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种花家:银锤敲软时光,陶泥捏出温柔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8 07:58 1

摘要:推开西安雁塔区繁华街区里的“种花家·银饰DIY·陶艺”,暖黄的灯光先裹住脚尖,木制家具的淡香漫过来,混着陶泥湿漉漉的气息,连空气都变得软乎乎的。“喵店长”刚伸完懒腰,轻盈地从工作台跳下,尾巴扫过地面,像在跟每个进门的人打招呼。

推开西安雁塔区繁华街区里的“种花家·银饰DIY·陶艺”,暖黄的灯光先裹住脚尖,木制家具的淡香漫过来,混着陶泥湿漉漉的气息,连空气都变得软乎乎的。“喵店长”刚伸完懒腰,轻盈地从工作台跳下,尾巴扫过地面,像在跟每个进门的人打招呼。

工作台旁早有了热闹:银饰区的年轻情侣,正跟着段老师的指引轻敲银片,每一下都在为彼此的故事刻痕;另一边,孩子们把陶泥捏成奇奇怪怪的形状,笑声滚落在店里的每个角落。这样的温馨日常,藏着一段跨越山海的爱情——是两位店主,把异地的牵挂,酿成了这间店的甜。

种花家两位老师与“喵店长”

从“双城记”到“种花家”:为爱奔赴的日子,连风都暖

“我们的店,是为爱长出来的。”说起开店的缘由,两位店主总带着笑意。从前,赵女士是镜头前活力满满的带货主播,段先生则是在深圳云端忙碌的空少,千里之外的距离,没挡住两人“要扎根同一片土地”的念头。几番斟酌后,他们把家安在了西安,用一间手作店,接住了彼此的未来。

小店得名“种花家”,藏着一份特殊的情怀与心意。这个名字源自国产爱国动画《那年那兔那些事儿》,谐音“中华家”,既是动画中中华民族的温暖代称,更承载着“此生无悔入华夏,来生愿在种花家”的赤诚热爱。这份情感,与两人的经历深深契合:段老师曾是一名伞兵,军旅生涯让他对家国有着刻入心底的眷恋;赵老师的爷爷亦是军人,红色记忆早已融入成长点滴。正因如此,他们毫不犹豫地用“种花家”作店名——既让小店多了份独特的辨识度,更将这份炽热的爱国情怀,悄悄藏进了日常的烟火与手作里。

店内手册照片

把心放进细节里:这里是让人安心的“手工港湾”

如今的种花家,早已不只是情侣的约会地——每到周末,店里总挤满带孩子来的家长,小小的工作台前,彩豆拼出童趣,陶泥捏出欢喜,热闹得像个小乐园。

最让家长放心的,是店里藏在细节里的“安全感”。收银台边的手册里,一页页夹着陶泥、香薰精油,甚至门口防滑地毯的质量检测报告,每一行成分、每一个安全认证都写得清清楚楚,彻底打消了“材料会不会有害”的顾虑。赵老师总说:“比起省成本,你们的安心更重要。”所以陶泥要从“陶瓷故乡”景德镇空运来,哪怕运费比本地采购贵不少;做香薰蜡烛的精油,也选国际大牌的浓缩款,燃烧时只有纯粹的香,没有刺鼻的味——只想让每个人安心享受手作的乐趣。

在西安手作店扎堆的市场里,种花家的初心格外鲜明——不为赚快钱,只愿做个“温馨的手工港湾”。店主始终认为,开店不只是为了经营,更是为了传递温暖:让情侣在这里刻下爱情印记,让家庭在这里留下亲子回忆,让每个进店的人都能像在“家”里一样放松,把创意变成独一无二的作品。这份对品质的执着与对顾客的用心,让种花家慢慢成了西安手工爱好者的“必打卡地”。

材料质检报告图

专业里藏着温柔:让每个人摸到手工的暖

要把“港湾”的初心做实,光有好材料不够,手作体验里的温度更重要。店里最受欢迎的陶艺项目,是段老师亲自教的——他不只想让大家玩得开心,更想让每个人真的摸到手工陶艺的魅力。

段老师的手艺,是熬出来的。初学那会儿,他从一本本专业典籍啃起,再亲手试错,最难的时候,明明手法、步骤都一样,烧出来的成品却天差地别。可他没放弃,拉坯机前的日子里,手上的水泡破了又长,他一边拆解得师的指点,一边日复一日练习,终于把技艺磨得通透。现在,他总把这份热爱递出去:转盘转起来的时候,他会握着客人的手,教他们感受陶泥在指尖的变化,让每个人都能尝到“创造”的甜。

段老师与顾客共同完成的作品

更打动人的是,店主二人“朋友式”的服务,顾客捏不好陶泥时,段老师会俯身手把手指导;有人为纪念日定制银饰,赵老师会耐心帮着修改刻字方案;哪怕是闲聊家常,两人也总能接住话题,让店里少了商业的疏离,多了“熟人见面”的温暖。正是这份“懂年轻人”的巧思,加上“接地气”的温度,让种花家在西安手作圈的名气也越发响亮,吸引着越来越多人前来打卡。

热爱比“工作”更重:你的笑容,是我们的“充电站”

网上曾流传一句话:“当爱好变成事业,它就不再是爱好了。”开店前,两位店主也犹豫过,要是每天都要盘点库存、整理材料、熬夜解决设备故障,当初对手作的热爱,会不会被磨掉?

答案藏在客人的笑容里。每天看着情侣专注地为对戒刻下专属符号,看着孩子举着歪歪扭扭的陶艺作品欢呼,看着客人拿到成品时眼里的光——那些盘点到深夜的疲惫、解决突发问题的焦虑,在看到这些笑容的瞬间,就全化了。

我们从没把这当‘工作’,撑着我们的,一直是热爱。”对他们来说,种花家不只是提供手作体验的地方,更是和客人交换温暖的角落:他们帮客人把心意揉进银饰、捏进陶泥,客人的笑容,又成了他们疲惫时的“充电站”。

于他们而言,开店或许辛苦,但能守着热爱的事,身边有彼此陪伴,看着小店成了更多人寄托心意的地方——这份“把爱好过成生活”的幸福,早比所有奔波都甜。

工作台前忙碌的段老师

结语:在快时光里,守一份慢温柔

临走时,工作台前的人还在忙碌,两位老师抱着“喵店长”挥手,暖黄的灯光落在他们身上,像一幅安静的画。这就是种花家的日常,是快节奏里难得的“慢风景”。

对来这里的人来说,这里不只是一间店:情侣在这里敲下爱情的印记,家长带着孩子捏出亲子的温度,独自来的人能在拼豆、调香里寻得片刻宁静。对两位店主来说,种花家是“载体”——装着对传统手工艺的热爱,也说着手工创作的真意:不用求完美的成品,只要享受指尖和材料对话的瞬间,找回“创造”本身的快乐。

在西安这座既有厚重历史,又藏着年轻活力的城市里,种花家像一片小小的绿洲。没有喧嚣的营销,没有急功近利的心思,只用扎实的材料、耐心的指导、温暖的陪伴,让每个来的人暂卸匆忙,在敲银、捏陶、调香的时光里,找回内心的平和,还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未来西安的手作店或许会越来越多,但守着“热爱与初心”的种花家,一定会在时光里慢慢沉淀——它会成为西安手工界的一张暖名片,让指尖的温度,在古城的烟火里,一直传递下去。


撰稿:张譞文

摄影:徐正艳

摄像:秦志燕

编辑:李青玲

来源:商界创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