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晓良:湿地飞鸟的“双料守护者”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9 07:42 1

摘要:清晨五点半,初秋的运河湾国家湿地公园内,薄雾裹着几分凉意,52岁的闻晓良已经踩着露水走到了湖边。随着三脚架“咔嗒”一声架稳,长焦镜头缓缓对准水面,他屏着呼吸调整焦距,镜头里,几只须浮鸥正掠过水面,翅膀扫起的涟漪在晨光里泛着细碎的金光——这样的清晨,他已经坚持了

转自:嘉兴日报

■记者 蒋彧淼 通讯员 沈霞娟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清晨五点半,初秋的运河湾国家湿地公园内,薄雾裹着几分凉意,52岁的闻晓良已经踩着露水走到了湖边。随着三脚架“咔嗒”一声架稳,长焦镜头缓缓对准水面,他屏着呼吸调整焦距,镜头里,几只须浮鸥正掠过水面,翅膀扫起的涟漪在晨光里泛着细碎的金光——这样的清晨,他已经坚持了十几年。

“你看,那只须浮鸥嘴里叼着小鱼,是要喂雏鸟呢。”闻晓良压低声音,指尖轻轻点了点相机屏幕,眼里满是温柔。作为有20多年摄影经验的资深爱好者,他的镜头里藏着王江泾镇100多种鸟类的身影;而作为闻川小学秀宏实验学校的教师、爱鸟志愿者,他更把护鸟的种子播进了无数人的心里。

那年春天,他与鸟类结下情缘

说起和鸟类的缘分,闻晓良总爱提起2010年那个春天。当时他刚买了新相机,特意跑到镇上的乡间池塘想拍些自然风光,没承想镜头刚对准芦苇丛,一群白鹭突然振翅飞起。“阳光洒在它们的白羽毛上,像镀了层光,翅膀擦过水面时,那涟漪一圈圈散开,我当时就看呆了。”他笑着回忆,那天他站在池塘边拍了整整一下午,回家翻看照片时,连晚饭都忘了吃。也就是从那天起,他的镜头里多了群特殊的“主角”——湿地里的飞鸟。

往后的日子,王江泾镇的湿地、湖泊、林地成了闻晓良的“主战场”。天不亮就出门,蹲在草丛里等上大半天是常事,夏天被蚊子咬得满腿是包,冬天冻得手指僵硬握不住相机,他却从没抱怨过。“有次为了拍大麻鳽,我在芦苇荡里蹲了三天,直到第三天傍晚,才拍到它捕食的画面。”他翻出手机里的照片,画面里的大麻鳽眼神锐利,正叼着一条鱼展翅,“你看这细节,值了。”

可拍得越多,闻晓良心里越不是滋味。有一次,他在湖边拍摄时,看到有人趁着清晨掏鸟窝,手里还攥着几枚刚掏出的鸟蛋;还有一回,为了近距离拍鸟,有人故意用树枝惊扰鸟群,吓得鸟儿四处飞散。“那些鸟我拍了好多年,就像老朋友一样,看着它们受伤、受惊,我实在坐不住。”2015年,闻晓良主动加入了秀洲区爱鸟志愿者协会,从“拍鸟人”变成了“护鸟人”。

护鸟的日子里,有件事让他记了很久。2018年夏天,他在运河湾国家湿地公园拍摄时,发现湖边草丛里有只鸟扑腾着翅膀却飞不起来。他悄悄走过去,才看清是只鸺鹠——属于国家“三有”保护动物,它的翅膀上有一道明显的撕裂伤痕,还在渗血。“我当时心里咯噔一下,赶紧从包里拿出消毒棉和纱布,轻轻按住它的翅膀,生怕弄疼它。”闻晓良说,他一边用消毒棉擦拭伤口,一边轻声安抚,“别怕,很快就好。”处理完伤口后,他把鸺鹠带回家照顾,每天给它喂小鱼、换水,直到一周后,鸺鹠能正常飞起来。“那天我把它带到湖边,它绕着我飞了两圈才走,看着它的背影,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了。”

给孩子们讲照片背后的故事

而在学校的三尺讲台上,闻晓良也把护鸟的种子悄悄播撒。从教三十多年来,他从不会生硬地讲“要保护鸟类”,而是把自己拍的鸟类照片带到课堂上,给孩子们讲照片背后的故事。“你们看这只白鹭,它每天要吃好多害虫,保护我们的庄稼;还有这只斑嘴鸭,它会帮着传播植物的种子。”他指着照片,耐心地解答孩子们的问题,“所以我们不能打扰它们,要和它们做朋友。”

有一次,班里有个学生说在老家看到有人抓鸟,闻晓良特意找他聊了很久,还带着他一起去湿地公园观察鸟类。后来那个学生不仅自己不再抓鸟,还主动劝说村里的小伙伴保护鸟类。“孩子是未来生态保护的主力军,只要他们心里种下爱鸟的种子,总有一天会发芽。”闻晓良说。

这些年,闻晓良明显感觉到,王江泾镇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鸟儿也越来越多。“十几年前拍鸟,蹲守一整天,也就只能拍到白鹭、斑嘴鸭等几种常见的鸟。”他翻着早期的相册,对比现在的照片,语气里满是欣喜,“你看现在,黑脸琵鹭、白琵鹭这些珍稀鸟类都来了。2022年冬天,我就在运河湾国家湿地公园拍到了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黑脸琵鹭,当时我激动得手都抖了,赶紧把照片分享到志愿者群里,大家都说这是秀洲生态变好的最好证明。”

如今,闻晓良依然坚持每天清晨去湿地公园拍鸟、护鸟,闲暇时还会带着自己的摄影作品走进中小学、社区,开展爱鸟护鸟科普活动。“拍鸟不仅仅是为了欣赏美,更重要的是通过镜头,让更多人了解鸟类的生存现状,加入到护鸟的队伍中来。”他说,只要身体允许,他会一直拿着相机,守护这些“湿地精灵”。

说话间,太阳渐渐升高,薄雾散去,更多的鸟儿飞到了湖面上。闻晓良再次举起相机,把镜头对准飞鸟,快门声“咔嚓、咔嚓”响着,在湿地的晨光里,他的身影与飞鸟、湖水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