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辆消防车都长出电子鼻——应急救援消防局“五合一”智能检测仪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8 06:48 1

摘要:当演习浓烟升起、气味飘散,谁先替消防员“嗅”到危险?答案就在今天正式列装的“五合一”智能检测仪。该方案让每一辆消防车秒变“移动气体实验室”,实现火灾与危化品泄漏“双预警”,为黄金救援抢出宝贵的30秒。

“每辆消防车都长出一双‘电子鼻’”——应急救援消防局全勤化演习之“五合一”智能检测仪上车方案

【导语】

当演习浓烟升起、气味飘散,谁先替消防员“嗅”到危险?答案就在今天正式列装的“五合一”智能检测仪。该方案让每一辆消防车秒变“移动气体实验室”,实现火灾与危化品泄漏“双预警”,为黄金救援抢出宝贵的30秒。

一、项目背景

过去三年,全国消防接处警中涉及燃气、苯系、硫化氢等可疑泄漏的比例上升42%,而传统单一气体检测仪存在“上车率低、识别慢、数据孤岛”三大痛点。为此,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在2024年度实战演习中提出“每车必配、到场即测、数据互通”的新目标,推动“五合一”智能检测仪全面上车。

二、方案概述

1. 目标:实现“到场3分钟完成环境安全评估”,降低二次爆炸或中毒风险≥50%。

2. 范围:支队级及以上消防救援站所有主战水罐、泡沫、抢险、登高类消防车。

3. 核心装备:

- 五合一复合式气体检测仪(以下简称“检测仪”)

- 车载磁吸伸缩支架

- 4G/北斗双通道数据终端

- 现场快处置APP(与119接处警系统打通)

三、检测仪技术亮点

1. 检测原理

采用“红外NDIR+电化学+PID光离子”三核传感阵列,可在同一时间点对氧气、可燃气(LEL)、一氧化碳、硫化氢、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ppm级分析,响应时间T90<15秒。

2. 执行标准

GB 12358-2006《作业场所环境气体检测报警仪通用技术要求》、GB 15322.1-2019《可燃气体探测器》、GB/T 50493-2019《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标准》。

3. 产品参数

检测范围:0-100%LEL、0-1000ppm(CO)、0-100ppm(H₂S)、0-2000ppm(VOCs)

防护等级:IP66,防爆Ex d ib IIC T4 Gb

工作温度:-40℃~+70℃

续航:10h(可更换电池),支持车载12V快充

数据刷新:1Hz,存储>10万条

报警方式:声光+震动+屏幕变色,且可无线同步至车载终端

四、系统功能与解决方案

1. 一键开机自检

消防员上车后,检测仪自动开机并完成零点校准,省去人工设置。

2. 区域安全分级

系统根据GB/T 50493阈值自动划分“安全、注意、危险、极高”四级,并在车载平板上以红、黄、蓝、绿四色显示,指挥员一眼识别。

3. 多车组网

同一火场≥3台检测仪可自组LoRa局域网,数据汇聚到指挥车,形成“移动监测云图”,定位泄漏源误差≤1米。

4. 远程专家会诊

4G/北斗实时回传,后方专家可在指挥中心同步查看曲线、远程标定,必要时视频连线指导堵漏。

5. 演习复盘

所有数据自动归档,支持一键导出PDF报告,为战评提供量化依据。

五、选点与安装(解决方案)

1. 选点原则

- 进气口距车厢尾板30cm,避免尾气直吹

- 高度1.2-1.5m,接近成人呼吸带

- 避开空调直吹与强光曝晒区域

2. 安装步骤

① 在器材厢右侧壁或尾门内侧安装“磁吸+双锁”伸缩支架,10秒完成取放;

② 主机背面加装减震硅胶,防止长途颠簸导致零点漂移;

③ 通过Type-C供电线与车辆12V蓄电池连接,并加设独立保险丝;

④ 车载平板支架采用万向球头,确保屏幕始终面向驾驶员。

六、执行与验收

1. 执行标准

设备交付前须通过“三检一测”:厂检、中标检、第三方国检+现场标定比对。

2. 验收指标

① 启动时间≤30秒

② 零点漂移≤±2%FS/24h

③ 报警声级≥90dB@1m

④ 数据丢包率<0.1%

⑤ 电磁兼容满足GB/T 17626.3-2016 Ⅲ级

七、培训与运维

1. 随车配备3分钟“口袋手册”与二维码视频教程;

2. 每月利用车库时间进行“盲样气体”比对,确保误差可控;

3. 设备2年或2000小时免校准,到期由厂家上门维护,单台年运维费用<800元;

4. 建立“消防+厂商”联合值班群,异常报警10分钟内远程响应。

八、预期成效

- 到场即可给出安全“通行证”,避免传统“经验式”贸然内攻;

- 演习评估显示,配发检测仪后,现场建立安全区的时间缩短42%,误报率下降35%;

- 数据沉淀形成“城市危化品气味指纹库”,为日常防火巡查提供AI预测模型。

来源:三卫遥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