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继中金公司因员工家属在社交平台晒出“月薪8万”掀起舆论风暴之后,金融圈又迎来了一位“炫薪届重量级人物”。吴舰(Jian Wu,音译),清华出身、履历耀眼的华尔街量化精英,曾任Two Sigma高级副总裁。这一次,他晒出的不是几万月薪,而是一份高达1.67亿人民
继中金公司因员工家属在社交平台晒出“月薪8万”掀起舆论风暴之后,金融圈又迎来了一位“炫薪届重量级人物”。吴舰(Jian Wu,音译),清华出身、履历耀眼的华尔街量化精英,曾任Two Sigma高级副总裁。这一次,他晒出的不是几万月薪,而是一份高达1.67亿人民币(2350万美元)的年薪单。
也正是这一次“暗戳戳的优越感”展示,让他瞬间站上了舆论风口,不仅引爆了金融圈的惊叹和艳羡,也引起了公司和监管部门的怀疑。顺藤摸瓜之下,调查逐渐揭开了他操纵投资模型、虚增业绩的秘密。
最终,这位本应在华尔街金字塔顶端继续风光的“学霸精英”,从聚光灯下跌落,成为美国司法部和SEC同时起诉的对象,甚至被列为通缉人员。
2023年初,吴舰在小红书上低调发布了一张收入明细截图。据称他刻意隐去姓名并表示“不敢发朋友圈,想找个没人认识的地方偷偷炫耀下”,但年薪高达235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7亿元)的数字实在过于惊人,引起了金融圈广泛关注。
熟悉华尔街的人士一眼判断出,这很可能是顶尖对冲基金Two Sigma的高层人士。网友进一步比对后,认为发帖者正是Two Sigma纽约办公室的高级副总裁吴舰。这则“小红书炫富帖”迅速从中国传播到美国,不仅引发舆论热议,也促使Two Sigma启动了内部自查。
Two Sigma内部调查:模型被篡改以虚增业绩
Two Sigma随即展开内部调查,重点审视吴舰负责或参与的投资模型。结果很快揭露问题所在:吴舰利用了公司模型管理中的漏洞,私自篡改了他所开发或参与开发的多个交易模型参数。
根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调查,在2021年11月至2023年8月期间,吴舰未经授权修改了至少14个投资模型的关键参数。这些模型按规定本应产生独立的交易信号,不能与已有模型高度重复。然而吴舰通过调整参数使新模型与现有模型的预测几乎完全相同,从而让这些模型看似创造了额外的超额收益,其实只是复制了公司其他成功模型的预测结果。换言之,他绕过了Two Sigma要求新模型“去相关化”的风控制度,让模型表现“虚胖”地好看。
这一不当操作源于Two Sigma内部管理上的一个隐患。SEC的文件披露,早在2019年3月吴舰就发现公司算法模型存在漏洞:模型代码虽存放在工程团队专管的安全库中,但模型参数后来被存至一个相对开放的数据库(celFS),研究员可以不经正式审批就修改参数。有员工曾在2019年初向管理层预警此漏洞,但公司并未及时修补。直到2022年6月发生一起员工误操作事故后,Two Sigma才开始收紧数据库权限。然而,漏洞存在的这几年给了吴舰可乘之机,他持续利用参数库的后门调整模型而不被察觉。
虚增业绩换取高薪:巨额收益与奖金
通过篡改模型参数,吴舰制造出“一将功成”的假象:多个模型显示出异常优异的盈利表现,公司因此增加了对这些模型的投入和信任。根据Two Sigma后来披露给客户的信件,这些未授权改动导致公司基金组合出现了约6.2亿美元的意外盈亏波动。其中,由Two Sigma内部高管和员工自有资金参与的部分基金意外多赚了约4.5亿美元,而主要由外部客户资金构成的基金却多亏损了约1.7亿美元(公司事后已将这部分亏损赔付给客户)。吴舰本人则因这些模型的“出色表现”在2022年拿到了高达2350万美元的薪酬,包括数百万美元的绩效奖金。正如他在小红书上炫耀的那样,这一数字较往年暴涨,远超常规绩效奖励水平。
公司回应与行业反思
事件曝露后,Two Sigma于2023年夏天在内部调查中发现模型相关异常:员工注意到吴舰负责的模型与其他模型之间相关性异常偏高,顺藤摸瓜终于发现是吴舰的违规操作所致。公司管理层随即让吴舰停职接受调查,并于2024年将其解雇,结束了他在Two Sigma六年的任职。Two Sigma还主动向受影响客户偿还了先前因模型问题造成的约1.65亿美元损失。虽然事件初期公司并未对外公开回应,但内部已经展开了全面审查和整改。
