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泠印社社藏名家大系·丁辅之蔬果卷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8 22:09 1

摘要:百廿风华 播芳六合——西泠印社社藏金石书画精品展正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1号厅展出。此次展览堪称近年来西泠印社规模空前的外展盛事,展品在序列、数量、质量上均开创了外展之先河。展品囊括了西泠印社创社四英、七任社长以及名家精英们精心创作的书画精品;明清以来

探寻醉中国的书画印生活新方式!

百廿风华 播芳六合——西泠印社社藏金石书画精品展正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1号厅展出。此次展览堪称近年来西泠印社规模空前的外展盛事,展品在序列、数量、质量上均开创了外展之先河。展品囊括了西泠印社创社四英、七任社长以及名家精英们精心创作的书画精品;明清以来至近现代文人篆刻代表人物的篆刻原石及金石拓本、印屏印谱等文物级藏品。彰显了西泠印社一贯秉持的艺术与学养并重的文化理念,展现了金石篆刻艺术的绵延、传承与蓬勃发展。

其中创社四英之一的丁辅之所作《蔬果卷》格外引人关注,全卷以没骨法绘蔬果数十种,琳琅满目,尽显蔬果之丰饶。让广州观众领略了其“民国水果第一大家”的风采。

丁辅之 《蔬果卷》

纸本设色

西泠印社藏

丁辅之(1879—1949),又名仁,原名仁友,字子修,号鹤庐等。浙江杭州人,后居上海。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出身书香世家,杭郡八千卷楼主人之后。自幼受家庭熏陶,博学多能。治印宗浙派,萧淡简静,秀雅纯正,用刀劲健,布局安详。书法以甲骨文著称,绘画偶作蔬果,亦艳雅动人。

丁辅之,身份颇为多元,乃著名藏书楼八千卷楼主人之后裔。八千卷楼,乃丁辅之曾祖丁国典所建之藏书楼,其叔祖丁丙更是清末四大藏书家之一。与此同时,丁家在保护《四库全书》、地方文献以及推动文化传播方面,均做出了卓越贡献。丁丙一生,刊刻书籍达二百余种。

丁辅之是西泠印社的创始人之一,西泠印社于1904年由丁辅之、王福厂、吴石潜、叶为铭共同创立,旨在“保存金石、研究印学”。西泠印社的社址设在丁辅之幼年读书的孤山,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享誉世界的“天下第一名社”。1921年,丁辅之又发起募赎汉代《三老碑》活动,使《三老碑》得以保存于西泠印社之中。堪称功德无量。

丁辅之更是藏印大家。他集丁敬篆刻七十二方于一室,遂以“钱塘七十二丁庵”名其斋,又收藏蒋仁、黄易、奚冈、陈豫钟、陈鸿寿、赵之琛、钱松等人印作,最终,在前人基础上,他凭借所藏西泠八家印作五百余枚,两次辑拓而成《西泠八家印选》,使得“西泠八家”这一印学流派之名得以确立,同时也推动了印谱辑拓技艺的进步与发展。

他又是聚珍仿宋体字体创始人,民国时期丁辅之将该字体无偿提供给同好作为书籍刊印之用,并沿用至今。

在上海与诸多海上书画名家交往后,丁辅之中年始转而投身书画艺术,四十六岁起执笔作画,从梅花到蔬果,再到松柏,设色明艳,生动逼真。

1925年正月,他的《墨梅图》手卷问世,卷首由吴昌硕题“快雪时晴”,并附七绝一首;这年秋天作《设色百果图》卷,卷首吴昌硕题“尝生自然”并五律一首,又题“辅之老兄以自画果品华重而不支离,色浓而不浮泛,吴昌硕年八十二”。此长卷各类瓜果百余种。题款尚有当时海上活动名家张善孖、张大千、黄宾虹、金蓉镜、郭似埙、李庸等,其中有不少早期印社社员。这两个手卷现藏西泠印社

名家题跋累累

《设色百果图》隔水七十六厘米、画心三百九十五厘米、拖尾一百五十七厘米三部分组成,总长横跨六百二十八厘米,纵宽二十一厘米。

此次原大原色出版,名为《西泠印社社藏名家大系·丁辅之蔬果卷》。

卷中丁辅之自题“甲子春始学绘事”,他将甲骨文的书写积淀转化为绘画语言,形成金石笔法与文人意趣的有机融合。

宋代《宣和画谱》中“蔬果叙论”提到:“早韭晚菘,来禽青李,皆入翰林子墨之美谈,是则蔬果宜有见于丹青也”。这表明古人将灌园、浇地、种菜视为美事,而历代画家也创作了大量以蔬菜瓜果为主题的优秀作品。

