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我国普通高校一个特殊的存在,这些院校大多是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的复合型新时代女性为己任。
全国共有7所以性别为名的高校,其中本科3所,专科4所。3所本科高校中,山东占了1/3。
作为我国普通高校一个特殊的存在,这些院校大多是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的复合型新时代女性为己任。
一、中华女子学院
中华女子学院(全国妇联干部培训学院)是全国妇联所属的全国第一所公办全日制本科女子普通高等学校,前身是1949年由蔡畅、邓颖超、康克清等革命前辈创办的新中国妇女职业学校。1995年迁址并启用现校名。1996年开始举办普通本科教育。2002年由成人高校转制为普通高校。2019年加挂“全国妇联干部培训学院”牌子。2021年获批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2024软科中国语言类大学排名第14名,全国参考排名452名。
学校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现有教职工491人、全日制在校生4325人。
设有法律、社会工作、教育3个专业硕士授权点,社会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
本科现有招生专业18个,涵盖法学、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学、工学7个学科门类。学前教育、法学、女性学、服装与服饰设计、播音与主持艺术5个专业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社会工作、汉语国际教育、人力资源管理3个专业为北京市一流专业建设点。
学校的目标是建设成为妇联干部和妇女干部培训的重要阵地,中国妇女对外交流交往的重要窗口,培养服务社会、服务妇女事业、服务家庭工作和妇联工作的人才摇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家庭建设研究与创新的基地。
2024年在山东省共招生48人,投档线最高的是法学专业,53892名,566分。
投档线最低的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110983名,530分。
14个招生专业平均投档线88182名,542分。
二、山东女子学院
这是《山东唯一以性别为名的高校》。
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463名,与中华女子学院仅相差11个位次。
山东女子学院是省属公办普通本科高校,始建于1952年,1995年举办普通高等专科教育,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改建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2016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并顺利通过评估,2021年学校获批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支持单位,2024年入选山东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有市中玉函校区和长清校区,2005年9月,整体入驻长清校区。总占地面积1100余亩。
全日制在校生17695人(其中,本科生15462人,专科生2233人)。教职工1076人,其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1010人,副高级及以上职称406人。
现有17个教学院部,44个普通本科专业。工商管理获批省级特色专业,学前教育专业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山东省特色专业、山东省成人高等教育品牌专业。
2024年,共在省内招收本科生2114人,投档线最高的是知识产权专业,132692名,520分(多有爱心的分数)。
投档线最低的是数据计算及应用专业,246178名,473分。
29个专业,平均投档线179328名,500分。
招收专科生340人,投档线最高的是学前教育(师范类)专业,265343名,466分,高出一段线22分。投档线最低的是旅游管理专业,308364名,448分,高出一段线4分。
山东女子学院最好就业的专业,是养老服务管理专业。毕业生与岗位之间的比例达到了1:6。
和专科教育侧重培养养老行业护理服务人员有所不同,本科的养老服务管理专业重点培养能够胜任养老机构运营管理的人才。这些本科毕业生当年之所以选择这一专业,主要是看好养老这一“朝阳产业”,认为发展前景好,能在其中找到发展空间。
三、湖南女子学院
2024软科全国高校参考排名600+。
这是一所由湖南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院校。
创办于1985年,2010年升格为本科院校,2014年通过学士学位授权评估,2018年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21年获批湖南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所公办全日制女子普通高校,全国三所独立设置的女子普通本科高校之一。
学校坐落于长沙市,占地597.45亩。
在校学生1.2万余人,在职教职工715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230人,具有博士学位120人、具有硕士学位461人。
学校构建了文学、管理学、艺术学、法学、经济学、教育学、工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女性教育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
组建数智技术与女性发展、社会治理与现代服务、文化传承与数字传播3个应用特色学科群,加强社会学、工商管理学、设计学、中国语言文学4个省级应用特色学科建设,培育马克思主义理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音乐与舞蹈学3个校级应用特色学科。分类发展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数字经济与工商管理、文化创意与传播、师范教育与人文艺术、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专业群。拥有2个(家政学、旅游管理)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024年在山东省招收本科生19人,投档线最高的是汉语言文学(师范类)专业,116431名,528分。
