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注释里骂人?全国首例源代码诋毁案撕开数字商战新套路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8 22:41 1

摘要:按理说,商战套路无非“晒专利”“比用户”“拼价格”,但404艺术玩得“技术流”——在自家微信公众号文章的前端源代码里,偷偷塞了注释:“癌排版你抄够了没?”“癌排版又来抄袭啦?”等案涉评论。

这起被称作“全国首例源代码商业诋毁案”的纠纷,最近刚走完二审程序。

原告小黄人科技是SVG编辑器领域的“老玩家”,被告404艺术(E2编辑器运营主体)则是近年冒头的新竞争者。

按理说,商战套路无非“晒专利”“比用户”“拼价格”,但404艺术玩得“技术流”——在自家微信公众号文章的前端源代码里,偷偷塞了注释:“癌排版你抄够了没?”“癌排版又来抄袭啦?”等案涉评论。

这些注释有多隐蔽?普通读者刷文章根本看不见,可对程序员来说,查源码就像开盲盒——按F12、点“元素”标签,三秒就能扒出所有内容。更绝的是,目标受众精准到可怕:竞争对手的技术岗、潜在客户的对接人、行业学员……全是能直接影响小黄人口碑的“关键角色”。

1. 传播范围小≠没伤害:法院提出“组织传播”说法

被告辩称:“就几个程序员看见,算什么传播?”法院直接甩传播学理论:“商业诋毁的‘传播’,不是非得‘上热搜’。你们的注释精准砸向行业核心圈层——竞争对手的技术岗会传给老板,客户对接人会疑心合作,学员会怀疑老师水平。这叫‘组织传播’”

2. “抄袭”不是随便说:思想和表达,法院给你划红线

被告最硬的“证据”是:“小黄人功能和我们像,肯定抄袭!”法院直接甩“思想与表达二分法”:“功能效果是‘思想’,代码是‘表达’。就像你用PS做海报,我用AI画类似风格,只要代码不雷同,能算抄袭?”

法官补刀:“你说人家抄BUG?那得拿出‘你们代码里有某个特定错误,小黄人代码里也有’的实锤。光说‘像’,和‘我觉得邻居偷了我家WiFi’有啥区别?”

3. 暗示抹黑也算诋毁:“疑似”“听说”不是免罪金牌

这波判决直接堵死“阴阳怪气”的路——在技术圈这种“口碑就是命”的行当里,一句“听说”可能让企业丢单,一句“疑似”可能让客户转投竞品。

最终,法院一审二审都判了:被告赔11万(10万损失+1万维权费),删光注释,还得在三个公众号置顶道歉30天。

更关键的是,这案子给所有数字玩家划了条明线:商战可以拼技术、拼服务、拼创新,但别玩“代码里藏刀子”的阴招。你在源代码里写的每句黑话,在技术论坛发的每个暗示,在API文档埋的每个“吐槽”,都可能变成砸自己脚的石头。

最后想说:这次判决撕开了“隐蔽诋毁”的遮羞布——想赢?靠专利说话,靠用户口碑说话,靠把代码写得比对手更漂亮。毕竟,在技术圈,能打败代码的,从来只有更好的代码。

来源:清风亦自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