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明明是初次涉足某个地方,却有一种似曾相识之感;明明是未曾经历之事,脑海里却掠过模糊的画面。有人称这是记忆产生的错觉,也有人坚信这是时空交错留下的痕迹。科学表明,时间旅行目前仅仅在理论上存在可能性;然而,倘若抛开物理定律,单从人类的想象与创作的视角来看,“交错的时空” 早已成为揭示人性、命运和情感的大门。摘要:
爱因斯坦相对论提出,时间与空间并非是绝对的,而是能够弯曲、折叠的。从理论上讲,若人类能够突破光速的限制,或许真的能够窥探到过去或者未来的片段。但在现实当中,我们连 “穿越” 的门槛都无法触及。然而,这种 “可望而不可即” 的状态,反倒催生出了无数的故事。在科幻影片和悬疑剧里,主角和凶手穿越回往昔,改写了历史或者利用时间差进行完美犯罪。这些情节异想天开,然而却不约而同隐含着一个共同的命题:人类对 “控制命运” 的执念。
影视与文学中的时空游戏
看过近期热播的短剧《时空交错之消失的恋人》吗?这部剧就是一个典型的范例。主人公由于意外而穿越时空,却发觉自己的存在竟然导致爱人的消失。剧情在两条时间线之间不断跳跃,观众在为爱情揪心的同时,也被迫去思考:如果重新来过一次,我们真的能够改变结局吗?类似的设定在《百年孤独》里同样有所呈现,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命运被拧成一盘杂乱无章的绳结,往昔与未来的魅影始终萦绕于当下。人类面对 “宿命” 时的无力感在这种叙事手法下被演绎的淋漓尽致。
我们为何热衷于 “时空交错” 的故事呢?或许它是正是一块玻璃,投射出当代人内心的孤寂。《年少日记》这部作品里,导演运用的是双线叙事的手法,拼贴出了一个少年的悲剧故事:成年后的主人公借助日记回溯童年岁月,竟惊愕地发觉记忆中的 “哥哥” 早已自戕身亡。这种虚实交融的手法,让观众意识到 —— 我们又何尝不是在用回忆重构过去,用幻想填补当下的空缺呢?恰似在社交媒体之上,人们往往热衷于发布 “那年今日” 的照片,企图凭借碎片化的时空拼图,去证实自己曾经活过、爱过、存在过。
时空交错的故事之所以令人动容,或许是因为它们在提醒着我们:人生本就是由无数个 “当下” 串联而成的谜题。与其在 “如果当初” 的假设中纠结徘徊,莫如珍视当下的每一次抉择。毕竟,在未来的某一天,当后人回首我们这个时代的时候,如今的你我,也将会成为他们眼中 “交错时空” 的一部分。
来源:星河望远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