投档线最低的是人工智能专业,208849名,488分。
10个招生专业,平均投档线167507名,505分。
四、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
始建于1948年10月,前身是冀南妇女干部学校,隶属于河北省妇联,是新中国第一所省级妇女干部学校。1987年纳入成人中专教育序列,开始招收成人中专生。1992年改制为省全日制重点中专学校。2004年经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升格改制为专科层次的普通高等院校,是河北省唯一的独立建制的女性教育高等院校。
学院以“培养女性、教育女性、发展女性”为办学宗旨,紧密贴合京津冀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女性发展双需求,现开设学前教育、家政护理、财经商贸等6大专业群22个专业,着力培养家政养老、育幼紧缺人才,助力解决“一老一小”问题。
现有全日制专科在校生1万余人,成人继续教育在籍生1万余人。
学院正在筹建近900亩的辛集新校区,致力于打造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高水平有特色高职院校。
2024年在山东省招收专科生10人,护理专业,投档线为388245名,412分。
五、河南女子职业学院
河南女子职业学院是由河南省教育厅主管的公办专科层次普通高校。
学校是河南省妇联融合70余年办学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在相继打造河南省幼儿师范学校、河南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教育品牌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女子院校办学理念而举办的一所特色高等职业院校。
学校是教育部和全国妇联指导、中华女子学院等发起成立的“中国女子高等院校联盟”成员单位。
现有南、北、东三个校区,共计占地461.7亩。
设有学前教育学院、音乐与传媒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智能制造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财经商贸学院、现代服务与管理学院、体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郑州广播电视台影视传媒产业学院、北京大数据研究院(河南)产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5个二级学院。拥有学前教育、民族美术、舞蹈表演、音乐教育等4个河南省职业教育技能大师工作室。
学校立足学前教育、艺术教育、公共管理、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现代服务等领域的研究与实践。
在山东省没有招生计划。
六、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
创办于1981年,前身是广东省妇女干部学校,2018年12月,成建制由省妇联划转至省教育厅管理,是华南地区唯一一所公办女子高职院校。2020年4月,学校被确定为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22年被立项为“省域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培育单位”;在2022年、2023年“创新强校工程”考核中排名全省A类高职院校第9和11位;2023年3月获批设立省博士工作站。
现建有番禺校区和海珠校区,在校生约9000人。
设有教育学院、外语外贸学院(国际交流学院)、应用设计学院、管理学院、信息技术学院等五个全日制二级学院。另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教学部、继续教育学院、创业学院,开设专业近30个。学前教育、电子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企业管理等4个专业群为省级高水平专业群。
牵头打造了我国首个女性职业教育集团——广东女性职业教育集团,牵头成立广东巾帼创新创业联盟。
学校以培养具有高尚品德、高雅气质和高新技能的创新型女性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发挥性别优势,创建女校品牌,形成以女性高等职业教育为主,大力发展妇女干部教育、妇女技能培训、妇女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女性终身教育的多形式的办学格局。学校将“创新强校工程”作为提升质量的重要抓手,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在山东省没有招生计划。
七、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
位于福建省省会福州,前身追溯于1908年的华南女子大学(后改名私立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复办于1984年11月,是建国后第一所具有独立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民办女子高等学校,是教育部非营利民办高校办学制度改革试点项目单位。
学院秉承“为养成女子最高人格而教育”的办学理念。
目前占地约250.72亩,有旗山和烟台山两个校区,建筑总面积超过10万平米,有教职员工334人。
建有文化教育、健康服务、艺术设计、旅游服务、国际商管、大数据应用6个系28个专业,共有在校生8500余人。
学院注重发挥自身传统专业的优势,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纳入区域发展整体规划框架中,以产业学院为载体,探索人才培养机制,实现了行业企业合作共享的办学模式,目前建有犀牛数字创意产业学院、“晨曦工坊”、“福万班”,打造了“校企星火计划”第二教学基地。
在山东省没有招生计划。
来源:笪笪聊教育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