《蔬果卷》中,梨、柠檬、柿子、甘蔗、柚、樱桃、杨梅、荔枝、枇杷、草莓、桃子、蟠桃、冬瓜、南瓜、西瓜、菱角、莲藕、荸荠、莲蓬、葡萄、李子、草果、癞葡萄、番茄、菠萝、石榴、蜜瓜、橘、香蕉、佛手、无花果等琳琅满目,尽显蔬果之丰饶。

春生的樱桃、枇杷蕴藏蓬勃生机;

夏长之时,水蜜桃、西瓜、菱角竞相绽放,呈现一派华盛气象;

秋收之际,葡萄、柿子、石榴硕果累累,彰显丰稔之象;

藏的霜蔗串联四季风物,都在丁辅之笔下雅致高远。张大千跋“四时佳果斗鲜妍”,金蓉镜的“春华秋实两相高”,点明画面呈现的时序竞艳之美。

长卷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在有限的空间里能够展现出无限的意象表达,亦可完全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单独构成画面。

在《蔬果卷》中,每一种瓜、果都独具形态和色彩,排列组合上疏密有致。丁辅之其没骨作品以尺幅较小著称,多以册页和折扇形式展现,大幅作品较为罕见。他的《蔬果卷》便因其精湛技艺和生动描绘而备受珍视。

《蔬果卷》中将各种蔬果按照自身的特点进行组合排列。比如画卷中的“点”,可以是散落的草莓、樱桃等。甘蔗可被视作“线”,以其独特的形态,化作画面中的数条长线,既串联起整个画面,又打破了静谧,为画面增添了张力,这种“留白”的构图,非但未损及画面的美感,反而激发了画面之外的联想,赋予了整幅画更强的节奏感。甘蔗与西瓜、冬瓜等大体量蔬果所构成的“面”相辅相成,共同呈现出一派和谐之美。

此卷还体现丁辅之对恽寿平艺术理念的转化:恽寿平在没骨法中融入篆籀笔意,使莲蓬筋脉呈现出“屋漏痕”般的独特质感;

甲骨契刻笔意化入甘蔗节段,瘦硬通神;

金石笔法点厾香李子上的霉斑、树叶虫蚀“瑕疵”,赋予画面青铜器铭般的“残缺美”。

“撞墨法”在恽氏没骨法的基础上,融合岭南居廉“撞粉”技法与西画光影原理,以“撞水撞粉”为核心,在宣纸上多次点染水和色墨,利用水与色墨不同的碰撞层次,塑造物象的体积和质感。例如西瓜瓜皮的色彩渐变与独特肌理,通过水墨交融、以水破墨的手法得以呈现,这种微妙的变化为画面增添了诸多趣味。

柿子用朱砂层层积染,呈现釉质效果;

蜜瓜施藤黄淡淡晕开,得其清透。

以密集色点堆叠,勾勒出果品的丰盈质感与颗粒分明之态,如杨梅以胭脂、曙红层层点染;

荔枝表皮的鳞片状纹理,以短促笔触巧妙点染而成;

荸荠以浓墨积点,呈现出金石般的沉厚质感。

丁辅之以“格物致知”的写生观察、“书画同源”的笔墨自觉,赋予园圃之物高雅的文人情怀,实践了文人画诗、书、画、印的整合。

此次原大原色出版,读者可借此深入了解丁辅之的艺术世界,领略其艺术的深度与广度。

在装帧设计上,此文物原本裱装的锦缎封面和封底,历经磨损,已无法清晰可辨,此次出版采用定制锦缎,选取与蔬果寓意近似的图纹,更现代立体地展现了蔬果的活力。

特邀西泠印社副社长童衍方先生为此册题签

本书另有一附册,所录为总序、作者序言,便于读者品读。

正册书纵21.8厘米,横15厘米,经折装配以函套,可摊平展示文物原貌,亦可精巧掌握。

《西泠印社社藏名家大系·丁辅之蔬果卷》

西泠印社 编 李砚 编著

西泠印社出版社

ISBN 978-7-5508-4774-3

开本:16开

定价:228.00元

售价:180.00元

图文综合来源网络, 分享此文旨在传递更多有价值信息之目的。 和万千书坛精英,一起探寻醉中国的书画印生活新方式! 原文不代表书艺公社观点、立场以及价值判断。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与书艺公社联系。

欢|迎|联|系

来源:书艺公社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