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咱们先聊个真事儿,上周在菜市场碰到小区的刘叔,55岁了呢,还扛着几十斤的菜筐,跑前跑后,满头大汗。我问他为何不歇着,他轻轻叹了口气,说道:“年轻时觉着能挣钱就不用攒着,现在退休工资仅够吃饭,孙子要报兴趣班,我都拿不出钱来,不拼命怎么行呢?”
咱们先聊个真事儿,上周在菜市场碰到小区的刘叔,55岁了呢,还扛着几十斤的菜筐,跑前跑后,满头大汗。我问他为何不歇着,他轻轻叹了口气,说道:“年轻时觉着能挣钱就不用攒着,现在退休工资仅够吃饭,孙子要报兴趣班,我都拿不出钱来,不拼命怎么行呢?”
这话戳中了许多人的心——“晚年苦不苦,得看五十五”,真绝非空话!人至55岁,倘若还未拥有,这三样物件,晚年很大概率,会遭受委屈。今日我们用通俗的话语,将此事剖析明白,听完你定然能牢记!
第一样:能“扛事”的小钱袋——不是要百万存款,是急用钱时不慌
你可别认为“存钱得挣大钱才够”。我之前有个同事叫老周,40岁时月薪达两万,每天呢跟人一起聚餐,还购买名牌商品,他总说“年轻便是资本,以后还能挣钱”。不过在55岁那年,公司进行了裁员,他去求职却无人问津,手中一分存款也没有,如今就连感冒买药都得向儿子索要。
其实这小钱袋不用多,(也就相当于)“应急钱”——比如突然住院啦,家里修水管之类的情况,能够拿出钱来不慌乱就好。我刚工作那会儿,一个月才挣3000,依旧每个月存500,有人笑我“500块能做啥”,可一年下来就是6000,完全足够我当时交三个月房租啦!
就像小朋友攒零花钱一样,今天一块,明天两块,到了年底就能买个大玩具。
《慢慢变富》中说“普通人没有一夜暴富的运气,但是能够慢慢变富”,确实是这么个道理!如果55岁还没有这个小钱袋,身体变差了就挣不了钱,遇到事情只能去求别人,那晚年能不辛苦吗?
第二样:不“乱花”的好习惯——不是抠门,是钱花在刀刃上
很多人不是收入不够,而是消费太随便:刷直播看到口红打折就顺手买下;逛超市碰到零食促销就大量囤货。最后家里渐渐堆满那些“只用一次就不用”的东西。我以前也是这样,曾经花800元买条裙子,穿了一次就没再穿过,一直放在箱子里,之后每次想到,心里都有点隐隐难受
现在我学乖了,不管买啥都先放购物车,等一个星期再看:要是还特别想要,而且确实能用,就买;要是忘了,说明根本不需要。你看小朋友买玩具,都会想“这个能玩多久”,大人花钱也该这样!
《穷人缺什么》中称“好好花钱亦是提升素养”,譬如花费200元购置一双舒适的鞋子,可穿两年之久,相较于花费500元买一双仅穿两次便损坏的鞋子,要划算许多。倘若55岁时仍未养成此习惯,即便拥有存款,也会因胡乱花钱而挥霍一空,届时即便想要购买些喜爱的食物,也会因不舍得而感到委屈?
第三样:能“滚雪球”的老本钱——不是某笔大钱,是长期攒钱的“底子”
这不是说你得有几十万元,而是你从年轻时就养成了“固定地攒钱”的习惯例如每个月一发工资,就先存下一部分,不管有多忙碌,都不会中断。我邻居王阿姨,30岁时开始每个月存1000元,当时她还说“1000块能做什么呢”,不过结果是存了25年,如今已有30多万元,退休后既能旅游,又能帮衬儿女,日子过得格外惬意。
你算一笔简单的账:一个月存500,30年便是18万,倘若再有点利息,那就更多了!就如同种小树苗,刚开始仅仅手指头般粗细,每日坚持浇水,数年之后便能遮凉。钱亦是如此,存一点儿添一点儿,越积越多。
《人民日报》说,“最快的脚步,不是冲刺,而是坚持”,太对啦!好多人在55岁时没有这“老本儿”,只因年轻时总是说“以后再攒”,结果“以后”始终未曾到来,等到老了才发觉,什么都没留存下来。
其实啊晚年不苦跟运气没关系,跟你现在的选择有关系。不管你20岁还是40岁,别觉得“55岁还远”,时间过得比你想的快多了——今天存500,明天少买一件没用的东西,都是在给晚年“铺路”。
要是觉得今天的话有用,就点个右下角的小星星,转发给你爸妈或者爱乱花钱的朋友,别等55岁才后悔“当初咋没好好攒钱”!
最后跟我聊聊:你现在每个月能存多少钱呀?评论区告诉我,咱们一起加油!
来源:姗姗音乐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