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日,由成都市植物园与英国爱丁堡皇家植物园联合举办的“植物保护研究与资源可持续利用”研讨会举行。记者从会上了解到,成都国家植物园创建工作目前正稳步推进。
今日,由成都市植物园与英国爱丁堡皇家植物园联合举办的“植物保护研究与资源可持续利用”研讨会举行。记者从会上了解到,成都国家植物园创建工作目前正稳步推进。
“园区建设将重点聚焦科研体系提升、植物资源系统收集和核心基础设施建设三大领域。”市植物园相关负责人介绍,科研方面,将编制完成成都市植物园科学研究体系建设方案,聚焦山地植物多样性保护、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公园城市生态与科学传播三大研究方向,不断深化多平台合作与高水平人才引育,持续提升科研创新能力。
同时,园区植物资源收集以建成世界山地植物多样性保育基地为目标,计划保存活植物原生种不少于8000种,实现川渝地区75%以上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得到收集保育的目标。基础设施方面,将稳步推进专类园改造提升,同步系统升级科研苗圃、智慧管理系统和游憩服务配套设施,全面提升科研支撑、物种保育和公众服务能力。
为何要在四川布局一个国家植物园候选园?上述负责人表示,四川全省跨越三大气候区,显著的地带差异与垂直梯度变化,为不同植物生长提供了优质条件,全省有高等植物1.4万余种。
此外,上述负责人表示,我国拥有的西南山地、东喜马拉雅、印缅地区和中亚地区四大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区中,川渝地区是西南山地生态廊道的核心组成部分,“这一独特的生态区位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本底,为国家植物园的创建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成都创建国家植物园过程中,成都市植物园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开园40年以来,市植物园有着深厚的积累。
迁地保护方面,市植物园是国家芙蓉种质资源库、西南木本花卉省级林木种质资源库、省级野生植物扩繁和迁地保护基地,收集活植物4600余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82种。
“同时,作为川渝共建乡土植物种质创新与利用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园内持续开展芙蓉、古树、碳汇、花粉等方面科研,现已培育木芙蓉新品种40余个,获国家授权新品种7个。”上述负责人说。
此次研讨会上,成都市植物园、英国爱丁堡皇家植物园等专家学者还围绕植物多样性资源本底、迁地保护、科研进展等议题开展了专题报告与讨论。
新闻多一点:
2023年9月,国家林草局、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中国科学院联合印发《国家植物园体系布局方案》,确定在已设立的北京国家植物园、华南国家植物园2个国家植物园的基础上,再遴选14个国家植物园候选园,纳入国家植物园体系布局,成都位列其中。
此外,按照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目标,到2025年,我国将设立5个左右国家植物园,使70%以上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55%以上我国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得到迁地保护,初步建立协同高效的国家植物园管理机制;到2035年,力争设立10个左右国家植物园,使80%以上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70%以上我国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得到有效迁地保护,基本覆盖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基本建成较为完善的国家植物园体系。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魏捷仪 图片 市植物园 责任编辑 罗皓 编辑 王钟婧玥 审核 曹宇阳
来源:锦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