受到群体情绪影响,失去独立判断能力,最终一步步落入预设的营销陷阱。

更需要警惕的是,私域流量中的虚假宣传已发展出完整的话术产业链和成熟的技术欺诈手段。从伪造收益截图到操控“学员福利”的抽奖程序中奖概率为零,技术手段与商业欺诈的结合不断突破底线。当虚假案例与不实承诺披着“学员亲身经历”的外衣在私域空间传播,不仅侵害消费者权益,更会扭曲市场信号,导致用户对真正有价值的培训内容也产生信任危机。

要让私域流量健康发展,必须构筑监管、平台、消费者三重防线。监管部门应出台私域营销专项规则,明确虚假宣传、欺诈促销等行为的认定标准,建立私域违规黑名单制度,提高违法成本。平台须承担“守门人”责任,加强引流广告审核,对“免费培训”“高收益”等敏感内容进行重点核查,并通过技术手段对私域社群及直播实施抽样监测,对违规商家立即限流或封禁。消费者也应增强对私域流量中营销套路的辨识能力,理性看待所谓的“成功案例”和“高收益承诺”,若遭遇侵权行为及时向监管部门举报。

私域流量本是连接供需的数字化桥梁,但当其沦为规避监管的“灰色地带”,便背离了商业创新的初衷。唯有通过制度约束、技术赋能与消费者觉醒的三重合力,才能让私域流量回归价值传递的本质,为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筑牢信任基石。

来源:第一风口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