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08年,巴黎社会期待法国车队在上一年北京—巴黎赛后的复仇,却落空了。为了再战江湖,法国报纸《晨报》联合美国《纽约时报》策划了一场跨洲汽车长途赛。这是当时历史上最漫长的汽车赛事,历时165天,行程超过3.5万公里,横跨两大洲。比赛于2月12日从纽约时代广场出
1908年,巴黎社会期待法国车队在上一年北京—巴黎赛后的复仇,却落空了。为了再战江湖,法国报纸《晨报》联合美国《纽约时报》策划了一场跨洲汽车长途赛。这是当时历史上最漫长的汽车赛事,历时165天,行程超过3.5万公里,横跨两大洲。比赛于2月12日从纽约时代广场出发,街头人潮涌动,连屋顶都挤满了观众。
首发当天时代广场的景象
参赛的六支车队来自四个国家:美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汽车上除了国旗,还有小小的美国旗帜,美国汽车俱乐部承诺,凡将旗帜带到巴黎的车队,将获得1000美元奖金。法国队出动三辆汽车:De Dion-Buton(4缸,30马力)、Sizaire-Naudin 15CV(1缸,15马力)和Motobloc 30CV(4缸,30马力)。德国队驾驶专为比赛制造的Protos(4缸,30马力),意大利队驾驶Zuest(4缸,40马力),美国队则是Thomas Flyer(4缸,60马力),这也是当时最强劲、最昂贵的量产车型之一。
比赛路线最初规划为纽约—阿拉斯加—白令海峡—雅库茨克—伊尔库茨克—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托木斯克,再穿越俄罗斯进入欧洲。
行进线路
计划中,车队先横穿北美大陆到达西海岸,再经海运抵达阿拉斯加,然后穿越冰封的白令海峡进入西伯利亚。比赛初期,纽约刚出发就遇上暴雪,泥泞和积雪让车辆寸步难行。法国Sizaire-Naudin仅行驶71公里便退出比赛。
法国车队De Dion-Bouton在芝加哥
在北美,车队有时甚至借助马匹或者铁路枕木才能前行;而在西伯利亚,泥泞和缺乏道路让行进速度缓慢,每60公里可能花费四天。参赛者很快意识到,沿着西伯利亚铁路行驶是最现实的选择,这样既不阻碍火车,也减少车辆陷入泥沼的风险。然而当时西伯利亚没有加油站,汽车燃料也是极大的挑战。
美国队Thomas Flyer在铁轨上行驶
意大利队Zuest 团队在乡村公路上
德国Protos团队
经过北美后,美国队Thomas Flyer率先到达阿拉斯加,但白令海峡无法通行,车队被迫返回西雅图。随后,所有汽车通过海运到达日本,再从日本转运至海参崴。法国De Dion-Bouton在日本退出比赛,最终只有美国Thomas Flyer、德国Protos和意大利Zuest继续穿越俄罗斯。
西伯利亚路段是最艰难的挑战。融雪和雨水将道路变成泥泞沼泽,车队常常寸步难行。Protos和Thomas Flyer在这段路上争夺领先位置。德国队为了快速到达奇塔,使用了铁路特权,在铁路工作人员陪同下沿铁路行驶。美国队随后也沿铁路前行,但曾因堵车和泥泞延误。俄罗斯贵族和军方对陷入困境的车队给予援助,使他们能继续比赛。
美国队Thomas Flyer泥泞中前行
经过西伯利亚后,欧洲的道路较为顺畅。德国Protos首先抵达圣彼得堡,获得尼古拉二世颁发的银杯,并于7月26日抵达巴黎。然而美国Thomas Flyer因比赛规则和运输问题被加时15天,最终被评为冠军。最后抵达的意大利Zuest则晚了一个半月。
美国队Thomas Flyer车队抵达巴黎
这场跨洲汽车长途赛不仅证明了汽车作为交通工具的可靠性,也展示了早期汽车探险的极限勇气。纽约—巴黎赛和前一年的北京—巴黎赛成为汽车史上最传奇的长途赛,激励了全球对汽车技术和冒险精神的热情。
来源:村民赵四lik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