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街坊邻居们都在纷纷传说:“购买黄金存入金店,其利息要比银行的还高呢!”老王听了之后,心中猛地一动,怀揣着自己用来养老的钱,就急匆匆地冲进了金店。结果店员面带微笑地递过来一张纸,说道:“把金条存放在我们这里,每年都会给您增加利息;您要是想提取货物,随时都可以
一、黄金托管:听起来很美的“空手套白狼”
最近街坊邻居们都在纷纷传说:“购买黄金存入金店,其利息要比银行的还高呢!”老王听了之后,心中猛地一动,怀揣着自己用来养老的钱,就急匆匆地冲进了金店。结果店员面带微笑地递过来一张纸,说道:“把金条存放在我们这里,每年都会给您增加利息;您要是想提取货物,随时都可以过来。”老王暗自思忖,这买卖看起来相当划算啊,黄金不仅能够升值,而且还能有利息,他便满心欢喜地签订了合同。不过说实在的,压根儿没料到,仅仅过了三个月,那金店竟然在一夜之间拉下了卷帘门,老板携带着几千万的黄金,居然如同人间蒸发了一般。
这种“黄金托管”的把戏从根本上来说其实是一种金融骗局。金店根本就没有现货储备,仅仅是在账本上勾勒出一块块不存在的黄金;你购入的是“无形的黄金”,而他们赌定的是你不会立刻要求提货。只要黄金价格没有剧烈上涨,新客户的资金就能被用来填补老客户的损失,简直就像一个以黄金为名的“击鼓传花”游戏。不过要是金价突然猛涨,所有伪装都会瞬间崩塌——老板既无法承担金价差额的赔偿,也无法支付约定的利息,最终只能选择连夜潜逃。
二、金店老板的“金融赌局”
开金店的张老板私下跟人吹牛:“我这生意比开赌场还刺激!
”他店里摆着几条样品金链,后台系统里却躺着上百公斤“虚拟黄金
客户每买一克,而且其实然后紧接着,他就在账上记一笔,这些钱呢,反而很快就进了期货市场去豪赌。
前些年金价处在比较平稳的状态。他一边在收取钱款,与此同时另一边在支付利息,那模样简直就如同一个在金融领域里极为厉害的角色一般。
可今年金价疯涨,赌输了的张老板,看着提货单,直冒冷汗;每克竟要倒贴上百块,即便把他家全卖了,也赔不起。而且其实这损失太大了,他之前肯定没想到会这样。
这种操作方式,业内通常叫做“裸卖空”,就连华尔街的巨头也都得缴纳巨额保证金。不过这些非正规金店呢,既不对风险实施防范,也不留存备用资金,完全依靠着胆量大。有一家连锁金店更为特殊,总部仅仅收取加盟费用,却在管理上敷衍了事,事发之后还发表声明:“全是加盟商在瞎搞!”可是老百姓因为信任其品牌而投入的资金,早就被总部和加盟商分了个干净。
三、藏在保险柜里的惊天秘密
李大姐到现在依旧很疑惑:“他们店里,分明是摆放着大金砖呀!”实际上那全部都是镀铜的样品,真正的金子很早之前就已经被熔化成金条,接下来送到地下钱庄去了。这些逃跑的老板,每一个都是“弄金妙手”,有的把黄金打造成为首饰,偷偷地带出国境;有的将其熔成金水,在黑市进行交易。更为恶劣的是耍起“金蝉脱壳”这一手段,用客户的钱开设新的店铺,继续骗取钱财,等到事情逐渐闹得越来越大的时候,竟然直接携带钱款逃到了东南亚。
监管部门抓人之时,众人皆惊且傻眼:账上资金早已通过几十个空壳公司,被转移得彻彻底底;而保险箱内,仅仅剩下几包假黄金。有位办案民警略带苦笑地说道:“追回的钱,竟然还没他们办公室的那些茶叶那么值钱呢。”
四、老百姓的“黄金幻觉”
这场黄金骗局最让人痛心的,就是它专门对着中老年人群体的“安全感”动手。张大妈把拆迁款都换成了“纸黄金”,心里想着,这样既可以抵挡通货膨胀,又能赚到利息;刘大爷背着儿女,拿房子去抵押,用来买“黄金理财”,觉得这样,能给孙子留下一座金山。可是等爆雷出现的时候,他们才突然明白,合同里说的“保本保息”,只是个文字游戏,而且那家金店,压根就没有金融牌照。
年轻人其实未必就那么聪明。直播间里“黄金秒杀”,那场面抢破了头,到手的却仅仅是镀金工艺品;APP上天天在晒“黄金账户”,不过实际上只不过是后台随意更改的数字而已。有个小伙发现了真相前去理论,反倒被店员呛声:“投资有风险这点都不懂吗?”
五、守住钱袋子的生存法则
血淋淋的教训给所有人敲响警钟:
要黄金就搬回家:金条不到手全是耍流氓
认准“国字号”渠道:银行金条比金店把戏靠谱十倍
警惕“高息诱惑”:黄金不是理财产品,承诺利息的九成是坑
多问子女一句:老人家最容易中招,儿女定期查查父母抽屉
这场黄金闹剧,最为荒诞之处在于——当房子、股票、基金都不再值得信赖之时,老百姓希望找到一个安稳的避风港,不过甚至就连那最为古老的硬通货,都能够被玩弄出问题。或许真的应验了那样一句话:在这世上,最为昂贵的学费,始终是“贪图便宜”这三个字。
来源:智者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