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什么是"好房子"?这是当下房地产行业乃至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不仅为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承载了人民群众对高品质居住的期盼。对于深耕房地产行业近20年的广东邦华集团有限公司
转自:中华工商时报
什么是"好房子"?这是当下房地产行业乃至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不仅为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承载了人民群众对高品质居住的期盼。对于深耕房地产行业近20年的广东邦华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邦华集团")董事长扶而立来说,"好房子"是有温度的,这源于对生活需求的深度理解。他认为,未来十年,房地产行业将加速从"空间买卖"转向"生活方式",他愿做坚定的"长期主义者",用有灵魂的空间连接每一份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精准布局,打造标杆项目
2007年底,年仅23岁的扶而立从海外留学回国,在他看来,"这是一个好的时代",年轻人应该有所建树。他很快开始创立了邦华集团,从租用别人的办公室到享用属于自己的商业大厦,这一路走来,扶而立仅用了六年时间。
2007年至今,在扶而立的带领下,邦华集团开发运营的项目已超过120万平方米,累计总产值超150亿元。在中国广州、上海和佛山等多个城市完成了众多创新项目,成为行业内的领先城市资产运营商,并持续致力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
在扶而立看来,房地产项目的选址至关重要。他独具慧眼,早早便看好了琶洲的发展潜力。"琶洲,这个有着千年商都历史底蕴的地方,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之一,如今又成为现代中国外贸最重要的窗口--广交会的举办地。近年来,琶洲率先发力电商总部产业,大力推动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形成了高新产业创新融合的新高地。"
基于对琶洲的精准判断,邦华集团在此布局了多个重要项目,其中"晓庐"项目尤为引人注目。据介绍,"晓庐"位于海珠琶洲西区,周边电商总部林立,往东是广交会展馆,往西是世界级地标广州塔,往北隔着珠江就是广州最繁华的CBD--珠江新城。该项目最大的亮点在于
定位纯粹,总共34层,仅包括凯悦集团旗下的凯悦臻选酒店及100套可售单位,不与其他业态相混合。就连酒店三楼的Club Mio行政酒廊,也是专为晓庐业主提供服务。
为了打造出高品质的项目,扶而立要求执行团队直接对标全球各大知名项目,邀请了多家国际设计大师团队参与设计,以及14家全球酒店设计顾问公司进行全面品控,对每一处细节都精益求精。"众所周知,广州有着'千年商都'的美誉,而琶洲的黄埔古港恰恰就是古时通商的重要港口。晓庐的建筑设计灵感源自珠江,将江水的波光潋滟引入立面设计,有海不扬波、太平盛世之意。"扶而立介绍,中西交融的文化是晓庐品牌的灵感源泉,晓庐以广州十三行文化出发,结合国际现代的设计元素,创造出包容自由的灵感空间。酒店的艺术品更有十三行文化和琶洲历史的基因融入,目前酒店在室内装修阶段,预计2026年开业。
艺术融入空间,赋予项目灵魂
除了“晓庐”,邦华集团打造的珠江新城邦华环球广场也是标杆项目。作为超甲级写字楼和CBD门户地标之一,尽管邦华环球广场已经落成十年,但在建筑设计上仍颇为领先。
扶而立认为,地产开发不仅仅是建造房屋,更要为城市带来不一样的设计理念和全新的空间体验。因此,邦华集团所打造的项目总是自带一种独特的艺术气息,“艺术是我们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介绍,以“晓庐”为例,其室内设计以“明日之画廊”为设计理念,简约而不简单。项目挑选了许多不同颜色、不同风格的艺术品,放置于空间里展示,通过这种独特形式来彰显多元化艺术主张,将艺术真正融入到空间中。
这种将艺术与地产相结合的创新理念,不仅提升了项目的品质和附加值,也为业主带来了更高品质的生活体验。扶而立表示:“地产开发不是简单贴个标签,而是要真正赋予项目灵魂和生命力。”
扶而立介绍,现代都市建筑已不再局限于单一定义,而趋向于转变为综合性空间,利用场景设计强调社区性能与文化传播。抓住这一趋势,他尝试打造“泛博物馆”的新形态,将博物馆的功能和内涵延伸到公共社区平台或其他非传统博物空间,将博物馆与教育、生活、商业等多元功能结合,形成综合性的文化成长和消费中心。
“当下的艺术文化与大众日常生活的结合仍显薄弱,许多人依然将艺术视为一个距离生活很远的场所。因此,邦华的项目实践目标是为不同群体创造更多元交互的场所。让每一块土地生长出的不仅是高楼,更是有温度的生活。”扶而立坦言。
近年来,邦华与不同艺术家合作,邀请他们参与到项目设计开发不同阶段、开创IP联名等新模式,在城市环境中塑造IP文化集群,用丰富的表现形式拉近大众与艺术的距离,推动“泛博物馆”概念不断发展。
精益求精,让传统焕发新生
近几年来,房地产行业跌宕起伏,剧变之下,不少企业都在负重前行,但扶而立率领下的邦华集团却走得稳健有力,这与企业的创新基因密不可分。“老茶壶装新酒,品出人文味”,扶而立始终相信,创新不是推倒重来,而是精益求精,让传统焕发新生。在B.I.G.艺术园区改造过程中,扶而立带领团队做了大量的探索与创新,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和特色风貌。“改造过程中,我们保留原有的红砖和灰瓦,又注入现代办公空间和社区咖啡厅,让老街坊和新创客都能找到归属感。海珠的魅力,在于它的新旧交融——琶洲的科技大厦与黄埔古村的青砖黛瓦隔街相望,江南西的老糖厂变身文创空间,红砖烟囱下举办年轻人的艺术展。我们创新,不是简单地拆旧建新,而是像煲一盅老火汤,用现代手法‘熬’出传统底蕴。真正的创新,是让老茶壶装新酒,关键是要大家品得出这座城市的人文味道。”扶而立说。
作为扎根海珠的民营企业家、海珠区工商联第十四届执委会副会长,扶而立充分感受到海珠区为民营经济蓬勃发展提供的肥沃土壤。“海珠区在惠企政策,企业资源对接,税务、法律服务等都给予我们大力支持和帮助,这里的营商环境能像老榕树的气根一样,给企业实实在在的支撑。”
谈及未来发展,扶而立表示愿与海珠共同成长:“只要给够阳光雨露,民营企业定能像榕树般枝繁叶茂,安心在这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