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西安市工业经济主战场和能源油气产业主阵地,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开区”)正以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为西安市的工业转型升级关键期注入强劲动能。
图片来源:西安经开区管理委员会
■ 潘英丽
作为西安市工业经济主战场和能源油气产业主阵地,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开区”)正以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为西安市的工业转型升级关键期注入强劲动能。
在西安市“全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副主任陈迪针对经开区能源油气产业发展路径、创新举措及未来定位等问题回答记者提问时透露,2024年经开区能源油气产业实现工业产值506.5亿元,同比增速达29%,聚集油服配套企业500余家,已构建起覆盖勘探开发、储运销售和装备制造的完整产业链群,成为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依托全国最大油气田——长庆油田的带动能力,经开区深度融入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布局,在能源油气产业领域形成了体系完善、规模可观的发展格局。”陈迪告诉记者,面对西安工业转型升级关键期与爬坡过坎攻坚期的发展要求,经开区始终将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作为推动能源油气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抓手,通过“源头端突破、转化端落地、培育端赋能”的“三端发力”模式,打通从技术研发到产业应用的全链条通道。
在源头端,经开区以重点科研机构为支撑,聚焦关键技术攻关,为产业发展筑牢创新根基。其中,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自运行以来,围绕低渗透致密油气、页岩油气等核心领域持续发力,已实现8大关键技术突破,取得授权发明专利335件,相关成果先后斩获国家科学技术奖6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412项,为鄂尔多斯盆地油气稳产增产提供了重要技术保障。“这些技术突破不仅填补了行业空白,更直接推动了油气勘探开发效率的提升,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降本增效提供了技术支撑。”陈迪强调。
在转化端,经开区通过共建产业创新平台,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记者了解到,经开区目前正配合西安市科技局,联合能源油气领域龙头企业、西安石油大学等力量,共同筹建西安市能源油气产业创新中心,并围绕油气田应用场景,重点实施产品开发和企业孵化项目。预计到2027年,创新中心将新孵化15家以上科技型企业,推动20项以上科技成果通过验证,至少5项创新产品实现产业化。
而在培育端,经开区还多层级地构建了金融服务体系,解决企业发展中的资金瓶颈问题。据介绍,针对油气企业经营特点及融资需求,经开区通过与专业银行合作,为油气企业量身定制出20余项特色金融服务产品;同时引入1亿元规模的“小升规”基金,重点赋能高技术成果转化企业快速成长,从新增市场主体培育入手,推动能源油气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金融‘活水’的注入,让更多中小科技企业有了研发投入的底气,也为产业创新生态的完善提供了保障。”陈迪说。
尽管相较于自然资源富集地区,经开区在能源禀赋上不占优势,但在陈迪看来,经开区凭借技术、人才、产业配套等优势,与资源型地区形成了较强的互补性。未来,在服务陕西省能源油气产业链群发展中,经开区将在以下四个方面精准定位,强化产业引领作用。
首先,打造技术创新策源地。经开区将以能源油气产业创新中心为核心,推动龙头企业与高校科研资源深度整合,瞄准油气田技术堵点及新能源融合瓶颈,并推动新能源融合技术的协同攻关。
其次,建设产业核心承载区。今年经开区已正式启动能源油气产业园与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建设。未来,将打造成为产业资源密集、科创人才汇聚的企业总部聚集区和高端装备制造项目聚集地,形成以“总部经济+装备制造”为特色的能源油气产业核心承载区。
再次,搭建企业服务总枢纽。经开区计划联合产业创新中心,布局一批检验检测、概念验证和中试基地等公共服务平台,帮助中小企业降低研发成本,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最后,争当工业增长助推剂。以“打造千亿级能源油气产业集群”为目标,推动现有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产能升级的同时,重点引培油气装备制造产业,力争在“十五五”期间创造新的百亿级增长点。
“作为西安工业经济的主战场,经开区将持续以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为抓手,推动能源油气产业向更高质量、更高能级发展,为西安工业转型升级、实现工业经济倍增贡献‘经开力量’。”陈迪表示。
总 监 制丨王列军 车海刚
监 制丨陈 波 王 彧 杨玉洋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蒋 帅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