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之所以敢构想出“红旗河”藏水入疆的伟大工程,除了得益于中国地势的三级阶梯之外,还因为我们拥有一个被称为“亚洲水塔”的青藏高原。
我们之所以敢构想出“红旗河”藏水入疆的伟大工程,除了得益于中国地势的三级阶梯之外,还因为我们拥有一个被称为“亚洲水塔”的青藏高原。
那为什么青藏高原被称为“亚洲水塔”呢?
简单地说,那是因为青藏高原上有着大量的冰川和湖泊。
青藏高原的冰川与湖泊
然而,青藏高原上高耸的山峰和纵横的山系,是它成为“水塔”的先决条件。
南有喜马拉雅山,西有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和阿尔金山,北有祁连山,东有横断山、巴颜喀拉山和阿尼玛卿山。
这种特殊的地形地貌,使其有储量可观的冰川、冻土、数量庞大的湖泊和丰富的地下水资源,从而让青藏高原成了名副其实的“巨型水塔”。
青藏高原上储量可观的冰川积雪和冻土
青藏高原上覆盖着广阔的冰川、积雪和冻土,从青藏高原冻土地区水文地质图中可以了解冻土下的水资源覆盖情况。
青藏高原冻土地区水文地质图
除了南北极以外,青藏高原是地球上冰川分布最广泛的地区,拥有36793条现代冰川,冰川面积达到了49873.44 平方公里,冰储量为4561 立方千米。
在下图中红色区域为青藏高原,蓝色区域为冰川覆盖区域数据。
冰川覆盖区域数据(一)
冰川覆盖区域数据来源于全球陆地冰空间监测计划(GLIMS),该项目构建了覆盖全球范围的冰川轮廓。
冰川覆盖区域数据(二)
GLIMS旨在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对全球冰川的空间分布、形态变化等进行系统性监测,为冰川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冰川覆盖区域数据(三)
从卫星影像上可以看到青藏高原分布着面积广大的积雪,它是我国三大积雪分布中心之一。
青藏高原分布着世界中低纬地区面积最大、范围最广的多年冻土区,占中国冻土面积的70%。
其中青南到藏北冻土区又是整个高原分布最为广泛的,约占青藏高原冻土区总面积的57.1%。
除去多年冻土之外,青藏高原在海拔较低区域内还分布有季节性冻土,即冻土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冻结、融化交替出现,呈现出一系列融冻地貌类型。
青藏高原有数量庞大的湖泊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分水岭之一,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等世界著名大河均发源于此,是亚洲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通过青海和西藏自治区的水文地质图,可以基本了解青藏高原的水资源分布情况。
青海省水文地质图
西藏自治区水文地质图
高原上的河流按其归宿分外流和内流两大水系,外流水系主要在高原东部和藏南地区,内流水系多分布在高原西北部腹地。
在下图中红色区域为青藏高原,青色区域为湖泊区域,该数据来自于HydroLAKES数据库。
青藏高原的湖泊分布(一)
HydroLAKES数据库是一个旨在提供全球湖泊及其主要特征高分辨率地图的数字地图库。
青藏高原的湖泊分布(二)
HydroLAKES数据库共1427688个湖泊的岸线多边形,涵盖淡水湖、咸水湖、人造水库及受调节湖泊等。
青藏高原的湖泊分布(三)
青藏高原的内流水系区湖泊面积大、湖泊率高,最为典型的就是藏北大湖区,湖泊面积超过2×104 平方千米,占青藏高原湖泊总面积的48%,是中国湖泊面积最大、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青藏高原大小排名前10的湖泊
青藏高原的湖泊太多,我们来看看大小排名前10的湖泊都有哪些?
