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主持人:在上合峰会期间,“指尖上的津门非遗”让各国嘉宾近距离感受到中国传统匠心的魅力。昨天(9月17日),几位非遗传承人代表走进天津新闻广播《文明天津大家谈》节目,共同探讨传统技艺如何通过创新,传承城市文明。请听记者靳鑫的报道:
津门非遗技艺 在创新中传承城市文明
主持人:在上合峰会期间,“指尖上的津门非遗”让各国嘉宾近距离感受到中国传统匠心的魅力。昨天(9月17日),几位非遗传承人代表走进天津新闻广播《文明天津大家谈》节目,共同探讨传统技艺如何通过创新,传承城市文明。请听记者靳鑫的报道:
中国传统木工榫卯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辛全生与天津职业大学的学生共同制作了500个鲁班锁,赠予来津参加上合峰会的各国嘉宾和记者。在他看来,榫卯结构凝聚着中国工匠精神,是中华文明的生动体现:
【录音:榫卯,这个东西是个肌肉记忆。你不练到位,你就学不会。我做的这个叫将军案子,这是一块木头做的,(敲击声)它是活拆的,就是每块都可以卸下来,也没有钉子,也没有胶的,非常的严实。】
作为中国北方木版年画的优秀代表,天津杨柳青年画在峰会期间也广受青睐。杨柳青画社木版水印传承人秦娜表示,杨柳青木版年画的“勾、刻、印、绘、裱”五道工序,正如社会运行中的各行各业,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录音:因为勾呢它是一幅画的起始,直接影响到下一个环节,然后要有非常深厚的经验,才能以刀代笔,把完整的年画刻好,印制的环节是需要把握好颜色的调配,还有每块套板的精准度。然后再到彩绘,也是要通过几十道工序,才能完成一幅精美的年画。每一个环节都是环环相扣的。】
传统技艺不仅需要坚守传承,更应不断创新。曾氏津派盘扣技艺第四代传承人邢晋介绍说:
【录音:我们盘扣呢种类特别多,有软盘扣跟硬盘扣,软盘扣纯粹就是针线缝,我今天现场带来了一些个我们硬盘扣的创新研发。这个是一个小锦鲤,中间是一个咱们传统图样的前程似锦。硬盘扣的立体感是相当强的,里头有填充,这个是我们教学里也好,产品研发以后都是主要的方向。】
来源:天津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