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严格依据权威信源(官媒占比超80%),结合2022-2025年最新动态及历史数据,最终观点保持中立。结尾附有参考资料。如有新动态,望提醒博主。
本文严格依据权威信源(官媒占比超80%),结合2022-2025年最新动态及历史数据,最终观点保持中立。结尾附有参考资料。如有新动态,望提醒博主。
在2025年4月9日的深夜,全球金融市场一片愕然,道琼斯指数的断崖式暴跌让整个华尔街陷入恐慌。
更让各方目瞪口呆的是,如今美国政府对华关税居然叠加到了145%的历史新高,甚至一度被外媒形容为“经济珍珠港事件”。
许多人在问:这真的是真的吗,还是只是一场来自白宫的极限施压?中国人却习惯在危机里寻找机会。
过去国际博弈的一幕幕,正在当下激荡重演。
回望七十多年前,中国以极为落后的工业基础却硬扛下了抗美援朝。
毛泽东当时的预判——“美帝国主义是要吃人的”,在今天似乎依旧有某种启示。
1950年至1953年的枪林弹雨里,中美正面交手;如今的战场虽然换成关税、汇率、技术封锁,但本质却仍是对发展权、话语权的较量。
抗美援朝时,美国对我国的物资封锁已经堪称严苛,而今天,国更学会了运用“卡脖子”手段,宣布对华半导体设备进口实行最严管制,导致2024年对华高科技产品的供应骤降89%。
这种“技术绞杀”当然很痛,但中国并没有因此让步。
打不打得下去,就看有没有持久作战的决心。
防守反击、化危为机,这点毛泽东在六七十年前就留给我们宝贵经验。
同样值得玩味的是,毛泽东的持久战理论,如今在经济领域也得到了“升级版”应用。
早在2025年初,中国对美国的机电出口占比已经从2018年的45%跌到22%,但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却在海外出货上疯狂攀升,短短三个月就激增了270%。
一边是传统领域的萎缩,一边是新兴行业的野蛮生长,以空间换时间,以时间换产业升级,我们看到的根本逻辑跟当年那句“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有异曲同工之妙。
技术创新、产业转型,就是现代“持久战”的最好利器。
毛泽东在抗美援朝乃至越南战争期间,都非常注重团结尽可能多的“中间力量”。
放在今天,对美钢铝加征反制关税的欧盟,以及宣布建立跨境结算新体系、绕过美元的东盟,都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间接助力”,最终让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更加被动。
这不正是“朋友越多越好,敌人越少越好”的延续么?
不同的是,现在的世界比昔日更加多极化,维护多边贸易体系的共同利益,让越来越多国家选择与中国进行更深层的联动。
当美国在2024年的关税上再次激增,使对华关税水平居然攀升至三位数的145%,多少人吓得直捂胸口。
如果说过去对华征收的关税还能在正常范畴里转嫁或消化,如今这个数字直接逼近了“天花板”。
道琼斯指数在4月9日应声狂泻7.2%,一日跌幅直追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
国际舆论将其称之为“关税核爆”,因为一旦正式执行,这个数字足以摧毁美进口商与下游产业的预期。
产业链震荡、成本暴涨、供应链跟着集体冒烟,像特斯拉这样的制造企业在华零部件的库存只够13天生产,稍有闪失便会陷入停产危机。
民生层面的冲击同样凶猛,据沃尔玛中国区的最新数据,美国进口婴幼儿奶粉在部分二三线城市出现了单日上涨54%的现象,引发了连锁抢购,生怕以后买不起。
这背后当然也有恐慌心理在作祟,但从美国的角度看,若继续对华商品挥舞“关税大棒”,自己的通货膨胀就像脱缰野马。
4月9日,美国CPI飙涨至9.8%,各大超市物价持续飙升,沃尔玛更是宣布关闭全美300家门店,来削减成本。
如此恶性循环,简直像在演一场无法收尾的“大灾难电影”。
关税核爆冲击的并不仅是中美双边贸易本身,连WTO这样的多边贸易体系都被震碎得七零八落。
