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许说许昌】之四十五:蒋介石,是许昌人?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7-14 16:37 3

摘要:在许昌当地民间,有一个百年传说,说蒋介石祖籍许昌,而且生于许昌,原名郑三发。郑三发因父亲早逝,随母改嫁到在开封做生意的浙江盐商、奉化溪口人蒋某,随养父回浙江以后发迹。著名作家唐人的小说《金陵春梦》更是说得有声有色。不仅把蒋介石的身世与许昌郑家对接得天衣无缝,而

在许昌当地民间,有一个百年传说,说蒋介石祖籍许昌,而且生于许昌,原名郑三发。郑三发因父亲早逝,随母改嫁到在开封做生意的浙江盐商、奉化溪口人蒋某,随养父回浙江以后发迹。著名作家唐人的小说《金陵春梦》更是说得有声有色。不仅把蒋介石的身世与许昌郑家对接得天衣无缝,而且把许昌一个叫郑发的人如何寻亲,蒋介石如何派人接待、如何不认亲都描述得有鼻子有眼。

那么,蒋介石究竟是不是许昌籍?

首先,《金陵春梦》只是个小说。既然是小说,作者就可以展开思想的翅膀去任意构思、任意杜撰,只要自圆其说即可。所以,仅凭小说《金陵春梦》,远不足以证明蒋介石的身世。

其次,作为一代国家元首(蒋介石曾任中华民国总统),而且成名比较早,其身世必然有正史记载。而据现有的史料,蒋介石身世非常清楚。蒋介石原名蒋瑞元,后改名蒋志清、蒋中正,八岁丧父,由母亲王采玉抚养成人,早年读私塾,十几岁便接受近代教育,不到二十岁出国留学。这样的经历是很容易被自己和他人清晰记住的。在蒋介石本人的日记中,清楚记录了蒋家从唐代迁入浙江奉化的家世;国民政府档案对蒋家及蒋母王采玉也记录得清楚明白;在与蒋介石有关的各界人士所有的回忆中,也根本没有蒋介石幼名三发以及曾被收养的记录。从这一点讲,蒋介石肯定是浙江奉化人,而且在原籍出生、原籍长大成人。

然而,许昌人郑发几次到南京和重庆寻亲,受到蒋介石夫人宋美龄和亲信戴季陶、戴笠的正式接待,回乡后又享受了相当高的待遇,似乎也是事实。

根据可信的资料,蒋介石与郑发以及与许昌的来往,不少是有据可查的,甚至是上了国民政府档案的:

——许昌人郑发长相酷似蒋介石,且年龄相仿。郑发1884年出生于许昌县灵沟镇郑庄村(今许昌县河街乡南岸村),比生于1887年的蒋介石年长三岁。而郑发正是看到蒋介石的照片和自己失去下落的三发年龄、相貌相仿,才决定求见蒋介石的。1933年元宵节,郑发到市内观灯,看到许昌专暑门前挂着两幅照片,一幅是孙中山,另一幅感觉面熟,就向卫兵打听,得知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而且是浙江奉化人,郑发便想起母亲带着三弟给浙江奉化人蒋某做佣人的往事。莫非这个人就是我的三弟郑三发?从此,郑发便开启了他的寻亲历程。

蒋介石

——郑发到南京和重庆求见蒋介石。蒋没有接见,也没有否认,却安排亲信接待了郑发。

郑发第一次认亲是1933年秋天到南京求见蒋介石,刚到南京车站就被宪兵搜出郑发托人写给蒋介石的信件,宪兵以假冒领袖亲属为由,不论分说将郑发塞进闷罐车遣返回了河南。这一次蒋介石也许并不知情。

郑发第二次认亲是1941年到重庆求见蒋介石。这时候抗日战争已经爆发,国民政府已经迁都重庆。郑发先到重庆的河南同乡会托同乡给蒋介石写了一封求见信寄给国民政府。蒋介石接到求见信后,先后安排国民政府考试院长戴季陶和夫人宋美龄的分别接见了郑发,并安排费用劝说郑发返回,但郑发执意不回。后来蒋介石在郑发的求见信上批示“戴笠处理”四字。戴笠见蒋既没有相认,又没有拒绝,就将郑发安排在白公馆,并将郑发家人接来,好吃好喝好招待软禁了起来。 直到抗战胜利,国民政府要还都南京,在戴季陶的劝说下,郑发一家才返回了许昌。

郑发

1946年和1948年,郑发又两次到南京求见蒋介石,结果都是无果而终。直到1949年蒋介石政府垮台并逃往台湾,郑发才终止了这个寻亲认亲历程。

就在郑发多次求见蒋介石的前后,却发生了几件更加耐人寻味的事。

一是蒋介石曾秘访许昌郑庄。1930年蒋冯阎中原大战期间,时任国民政府主席和陆海空总司令的蒋介石到许昌督战,曾秘访许昌的郑庄,因郑发外出逃荒未能见面。不过这时候的郑发尚不知道蒋介石就是三弟郑三发;

二是就在郑发被戴笠软禁期间,1941年许昌大旱,粮食绝收,许昌县却收到了一批救灾粮,说是蒋委员长亲自安排调拨的;

三是也就在郑发被戴笠软禁期间,1944年春节,郑发家人收到了“国民政府内政部”寄来的500元现金;

四是许昌县的邻县襄城县长李峰1943年在重庆培训期间受到了蒋介石召见,并向他了解许昌县的情况。培训结束不久李峰就被国民政府调任为许昌县长;

五是郑发1944年从重庆回到许昌时,受到了当时许昌县长宋珉的热情迎接和许昌专暑专员吴协唐的隆重宴请;

六是1946年年末,南京国民政府救济总署副署长郑道儒到许昌亲自过问郑发的家庭生活状况;

七是郑发1944年从重庆回到许昌以后,被提名为县候补参议员;

八是1947年国民政府秘书长吴鼎昌写信给河南省政府主席刘恩茂,刘恩茂将郑发安排到保安队当副官,并授步兵少校军衔。

蒋介石和生母王采玉

另外,社会上还有几个看似穿凿附会却也不无道理的揣测,一个说蒋介石改名“蒋中正”是有寓意的。“蒋中正”是“蒋宗郑”的谐音,是蒋认可他的祖上是许昌郑氏的证明;另一个说蒋介石生前非常喜欢台湾桃园县大溪镇的福安里,蒋介石将其更名为“慈湖”,曾嘱家人死后作为他的灵柩的暂时安放地,待机迁回祖地。蒋介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安排呢?据说是因为他的所谓生父名字就叫“郑福安”。

郑发儿子郑双喜

关于蒋介石与许昌、与郑发的关系,还有很多说法,有的来自正规的民国档案,有的来自严肃的学术机构,有的来自自称当事人的回忆,也有的纯属民间传说。虽然官方对蒋介石的身世的表述非常清晰非常确定,但官方对学术研究和民间各种传说也并没有公开否认或澄清。这就给这个话题留下了很大的讨论空间。

老许常以读书人自居,有点迂腐,从来只相信正史和官方结论,所以一直不太认可蒋介石是许昌人的说法。但对各种传言也充满了好奇。历史上巧合的事情太多了,也许正史的背后另有真相,所以老许并不一概排斥各种学术观点。真理只有一个,但探求真理的路上多一些人不是更好吗?

亲爱的朋友,您对这件事怎么看呢?

来源:老许读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