面对外界的质疑,Two Sigma后来在致客户信中表示:“我们非常认真地对待这个问题,并正在采取措施防止未来发生类似的问题”。公司将吴舰的行为定性为“故意的不当行为”,强调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员工道德规范与合规体系。然而,这一丑闻还是动摇了部分投资者对Two Sigma内部管控的信心——毕竟连行业顶尖的量化基金都出现员工利用模型谋私的情况,说明其薪酬激励和内部审计机制存在值得反思的漏洞。
业内人士指出,该事件凸显了量化投资领域绩效薪酬与模型治理间的潜在冲突:如果奖金直接与模型收益挂钩,而缺乏有效监控,就可能诱发类似的道德风险。Two Sigma联合创始人之间长期存在的不和以及管理层内斗(此前曾见诸监管披露)也被认为可能削弱了公司的内部控制,间接给了吴舰可乘之机。
美国监管介入:SEC调查和司法起诉
由于事件性质恶劣且涉及投资者利益,美国监管部门很快介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和联邦司法部门几乎在同步展开行动:SEC对吴舰提起了民事诉讼,指控他通过操纵算法模型欺骗公司从而获取不当薪酬,违反了美国证券法的反欺诈条款。美国司法部则对吴舰提起刑事诉讼,联邦检察官以电信欺诈、证券欺诈和洗钱等罪名对其起诉。
根据起诉书,吴舰利用职务之便实施欺诈,涉嫌通过电子手段跨州行骗(电信欺诈)、在证券交易中从事欺诈行为,以及将非法所得用于购买曼哈顿豪宅公寓(这一行为被认定为洗钱犯罪)。每一项罪名最高可判处20年监禁,三项罪名累计意味着吴舰最高面临60年的刑期。美国当局还寻求追缴其违法所得约2300万美元,并没收吴舰以赃款购置的曼哈顿豪华公寓等财产。
截至目前,吴舰本人已离开Two Sigma,公司层面也因未能及时堵住内部管理漏洞而受到牵连:Two Sigma在SEC调查过程中主动向客户偿付损失约1.65亿美元,并同意支付9000万美元罚金与监管机构达成和解。
这一事件在华尔街和国内金融圈都引发了巨大反响,被视为量化投资行业的一记警钟。不少分析人士指出,此事证明即使在高度数据驱动、号称“以科学决策”著称的顶尖对冲基金内部,也可能出现监守自盗的情况。因此,加强模型管理的内控、完善激励制度、防范利益冲突,已成为量化机构必须正视的问题。
根据网友整理的信息,1991年,吴舰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2004年至2007年,他就读于安徽省重点中学合肥六中。在高中阶段,吴舰在学术竞赛中展现出非凡的天赋:2006年,他在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和数学联赛中双双获得安徽省一等奖。这份傲人的成绩为他赢得了保送清华大学的资格。2007年1月,吴舰收到了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在高中毕业典礼上作为学生代表发言,前途无限。
进入清华大学后,吴舰选择就读自动化专业,并于2011年顺利获得工学学士学位。本科毕业后,他决定赴美国深造。根据其领英资料,他分别在南加州大学和常春藤名校康奈尔大学继续深造,先后取得工业工程和运筹学两个学位。其中,2013年吴舰进入康奈尔大学攻读运筹学博士研究生,并于2017年成功获得博士学位。在康奈尔求学期间,吴舰不仅学业出色,还收获了个人生活的喜悦——据报道,他在校期间结识了一位校友并于2017年结婚(其妻子后来在2020年获得康奈尔食品科学博士学位)。
攻读博士期间,吴舰积极积累业界经验。2016年5月至8月,他赴华尔街著名对冲基金大佬肯·格里芬(Ken Griffin)旗下的城堡证券(Citadel Securities)实习,从事量化研究工作。这段宝贵的实习经历使他深入接触金融市场的核心操作,为其日后职业发展打下基础。凭借卓越的学术背景和实习表现,吴舰在博士毕业后于2018年4月顺利加入全球知名的量化对冲基金 Two Sigma,担任量化研究员,正式踏上华尔街职业之路。
