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18日讯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画卷中,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人民检察院以“护农”初心践行使命,将检察履职深度融入“三农”发展大局,创新构建“33517”服务保障机制,以“党建红”引领方向、以“生态绿”夯实底色、以“经济蓝”激发活力、以“丰收黄
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18日讯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画卷中,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人民检察院以“护农”初心践行使命,将检察履职深度融入“三农”发展大局,创新构建“33517”服务保障机制,以“党建红”引领方向、以“生态绿”夯实底色、以“经济蓝”激发活力、以“丰收黄”守护生产、以“幸福橙”温暖民心,为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注入强劲的检察力量。
创新机制:打造“33517”乡村振兴司法保障样板
沾化区检察院立足区域农业特色,率先推出“33517”工作体系——围绕服务冬枣、畜牧、水产3大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依托3个乡村振兴检察联络站,综合运用预防、教育、监督、保护、打击5种方式,全面覆盖粮食安全、生态治理、知识产权、乡村治理等17项重点任务,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司法服务乡村振兴新模式。
该机制获评全区民生亮点工程,并获市检察院、区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成为新时代“三农”司法保障的生动实践。
党建引领:“红蓝融合”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坚持把党建挺在乡村振兴一线,成立由检察长任组长的专项领导小组,深入全区各乡镇调研13次,精准对接发展需求。在检察联络站设立临时党支部,与乡镇党委共建“党建联盟”,打造“党建红+检察蓝”双擎驱动模式,推动检察资源与基层治理同频共振、深度融合。
守护绿水青山:让“记得住乡愁”更有底气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聚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发出诉前检察建议,督促清除各类垃圾及固体废物75吨;开展黑臭水体专项治理,摸排并推动整治纳污坑塘4处。探索生态环境司法修复机制,依法办理非法占用耕地案2件,督促复垦耕地200余亩,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让乡村既有“颜值”更有“价值”。
护航特色产业:为“经济蓝”注入法治动能
立足沾化冬枣、冯家海蜇等地理标志产品,创新“基本职能+特色职能”履职模式,强化涉农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两年来办理涉农商标侵权案件2件,协同开展地理标志专项保护行动3次,全程参与“冯家海蜇”国家地理标志申报,为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提供“贴身式”法律护航。
同时,依法打击涉农经济犯罪,起诉非法集资、合同诈骗等侵害农民和企业权益案件18人,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保障农业生产:筑牢“丰收黄”的法治防线
聚焦农资安全与农机规范,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依法办理涉农刑事案件35件。在办理一起生产、销售伪劣叶面肥案中,及时发现并监督整改违法行为,依法发出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2份,全部整改到位,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和农业市场秩序。
绘就幸福底色:司法温情暖民心
设立“农民工权益保障工作站”,成功追回欠薪12.3万元;开辟涉农司法救助“绿色通道”,两年救助农村困难群众27人,发放救助金37万元。创新“解法结+解心结”办案模式,召开“村头板凳会”5次,推动矛盾纠纷就地化解。
建立35名基层检察联络员队伍,实现与村居组织无缝对接。打造“冬枣树下”送法品牌,开展“沾检惠农 法润乡村”活动11场,开设“田埂课堂”,将法治教育送到田间地头、家长身边,助力“依法带娃”理念落地生根。
闪电新闻记者 吕敏 滨州报道
本文来自【闪电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