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迪华为保护种子业务免受未来农药业务潜在责任的影响,正在考虑一项业务拆分计划,拟将其种子业务与农药业务拆分为两家独立公司,预计将在近期公布拆分计划。
据《华尔街日报》消息,科迪华为保护种子业务免受未来农药业务潜在责任的影响,正在考虑一项业务拆分计划,拟将其种子业务与农药业务拆分为两家独立公司,预计将在近期公布拆分计划。
值得注意的是,科迪华的这一潜在拆分计划反映了2025年企业拆分浪潮的加剧。今年,不少大型企业都在响应投资者要求进行重组的呼吁。且科迪华已于2023年3月剥离其草甘膦塬药业务。
01
规避潜在风险
拟将种子业务拆分为独立公司
据《华尔街日报》消息,科迪华正在考虑一项业务拆分计划,拟将其种子业务与农药业务拆分为两家独立公司。
知情人士透露,此举旨在保护种子业务免受未来农药业务潜在责任的影响。报道还指出,若无意外情况,科迪华预计将在近期公布拆分计划。
科迪华的这一潜在拆分计划反映了2025年企业拆分浪潮的加剧。今年,Honeywell、Kraft Heinz和Warner Bros Discovery等大型企业都在响应投资者要求进行重组的呼吁。
当前,农化企业正面临去库存压力和价格竞争挑战,正在重塑全球市场格局并挤压行业利润空间。
今年6月,科迪华CEO查克·马格罗在沃尔夫研究第二届未来材料大会上坦言,过去两年公司作物保护业务表现“乏善可陈”,主因系库存调整和价格竞争。“我们不会粉饰现实,这两年整个行业都很艰难。”他同时指出,随着库存趋于稳定、主要农业市场需求复苏预期增强以及公司自救措施见效,2025年下半年业绩虽难言亮眼但有望改善。
马格罗表示,2025年形势明显优于2024和2023年,渠道运转基本恢复正常。但他同时指出,美国农作物价格疲软正侵蚀部分利润空间。
科迪华于2023年3月剥离其草甘膦塬药业务。2024年财报显示,其作物保护业务运营EBITDA同比下降7%至13亿美元,销售额下降5%至74亿美元;种子业务运营EBITDA同比增长5%达22亿美元,销售额95亿美元,同比增长1%。
02
未来三大研发方向
杂交小麦、矮秆玉米和基因编辑
杜邦和陶氏化学于2017年合并成立了杜邦陶氏。2019年,该公司将其化工业务分拆为陶氏,农业业务分拆为科迪华,而杜邦则保留了其目前的公司形态。
多年来,科迪华一直是种子创新领域的全球先驱。科迪华培育的每种作物种子,在世界各地的各种环境中,都帮助提高了每英亩的平均产量。例如,在美国,使用科迪华种子的玉米种植者将每英亩收成增加了150蒲式耳,甚至有农户以超过623蒲式耳/英亩的产量刷新玉米单产世界纪录。2024年底,科迪华推出全球首创的非转基因杂交小麦技术,在同等资源条件下产量潜力提高10%,在缺水环境中较常规品种增产约20%。这一突破有望推动小麦单产迈向新高度。
如今,基因编辑技术引领农业新变革。科迪华正在开发专有的基因编辑技术,用于提升玉米抗病性,使作物在复杂环境中仍能稳产高产。未来,科迪华将继续深化种业创新,以高品质种子和生物育种技术,为中国农业提供高效可持续的解决方案,助力保障粮食安全。
今年6月,在投资人会议上,科迪华对外宣布了未来的研发动向,主要有下面三个重要方向:
科迪华计划在2027年推出其杂交小麦产品,这将是一个颠覆性的创新,针对全球约5.5亿亩的小麦种植面积。
杂交小麦技术预计将提高产量,提供更高的韧性和产量潜力,每年产量增长0.31蒲式耳/英亩。
该技术模仿了玉米的杂交革命,提高了产量潜力和稳定性。
科迪华的杂交小麦使用一种专有的不育系统,该系统是非转基因的,并且在所有测试的小麦类别中都能稳定地产生雄性不育。
科迪华的矮秆玉米技术通过降低植物高度,提高作物的抗倒伏能力和便于机械化管理,同时允许更高的植株密度,从而提高产量。
该技术提供了一致的植株高度降低和耳高降低,适用于所有测试的生长条件。
矮秆玉米技术还使得农民能够更有效地应用肥料、农药和生物制剂,以最大化田间产量。
预计该技术将在2027年推出。
科迪华在基因编辑领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其研发管线中用于解决北美几种玉米疾病的早期阶段的专有基因编辑技术已经取得了进展。
利用CRISPR基因组编辑技术,科迪华已经可以识别、定位并精确地将已经存在于玉米基因组中的抗病性状放到一起。
科迪华的目标是利用和复制自然发生的过程,加速发展具有更好的抗逆性和产量的种子,从而帮助农民进一步提高产量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基因编辑技术能够更加高效快捷地改变性状,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开发的种子不仅能够更有效地抵抗干旱和疾病,还能增加作物的维生素和营养素含量。
科迪华已经发表了研究报告,证实了玉米植物基因组中存在抗病基因的自然移动,而CRISPR等基因编辑工具可以模仿这种自然发生的过程。
来源:南方农村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