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由深圳美术馆主办的“春风画卷:深圳美术的早期实践——深圳美术馆馆藏作品展”在深圳美术馆(新馆)三楼拉开帷幕。展览以深圳美术馆馆藏作品为线索,将目光聚焦在1985年发生在深圳的艺术事件和收藏于深圳的艺术作品上,并辅以书信、照片、账单、录像等珍贵文献,试图重
近日,由深圳美术馆主办的“春风画卷:深圳美术的早期实践——深圳美术馆馆藏作品展”在深圳美术馆(新馆)三楼拉开帷幕。展览以深圳美术馆馆藏作品为线索,将目光聚焦在1985年发生在深圳的艺术事件和收藏于深圳的艺术作品上,并辅以书信、照片、账单、录像等珍贵文献,试图重构一段被岁月尘封却依然炽热的历史图景。
展览现场
深圳美术馆(前身为深圳展览馆)于1976年建馆,作为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初期唯一的美术展览机构,不仅是艺术的陈列之所,更是城市记忆的容器和文化实践的现场,它以艺术之名见证并参与了深圳沧海桑田般的蜕变。
自建馆以来,深圳美术馆一直致力于中国美术的弘扬传播,以及对深圳美术事业发展的梳理与研究。本次展览以“春风画卷”为题,意在回溯改革开放之初深圳美术的探索与开拓。展出作品涵盖油画、国画、版画、水彩等多种媒介,不仅展现了当时美术创作的丰富面貌,也记录了全国艺术家与深圳本地画家对特区文化建设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透过这些作品与文献,观众不仅能够看到深圳美术发展史的片段,更能看到推动观念变革、塑造城市精神认同的力量。
据介绍,本次展览以1985年为时间坐标,通过四大板块内容的梳理,重返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初期的历史现场,重温这座城市在改革开放之初的文化艺术的生机。
展览现场
1985年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的第五年,这一年,“深圳美术节”在深圳美术馆举办;“深圳经济特区美术作品展览”赴中国美术馆展出;首家深港合作的动漫企业——深圳翡翠动画设计公司成立;深圳影业公司成立;“刘海粟九十大寿”祝寿庆会在深圳银湖举办;“深圳首届交响音乐会”举办;“青春——85深圳青年美术作品展”等重要展览活动举办。展览的第一篇章通过1985时光切片,回顾了这一年生机勃勃的深圳发展场景。
第二篇章则聚焦深圳美术节,这是深圳艺术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事件。1985年9月27日至10月2日,由深圳市文化局主办,深圳美术馆承办的“深圳美术节”在深圳美术馆举行。关山月、吴冠中、黄笃维、程十发、汤小铭、周思聪、刘勃舒、贾又福、徐希、李燕、石虎、舒传曦、徐启雄、方增先、刘国辉、李世南、王晋元、林墉、汤集祥、伍启中、王维宝、王玉珏、张绍城、阳云、陈永锵、苏华、尚涛、方楚雄、林丰俗、王子武、招炽挺、刘国松共32位著名画家应邀参加以“团结、交流、探索”为主题的展览和学术交流活动。艺术家们围绕中国画创新等问题展开学术讨论并现场创作。深圳美术节对中国美术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也展现了深圳美术馆作为文化窗口的开拓意识。
第三部分经典再现从深圳美术馆的9000余件藏品中,精选了艺术家创作于1985年的馆藏经典。这些作品涵盖油画、国画、版画、水彩、书法等艺术门类,既反映了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美术创作的多元探索,也记录了全国艺术家与深圳本地创作者对特区文化建设的生动回应。
第四板块以“经营拓荒:文产探路”为题,回顾了深圳美术馆发展历程中一段特殊的历史。1979年。深圳美术馆确立了“展销结合、以文养文”理念,率先设立书画展销部,拓展了艺术品展销业务。1981年与港资合创博雅画廊,1985年成立翡翠动画设计公司,开创了特区艺术经营与文化产业先河。这些经营实践为深圳美术馆筹集了发展资金,深化了深圳美术馆与全国艺术家的合作,为深圳积累了一批珍贵的艺术精品,也活跃了深圳的文化产业,拉动了区域经济增长,更推动了中国艺术走向世界。
值得一提的是,现场还展出了深圳美术节中秋笔会创作等珍贵视频,以及吴冠中、程十发等画坛大师参加深圳艺术活动的珍贵留影。主办方通过丰富作品和文献,重构了一段40年前的深圳艺坛往事。
策展人李原原表示,这既是一次深情回望,也是一次登高远望。艺术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未来的种子。我们期待在深圳画家、学者与广大市民的支持下,共同追寻与丰富特区早期美术发展的历史记忆,继续征集相关文献与作品,期待拼缀出改革开放以来深圳美术波澜壮阔的完整历史画卷。
文|记者 王俊
图|主办方提供
来源:羊城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