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昔日京剧班社,也就是梨园界的组织,有“七行七科”之说。舞台表演人员分为七行:老生行、小生行、旦行、净行、丑行、武行、流行。生、旦、净、丑各行当,观众都明白。所谓“武行”,是指在台上无名无姓、能翻两跟斗、上手打两下的群众演员,“流行”是指在台上跑来跑去的龙套演员
1937年,新新大戏院开张。 马龙 供图
万子和
▌张永和
昔日京剧班社,也就是梨园界的组织,有“七行七科”之说。舞台表演人员分为七行:老生行、小生行、旦行、净行、丑行、武行、流行。生、旦、净、丑各行当,观众都明白。所谓“武行”,是指在台上无名无姓、能翻两跟斗、上手打两下的群众演员,“流行”是指在台上跑来跑去的龙套演员。后台服务人员及舞台和后台协作人员,则分为七科:交通科、剧装科、容妆科、盔箱科、音乐科、剧通科和经励科。前六科是负责接送演员,给演员穿行头(服装)、梳头化装、戴各种帽子(盔头)、以及文武场音乐伴奏,并负责演员与戏园子的联系,使演员不误场等等。最后,则是重要的经励科。经励科和现代演艺圈的经纪人或剧场经理的作用有些相似:对内,负责戏班的经营、演出策划、邀角儿、派戏、确定包银、戏份儿;对外,办理演出手续、接洽戏园子等演出场所、以及班社及主演的对外交际等事务。过去经励科人,常常是剧院、戏园子的经理,或是班社主演的亲属,一般在戏班中拥有很高的地位和权力。他们几乎无所不管,班社里的许多事情都由他们说了算,所以那时的艺人,哪怕是名伶也不敢得罪他们。
在班社里,经励科人还有一个通俗的名字,叫“大管事”。昔日有许多有本领、能干事的经励科人,如上海天蟾舞台经理许少卿、天津春和戏院经理李华亭、华乐戏院经理万子和,这都是在界内响当当的人物,他们人脉广泛,熟悉京剧界的大小角色,并能根据艺人们的技艺决定不同的戏码,安排合适的角色,准确无误,能激活班社的业务,迎来众多的观众。比如上海的许少卿,1924年就邀请年轻的马连良到上海来,与比他大7岁且红遍浦江的麒麟童(周信芳)合作。艺高胆大的马连良匹马单枪来到上海,与周信芳合作了五出戏,这是南北顶级老生第一次合作,结果是场场客满,轰动浦江,演员和剧场都获得了极大的声誉。1931年,李华亭在天津春和大戏院开业之际,第二次邀请“南麒北马”在天津相会,两位顶级老生同样又合作了五出戏,效果同上海一样,依然是场场爆满、一票难求。李华亭的这个策划,使春和大戏院从开业便站住了脚。
再有北京的万子和,1926年接手华乐戏院任经理以后,团结高派老生创始人高庆奎、郝派花脸郝寿臣、“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砚秋,长期驻场华乐戏院演出。后来,万子和与马连良等联合出资,修建了位于西长安街要冲之地的新新大戏院。这是北京当时最新式的剧场,曾一度业务火爆,举行了多次颇有影响的京剧演出,上座率极高,是京剧艺术家们向往的平台。此外,知名的经励科人还有梅兰芳大师的大管事李春霖,八代梨园迟家第四代、与梅兰芳是姻亲的迟子俊,都凭借他们结识人广,眼光锐利,策划合适,成为有前瞻本领的人。
所以,经励科人在当时的班社中举足轻重。当然,在这“科”人中,也有人品低下,巧取豪夺的恶人,被梨园人中骂为“戏虱子”,但毕竟还是少数。在旧社会,任何行业都是良莠不齐,经励科这个“科”,虽一度名誉不佳,但对京剧初期的存在和发展,还是有一定作用的。
新中国成立后,已经没有了经励科,但是经励科的一些功能,还是不能或缺的。谁来负责呢?或由剧院团的演出科,或由剧场的经理负责。据笔者所知,这些人中,很有一些出类拔萃的业务人员,其中便有一位如今刚过不惑之年、负责戏曲策划、邀请演员的管理人才。这位年轻人可不简单,他在2024年被北京市直机关工会授予的“市直机关首届工匠人才”,同时被授予“国家大剧院首届工匠人才”。虽说不是大国工匠,但获得这个称号,也是百里挑一。他就是国家大剧院演出部戏曲节目策划、高级主管南昊。
说起南昊,和笔者还有一段缘分。2004年,笔者是央视戏曲频道“梨园擂台”的策划和撰稿,这是为京剧票友设的一个栏目,每一期有6位票友打擂,最后要由评委选出一个擂主。笔者同时也是每期的评委。有一期南昊参加了,那时他十八九岁,正在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攻读学位。他那天参赛的节目,是杨派名剧《伍子胥》的一段唱,张口便技惊四座,一段“一轮明月照窗前”二黄慢板,唱得有板有眼、声情并茂。评委们一致评他为这一期的擂主,也就是一等奖。几年后,这个大学生票友应聘到新建成的国家大剧院演出部工作。这大概是因为他在大学攻读的是“城市传统与文化管理专业”,真是学以致用、刀对了鞘了。
从2007年至今,南昊在国家大剧院做了许多有益于京剧传承和发展的活动。影响较大的是2009年和2019年,两次主办纪念杨宝森先生的系列活动。在南昊的策划和联络下,以《杨家将》《失·空·斩》《伍子胥》等四台杨派名剧为载体的七项活动,做得有声有色。杨宝森亲传和再传弟子等四代人参与其中,每一出剧目都有数位杨派传人联袂演出,剧目的选项、演员上场前后的排序、角色扮演的安排,无疑是对演出策划专业水平的极大考验。演出很圆满,赢得了一致好评。尤其是这场全本《伍子胥》,恢复了近四个小时的演出时间,还不遗余力地找到了杨宝森先生用过的服装道具、杨宝忠先生的遗琴、杭子和先生的板鼓,都再次登上了演出舞台。
2015年,国家大剧院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特别策划了《不忘战争,是为了维护和平——京剧交响音乐会》。这是南昊参与的又一次大活动。内容涵盖了传统剧目《霸王别姬》《苏武牧羊》《穆桂英挂帅》和现代京剧钢琴伴唱《红灯记》、钢琴弦乐五重奏《海港》、交响音乐《杜鹃山》《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等经典唱段13个。作为演唱会的总统筹,从曲目策划到邀请演员、乐队,百余人的排练协调,南昊三个多月昼夜奔忙、付出了大量心血,终于在8月现场演出,并在国庆期间对外播出。
南昊为人非常谦虚低调,从来不对外人讲他的成绩。笔者因和他多次合作,目睹他的艰辛和努力,才能把他这些年作为戏曲主管的辛苦与坚持写出来,以此夸夸这个难得的“戏主管”。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