(1)青海湖
青海湖是中国最大内陆湖、咸水湖,蓄水量超1,050亿立方米,湖周草原与候鸟景观闻名。
湖面海拔3196米,面积超4625平方公里。
(2)色林错
色林错,位于申扎、班戈和尼玛三县交界处,岗底斯山北麓,申扎县以北。
湖面海拔高达4530米,面积约为2391平方公里,是一个咸水湖。
(3)纳木错
纳木错,位于西藏中部,是西藏第二大湖泊,也是中国第三大的咸水湖。
湖面海拔4718米,形状近似长方形,东西长70多千米,南北宽30多千米,面积达1920多平方公里。
(4)扎日南木措
扎日南木措,位于藏北高原南部,阿里地区措勤县境内。
属东西向构造断陷湖,东西长53.5公里,南北宽26公里,平均宽18公里,面积1023平方公里,海拔4613米。
(5)当惹雍错
当惹雍错,位于那曲地区尼玛县,是西藏最古老的雍仲本教徒崇拜的最大的圣湖。
海拔4600米,面积836平方公里,深度超过210米,是目前已知西藏最深的湖。
(6)羊卓雍错
羊卓雍错,简称羊湖,藏语意为“碧玉湖”,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
位于山南地区的浪卡子县,拉萨西南约70公里处,面积675平方公里,湖面海拔4441米。
(7)班公错
班公错,又称错木昂拉红波,藏语意为“长脖子天鹅”,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鸟岛。
位于阿里地区日土县城西北约12公里处,海拔4240米,面积604平方公里,湖水清澈,透明度3-4米。
(8)昂拉仁错
昂拉仁错,位于仲巴县境内,属微咸水湖。
地处冈底斯山脉北麓,为构造凹陷湖。湖面海拔4689米,湖长56.6千米,平均宽度9.9千米,最大宽度17.9千米,面积560平方公里。
(9)塔若错
塔若错,位于日喀则地区仲巴县境内,冈底斯山北麓,湖面海拔4566米,面积486.6平方公里。
(10)玛旁雍错
玛旁雍错,位于阿里地区普兰县城东35公里、冈仁波齐峰之南。湖面海拔4588米,平均水深46米,最大水深81.8米,面积412平方公里。
青藏高原上众多的湖泊,就像是一个个电量实足的充电宝,为“亚洲水塔”存储着丰富的能量。
青藏高原的地质结构
青藏高原是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汇聚之处,一直为世界各国地质学家所重视。
为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将该区域的地质研究成果制作成了地质图,以下图幅仅表现青藏高原中西部的地质面貌。
青藏高原地区地质图
青藏高原上地势险峻、空气稀薄且人烟稀少,所以工作条件极为恶劣,增加了地质工作的难度。
青藏高原地区地质说明
近百年来,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虽进行了大量地质调查和研究工作,但仍是我国研究程度最低的地区之一,许多重大地质问题仍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我们对青藏高原的地质结构研究得越清楚,有朝一日对“红旗河”藏水入疆构想工程的实现就越有利。
“红旗河”藏水入疆构想工程主题文档
为了方便你了解“红旗河”藏水入疆构想工程主题往期内容,这里列出相关文档。
“红旗河”藏水入疆构想工程(1):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说起
“红旗河”藏水入疆构想工程(2):什么是中国地势三级阶梯
致敬伟大的革命先辈
青藏高原不仅是一座自然资源的宝库,更是中华民族智慧与勇气的象征。
1952年10月30日,国家领导人登临郑州市邙山,俯视脚下滔滔黄河,以诗人的浪漫说道:“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
1953年2月19日,领导人视察长江,他站在“长江”号军舰的甲板上问陪同他的水利专家林一山:“南方水多,北方水少,能不能把南方的水借给北方一些?”
他用手中的铅笔在地图上久久地指着丹江口,就在这次视察中领导人明确提出了“南水北调”的设想。
这一构想为南水北调工程奠定了重要基础。
经过科学家们长期的调研与周密论证,最终规划出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
但受当时国力限制,这一宏大工程直到2002年才全面启动。
如今,东线和中线已建成通水,西线工程仍在积极论证中;其中,“红旗河”方案以其创新设计理念引起广泛关注。
我们深切缅怀革命先辈的远见卓识和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怀,他们的思想与精神至今仍激励着我们持续推进国家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向伟大的领导人致敬!
向伟大的革命先辈致敬!
参考资料:
全球1427688个湖泊岸线多边形矢量数据
全球冰川轮廓矢量数据,RGI第7版助力冰川研究新突破
183幅值得珍藏的全国地质图集
66 张中国及各省高清水文地质图
为什么青藏高原被称为“亚洲水塔”
https://www.kepuchina.cn/article/articleinfo?business_type=100&classify=0&ar_id=177035
亚洲水塔青藏高原
“南水北调”百度词条
来源:水经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