Two Sigma 成立于2001年,总部位于纽约,截至2023年管理资产规模已超过600亿美元,擅长运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进行投资决策。吴舰加入后,主要负责开发用于预测证券未来表现的复杂量化模型,以算法交易帮助公司为客户赚取收益。
在 Two Sigma 工作期间,吴舰展现出过人的才华和业绩。入职短短几年内,他的职位如同坐上火箭般节节高升。由于研究成果突出,吴舰很快赢得公司高层的信任。不到三年的时间,他从一名普通量化研究员升任量化研究部副总裁:
公司于2022年1月提拔年仅30岁的吴舰担任量化研究副总裁。此后再过一年,2023年1月,年仅32岁的吴舰再次晋升,担任量化研究高级副总裁。从初级员工到顶尖对冲基金高管,他只用了不到五到六年的时间,创造了华尔街罕见的晋升速度。这样的职业发展轨迹使他一度被视为“天才研究员”,成为公司乃至业界瞩目的明星量化人才。
职位的攀升也带来薪酬的飞涨。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吴舰的个人年收入几乎与其职级同步跃升:
2018年(量化研究员初入职):年收入约41.5万美元。这一收入水平与当时普通硅谷程序员相当,据称他形容自己“第一年和码农挣的差不多”。
2020年(已成为核心研究员):年收入跃升至约420万美元。在量化行业中,年薪数百万美元已属顶尖水平,引发同行侧目。
2022年(升任高级副总裁):年收入暴增至约2350.9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67亿元)。其中包括约25.9万美元基本工资、1600万美元现金红利和725万美元的绩效奖励。如此惊人的薪酬在Two Sigma乃至整个对冲基金行业都极为罕见,引发业内热议。
吴舰卓越的业绩也为他赢得了丰厚的回报和声誉。在公司内部,他所领导的量化模型一度成为业绩标杆,让他成为同事仰慕和学习的对象。据报道,吴舰本人也将高收入部分投入提升生活品质:他曾斥资在纽约曼哈顿上东区购入了一套价值数百万美元的豪华公寓。优渥的薪资使他过上了奢华的生活,也让他成为金融圈瞩目的人物,其华尔街精英形象由此确立。
说到底,吴舰这事儿完全是“人性”在作怪。
第一,成绩太好的人,往往更怕跌下来。
一路学霸光环,从清华到康奈尔,再到华尔街顶尖基金,职业轨迹几乎是开挂。他早早就坐上高级副总裁的位置,别人眼里的“人生赢家”,自己心里却可能越来越焦虑——要是有一天业绩掉队怎么办?于是,就动起了“给模型加点料”的小心思。
第二,制度有漏洞,他也心存侥幸。
Two Sigma的模型数据库存在漏洞,他能直接改参数还不容易被发现。这种情况下一旦尝到甜头,就很容易觉得“反正没人知道,我只是调了个数值”。久而久之,侥幸心理变成了习惯。
第三,炫耀的冲动比什么都强。
其实最致命的一步,就是小红书那条帖子。明知道薪酬敏感,他还要“找个没人认识的地方偷偷炫耀”。这一炫不要紧,直接把自己送到了聚光灯下,送上了调查名单。可以说,他的坠落完全是虚荣心作祟。
最后,他可能真的觉得自己没错。
后来他还反诉公司,说改参数是普遍做法,责任在Two Sigma。换句话说,在他心里,这就是个“大家都这么干”的行业灰色操作,只是自己倒霉被抓住了。
说穿了,吴舰就是同时栽在了“贪心”和“虚荣”这两个坑里:既想要更多的钱,又忍不住让别人知道自己拿了这么多钱。炫薪炫到最后,炫出了全球通缉。
很多人可能会问:他明明已经赚得够多了,为什么还要冒险去改模型?为什么还要“暗戳戳地”把工资条贴上小红书?
答案其实很简单——钱是欲望,炫是虚荣。钱给他安全感,但虚荣才让他觉得存在感。正如有人调侃:财富的终点,不是拥有,而是展示。
对吴舰来说,1.6亿人民币的年薪如果藏在账本里,只是冷冰冰的数字;可一旦发到小红书,就成了“优越感的武器”。这一刻,他不是华尔街高管,而是众人瞩目的“年薪顶流”。
欲望让他铤而走险,虚荣让他自曝其短。贪心和虚荣加在一起,就成了一颗定时炸弹。
近期直播推荐
来源:留学生Dail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