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30万司法碳票的“点碳成林”之路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9 01:19 1

摘要:前不久,铜仁市一家企业因非法占用农用地,没有简单地缴纳罚款了事,而是通过认购价值30万元的司法碳票,对受损生态环境进行修复补偿。这是贵州省生态司法修复机制迈出“点碳成林”之路,这张30万元司法碳票又是如何“点碳成林”呢?

前不久,铜仁市一家企业因非法占用农用地,没有简单地缴纳罚款了事,而是通过认购价值30万元的司法碳票,对受损生态环境进行修复补偿。这是贵州省生态司法修复机制迈出“点碳成林”之路,这张30万元司法碳票又是如何“点碳成林”呢?

“罚款”到“修复”的生态补偿转变之路

传统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中,企业往往缴纳罚款即可,但受损的生态环境却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修复。如何让生态破坏者真正担负起修复责任,一直是生态司法实践的难点。

贵州省推出的“司法碳票”机制,正是针对这一难题的创新解决方案。

所谓司法碳票,是指经司法机关认可,由责任人认购的碳汇指标,专门用于抵消其行为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害。

铜仁对企业非法占用农用地案进行司法碳票交付

在这起铜仁企业非法占用农用地案件中,司法机关没有简单地处以罚款,而是委托专业机构对生态环境损害价值进行评估,计算出需要补偿的碳汇量,最终企业通过认购价值30万元的司法碳票履行了生态修复义务。

“检察机关积极探索构建公益诉讼+林业碳汇办案模式,拓展生态环境替代性赔偿和修复方式,协同审判机关和相关行政机关,通过司法赋能碳汇(碳票)交易,为有效破解碳汇司法实践中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效用发挥不充分、制度规范不健全等问题提供方法路径和实践样本。该案对促进司法碳汇实践与林业碳汇试点工作衔接配合,实现‘资源﹣资产﹣资金’闭环流转,服务保障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具有重要意义。”铜仁市检察院公益诉讼部检察官表示。

类似铜仁司法碳票修复补偿生态机制已在全省铺开:在黔南州荔波县,一起盗伐林木案的被告人通过认购碳汇弥补生态损失,开创了将“碳汇损失”作为独立赔偿指标的先河;在遵义市,某大型建设项目因未批先占林地,认购了价值近百万元的大宗司法碳票,展现了该机制处理重大生态损害案件的能力;黔东南州雷公山保护区则探索“碳票+社区”模式,将认购资金用于支持村集体生态建设,让生态红利反哺当地村民。

让生态修复落到实处

司法碳票的价值如何确定?贵州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专家介绍,专业机构会对受损区域的碳汇能力进行评估,包括森林、草地、土壤等碳库的损失量。然后,根据当地碳汇资源的特点和恢复难度,计算出需要补偿的碳汇量。最后,参照碳市场交易价格或生态修复成本,确定认购金额。“不仅考虑了直接损失,还考虑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损失,以及恢复所需的时间和成本。”

以铜仁这起案件为例,企业非法占用的农用地不仅失去了原有的碳汇功能,其恢复还需要数年时间。这期间的碳汇损失,以及恢复所需的成本,都计入了30万元的认购金额中。

这张30万元司法碳票创下贵州省司法赋能碳汇交易单笔最高额纪录

企业认购司法碳票的资金将如何使用?据了解,这些资金将纳入生态修复专项基金,专门用于受损区域的生态恢复和碳汇林建设。

“每一笔资金都有明确去向,确保专款专用。”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法官表示,“法院将建立全程监督机制,确保资金真正用于生态修复。”

在修复方式上,贵州省采取“就地修复与异地修复相结合”的原则。如果受损区域具备修复条件,则就地开展生态恢复;如果不具备条件,则在生态环境相似区域开展替代性修复。

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法官指出,司法碳票的意义远不止于个案修复。它开创了一种新的生态司法修复模式,实现了多重效应。一是修复效应,通过专业机构的评估和规划,确保生态修复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避免了“为修复而修复”的形式主义;二是警示效应,让企业明确感受到生态破坏的经济代价,从根本上遏制破坏生态环境的冲动;三是教育效应,通过具体案例向社会传播“环境有价、损害担责”的理念,提高全社会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四是创新效应,为碳汇交易、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了新路径,推动了生态资产的市场化进程。

从司法碳票到生态法治体系

贵州作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一直在生态司法领域进行前沿探索。司法碳票机制是我省构建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贵州省先后出台了《贵州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建立了生态检察、生态审判、生态执法相互衔接的生态法治体系。

成立了“碳中和”法庭,专门审理涉碳案件,推动碳市场健康发展。司法碳票机制正是这一系列创新的一部分。

“我们的目标是构建责任明确、途径畅通、技术规范、保障有力、赔偿到位、修复有效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贵州省正在制定司法碳票的技术规范、操作流程和管理办法,为全省推广积累经验。这一机制可能适用于更多类型的生态环境损害案件。并考虑将司法碳票机制与全国碳市场衔接,实现碳汇资源的优化配置。

记者手记:

铜仁这起企业因非法占用农用地认购价值30万元的司法碳票案件虽小,却折射出生态司法理念的重大转变——从简单的惩罚到有效的修复,从孤立办案到系统治理。司法碳票机制让生态破坏者付出了应有的代价,也让受损生态环境获得了重生的机会。

铜仁这起案件,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提供了新方案,也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司法助力。随着机制不断完善,司法碳票或将成为生态司法的标准配置,让绿水青山有更坚实的法治保障。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罗华

编辑 何涛

二审 李劼

三审 田旻佳

来源:天眼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