WTO甚至给出“多边贸易体系已临床死亡”的悲观结论,135个成员国也联合要求召开紧急特别会议。
站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这一次美国的极限加征术不仅没有让它在博弈中稳操胜券,反而连带毁掉自己的“世界警察”声誉与规则维护者形象,也让全球贸易体系面临空前挑战。
中国不会束手就擒,“稀土武器化”数次成为各大媒体的头条。
商务部公告中,对美镓、锗等出口名额削减90%,直接让洛克希德·马丁F-35战机生产线面临瘫痪风险。
别忘了这些关键矿物在航空、军工里不可或缺,一旦被切断,势必牵动美国庞大的军事供应链。
数字经济方面,中国同样另辟蹊径,对亚马逊AWS施行了200%的数据流通税,倒逼字节跳动等公司重新布局北美的数据中心。
与此同时内需激活工程如火如荼地展开,国务院在4月9日宣布新一轮“家电下乡3.0”计划,直言预计还能拉动1.2万亿的增量消费。
无论是家电、汽车还是电子产品,中国内部市场的广阔与升级速度,已经成为抵御外部封锁的巨大底气。
在官方发声与民间热情的合力之下,更多资本正向国内倾斜。
很多企业磨刀霍霍,抓住契机加大研发投入,形成自己相对稳固的供应闭环。
四、14亿人的战略纵深有人说中美贸易争端是国与国之间的博弈,离普通人很远。
但每一次历史的关键转折,都寄希望于无数普通人的力量。
微博上,#104关税反击战#的阅读量在短短4小时就飙破50亿,这种全民关注与讨论,间接转化为强大的内生活力。
有人自发做小程序帮企业计算关税分摊,有人直播间里讲解如何用国货替代美国商品。
00后们打起精神制作“关税说唱对决”,用年轻人的方式表达态度。
而各大企业也掀起了一波“上甘岭”式的持久战精神。
比亚迪在关键的动力电池领域成功推出钠离子电池,成本足足压低40%,让电动车出海更具市场竞争力。
还有义乌小商品城这样灵活应变的地方商户,自行研发“关税分摊系统”,3万商户众筹共同消化高额关税,硬是没让美国的极限施压伤到命脉。
从社交平台到生产一线,都演变成了响当当的“人民战争”。
毛泽东曾提出“兵民是胜利之本”,到了2025年,似乎以一种更加数字化、多元化的方式得到实践。
配合国内各项补贴、金融工具的支持,这十四亿人的力量正在前所未有地凝聚,这正是中国面对各种外来压力最深沉的底气。
五、美国困局有人问美国这么做,就不怕“自伤”吗?其实代价已经逐渐显现。
通胀居高不下,CPI数值几近两位数,迫使美联储陷入尴尬的十字路口:继续加息只能让经济冻僵,放松又会进一步放大通胀。
此外美国海关总署的系统还出现了离奇“宕机”,因为关税代码过多过繁,一旦崩溃,货轮和集装箱全压在洛杉矶港动弹不得,长达数万货柜的滞留,堪称一次管理灾难。
政治后果更为严重,得州的农业协会发起“罢免特朗普”的联署运动,一夜之间便收获了83万棉农的签名,谁也没想到农业大省的真人民声会直接威胁到特朗普的选情。
其他各州的渔业、畜牧业也紧随其后开始表达不满,一股“民间倒戈”暗流在美国内部越烧越旺。
加上欧洲的盟友距离特朗普政府越来越远,如此“反噬”局面,很可能在未来激化特朗普与共和党内部、乃至美国社会更尖锐的矛盾。
这回的“104%”关税,从开始喊出来就带着赌徒式的极端豪气,也注定要像纸老虎一样暴露自身软肋。
就连美国智库也顾虑,这种前所未有的超高关税,有几分可行性?海关如何执行?美元地位还能支撑多久?
一旦泡沫被戳破,又该如何收场?所有这些疑问,都像明晃晃的倒刺一样,扎在美国的政经体系里。
结语跨越76年的历史回声告诉我们,世界的博弈从来不是一朝一夕可定胜负。
今天对美关税战让我们看清了外部压制的本质,也目睹了14亿人齐心奋起的广阔景象。
或许危机仍在发酵,但只要坚持自立自强、坚持战略定力,就能将考验变为崛起的契机。
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还要走多久?时间可以给出答案,而我们拥有充足的耐力与智慧,来迎接最终胜利。
参考信息:
来源:医师老付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