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实践风采丨教育学部“教育强国 青春励行”项目实践纪实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8 21:57 2

摘要: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四有”好老师重要讲话精神和给我校“优师计划”师范生重要回信精神,引导青年学子服务教育强国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在

教育强国 青春励行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四有”好老师重要讲话精神和给我校“优师计划”师范生重要回信精神,引导青年学子服务教育强国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在校团委指导下面向全国各地,尤其是教育欠发达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组织开展“教育强国 青春励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2025年盛夏,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面向全校组织九支重点项目实践队,百余名师生历时3个月跨越山河、奔赴七省份,开展暑期社会实践。他们深入四川、青海、安徽、云南、广西、新疆、内蒙古等地的中小学校园,传递知识与温暖,践行“四有”好老师初心,以实际行动响应党和国家对新时代教育事业的号召,用青春之火点亮希望之光。

队员们不仅带去丰富的课程,更走进孩子们的心灵世界。他们倾听、陪伴、启迪,在每一次课堂互动、每一次走访谈心、每一次课后交流中,真实触摸中国教育的脉络。这是一次青春的远征,更是一场教育的双向奔赴。

深化五育并举,赋能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灵的唤醒和人格的塑造。教育学部自5月起组织系列培训,邀请教育专家指导,并选派指导教师全程带队。各实践队结合当地实际,秉持“五育融合”的理念,以“素质领航·拔尖培育行动”等五大行动领航,精心设计课程体系,引导他们成长为全面发展、心怀家国的新时代少年。

育稞队在四川阿坝县开展“衣脉相承”民族课程和“生活里的化学”实验课,孩子们在亲手制作高原动物模型、体验藏香制作过程中,感受科学与文化的交融。育青队与青海师范大学紧密合作,在双师课堂中推出“美德伴我成长”和“我们是一家人”主题德育课,在孩子心中种下民族团结的种子。蜀育队则在四川广元推出《纸桥承重挑战》《拼贴诗创作》等实践类课程,课堂气氛热烈,欢笑与思考不断。

本次实践还重点打造人工智能启蒙教育专题,激发学生科技探索热情,励学队在安徽阜阳设计“AI+工业区位分析”课程,引导学生用技术解决真实问题,领略智慧学习的魅力。育梦队在广西百色组织人工智能启蒙活动,孩子们在思辨与合作中勇敢表达,眼中闪烁求知的光芒。育云队在云南施甸二中开设人工智能启蒙课程,介绍AI实用技能,并指导学生围绕人工智能领域开展辩论赛,加深理解。西育队在新疆克拉玛依附属学校系统开展《AI启蒙系列科普课程》,涵盖基础概念、技术原理、伦理治理等内容,并组织“AI知识大比拼”和应用策划活动,引导学生思考现实场景中的AI解决方案。

教泽队在内蒙古鄂尔多斯以“梦想美育”为主线,打造“芽芽守护团”IP形象,融入非遗面塑、自然标本拼贴、植物拓印等美育工坊。孩子们在创造中感受美、表达爱,一件件作品成为这个夏天最美的纪念。

创新协同育人,守护学生健康成长

面对乡村教育资源不均衡、心理健康支持不足等现实挑战,创新成为破局的关键。为引导实践地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坚定人生信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各实践队依托“信念引航·青春筑梦行动”“身心护航·健康成长行动”,积极探索协同育人、心理关怀、课程融合等新路径,为乡村教育注入活力和希望。

四支队伍突破单一高校组织模式,与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组团院校尝试跨校协同育人。育稞队与北师大珠海校区实践队以及阿坝师范学院联合组队,共同备课、合作授课,在交流中互相学习。育芽队与西昌民族幼专学生携手走进凉山,开展双师教学和教研交流,实现资源互补、理念共享。励学队与阜阳师范大学师生紧密配合,形成“双校指导、联合执行”的实践机制,提升课程质量和实施效果。育青队与青海师范大学成员始终保持紧密协作与深度交流,通过每日例会中的教学研讨、课余时间的共话夜聊及贯穿全程的成长经验分享,凝聚育人共识,有效提升教学成效。

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今年实践的亮点。育云队在云南施甸开展“烦恼回信”活动,短短几天内写下近200封回信,用文字传递温暖与理解;他们还举办校园心理健康文化节,设置Free Hug、OH卡体验、信任坐游戏等摊位,让心理健康成为可感、可触、可分享的校园文化。育青队开设“情绪能量站”课程,通过《头脑特工队》动画和情景案例,帮助学生认识情绪、学会表达。西育队则推出《心理学与生活》《家庭教育学》等课程,从专业角度回应高中生成长中的真实困惑。

深入实地调研,夯实教育实证基础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各实践队不仅致力于课堂教学,更深入地方基础教育生态,在教育一线开展扎实调研,寻访优秀教师典型,通过问卷、访谈、观察等方式开展寻访和调研,收集一手资料,力求为乡村教育发展提供实证依据和切实可行的政策参考,在“实践探究·教育寻访行动”中实现专业-实践-科研融通。

西育队在克拉玛依附属学校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校本实践开展教师访谈,总结出“文科融素材、理科融案例、全校重浸润”的有效经验,为民族地区中小学提供了可借鉴的育人范式。教泽队赴鄂尔多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览馆进行实地调研,深入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在民族认同教育中的价值,积极探索馆校协同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新路径。

育云队深入施甸二中,系统调研了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现状与困境,重点关注教师职业认同、工作压力等主题,为后续精准支持教师队伍建设积累了宝贵的一手资料。育梦队则将调研视角延伸至教育如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他们不仅走访百色起义纪念园等红色教育基地,更深入中国芒果博览馆、产业园及龙潭灵湖旅游度假区,深刻理解了教育在赋能产业振兴和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

传承红色基因,砥砺教育报国初心

理想信念是指引青春航向的灯塔,文化传承是增强民族认同的根基。各实践队将红色教育与博物馆文化育人深度融合,通过实地参访、课程创新与文化调研,引导学生在历史的回响与文明的积淀中坚定信仰,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远大志向。

育梦队赴百色起义纪念馆、脱贫攻坚展示馆学习,在百色起义的历史现场和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展示中,感受一代代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西育队不仅参观克拉玛依市博物馆与黑油山,更将博物馆资源融入课程,依托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内容,开发“行走的博物馆”系列课程,带领学生“云游”历史建筑,解读文化遗产中蕴含的教化智慧与民族精神。

育青队则在实践中深度融合博物馆文化育人理念,借助教育学部“十百千万”博物馆文化育人项目资源,将首都地区的文物故事与历史知识带入西宁课堂。励学队将基于军事博物馆开发的课例融入教学,通过抗战历史和国防安全课程,引导学生铭记历史、珍爱和平,树立“居安思危”的国防观念。

各实践队通过实地参访与课程融合,让红色基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浸润学生心灵,筑牢理想信念之基,也让青年学子在身体力行中坚定了投身教育事业、服务国家发展的决心。

这个夏天,北师大青年学子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热情点亮知识之光。他们在实践中锤炼本领,在奉献中坚定理想,以实际行动诠释“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崇高使命,为教育强国建设和乡村振兴注入青春能量。每一段支教时光都有尽头,但爱与希望永远留驻。愿这次相遇成为星星之火,照亮孩子们前行的路,也点亮每一位师范生心中的教育之光!

来源丨教育学部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