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22年李世民大败刘武周后,在旧曲《兰陵王入阵曲》的基础上改编,作出《秦王破阵乐》。李世民亲自编舞,并在曲调中揉进了龟兹的音调,疾徐击剑,箫管歌妓合奏……曲调高昂且极富号召力,表演时需乐工一百二十八人披甲执戟而舞,气势雄浑,撼天动地。摘要:公元622年李世民大败刘武周后,在旧曲《兰陵王入阵曲》的基础上改编,作出《秦王破阵乐》。李世民亲自编舞,并在曲调中揉进了龟兹的音调,疾徐击剑,箫管歌妓合奏……曲调高昂且极富号召力,表演时需乐工一百二十八人披甲执戟而舞,气势雄浑,撼天动地。
说起刘武周和李渊还是太原老乡,不过身份迥异,李渊出身显赫的关陇集团世家,刘武周只是一个普通军人,但能力不错,骁勇善射。
关陇世家起源于西魏和南北朝时期北周的宇文泰集团,来自鲜卑军事贵族与汉人豪强,经过多年政治联姻,这些世家全是胡汉融合的混血儿。他们掌控了全国十二大将军等职位的配额,世袭罔替,控制当地的军政,势力庞大。
刘武周出身卑微,进不了关陇集团的圈子,在那个没有科举和高考的时代,上升无门,于是干脆富贵险中求,报名参加了隋炀帝的远征高丽。
虽然隋炀帝三征高丽是屡战屡败,损兵折将,耗尽帝国60万精兵和大量钱财,失去控制权,导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但刘武周在这个过程中凭借出生入死累积的战功逐渐崛起,授建节校尉。
三国时期校尉只是一个小队长,但在隋朝时期校尉权力相当于郡太守,且因统领精锐部队,实际影响力常超过将军。当天下大乱时,刘武周在山西朔州任职,与太守王仁恭的侍女私通,听到李渊起兵并称帝后,心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李渊可以,我为什么不可以,而且他正好不在老家,掏家的最好时刻。”
于是刘武周召集当地豪杰,与好友尉迟敬德等人一起杀了太守王仁恭,取而代之,开仓放粮,积累口碑。为了增加胜算,刘武周找到突厥人求助,向突厥俯首称臣,换取对方的帮助。
突厥人原本是纯种的白人,后来在征服与被征服的历史宿命中,不断与其他民族融合,现在已经没有纯种的突厥民族,他们的后裔主要分布在土耳其、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阿塞拜疆等国家。这其中尤其是土耳其就一直以突厥后裔为荣,幻想恢复祖上的荣光。
当时的中原军阀之所以向少数民族俯首称臣,一个是突厥骑兵的战斗力够强,还有一个是突厥和后来的契丹人一样,只需按规定交纳足额的保护费和定期唱赞歌喊爸爸,其他不管,给你充分的自治权。
刘武周在突厥帮助下,自立为天子,在山西朔州起事,国号大汉。刘武周手下有两员大将,一个是老朋友尉迟敬德,一个是宋金刚。尉迟敬德很勇猛,但脑袋一根筋,宣武门之变时李建成骑马逃跑,李世民这边的人阻拦无效,李世民大喊“放箭”,但无人敢射杀太子,就是尉迟敬德下手的。
所以刘武周把军事大权全部交给了宋金刚,一个原因是宋金刚也很猛,而且牛皮哄哄的,认为自己很能打;第二个原因才是最重要的,宋金刚是刘武周的妹夫。
事实也是如此,武德二年,宋金刚连破榆次、平遥、介州等地,直逼太原城,打得刚刚建立的唐朝风雨飘摇。刘武周的目标是拿下太原,以太原为根据地,统一天下。
留守老巢太原的是齐王李元吉,李渊赶紧派李仲文、姜宝谊救援太原。这可是皇帝陛下的宝贝儿子,两人不敢怠慢,率军急行军赶路,谨慎不够,宋金刚用轻骑兵长距离奔袭,打了唐军一个立足未稳和措手不及,被打得大败。
危急时刻,宰相裴寂主动请缨抗击刘武周,裴寂是文官,原本不该他主持军事,但李仲文、姜宝谊失败后,裴寂认为失败是这两人造出的,一将无能累死三军,我上都比你们行。
裴寂官职在二人之上,加上二人新败无力反驳,不得不听从调令。裴寂熟读兵书,指挥得有板有眼,但就是太自负了一点。宋金刚知道唐军易帅后,诱敌深入,命令阻击部队佯败,一开始裴寂还担心宋金刚耍计谋,命令穷寇莫追,但连败三场后,心气儿愈发高涨。
这边,宋金刚命令部队继续猛攻太原,太原压力倍增,李元吉妻儿老小都在太原,担心宋金刚破城后自己被枭首,老婆被别人骑,娃儿被别人打,连续派人送信催促救援大军,顶不足了,你们快一点。
裴寂被催急了,认为宋金刚军队战斗力有限,率军冒进,双方在太原附近进行野战。宋金刚把突厥骑兵集中在左翼,要求开战后右翼全力防守,最弱的放在中军不求有功,但求无果。
裴寂缺乏军事才能,没有做相应的安排,也没有预留预备役,以防不时之需,孤注一掷下令全军突击,结果宋金刚利用左翼的突厥精锐快速击溃唐军右翼,然后发挥骑兵机动性绕到唐军后方对唐军左翼前后夹击。裴寂发现宋金刚的战术意图后,手中却没有可支配和调遣的兵力,眼睁睁看着唐军左翼再度被击溃,随后宋金刚军队完成对唐军中路包围。
这一战唐军援军主力全军覆没,齐王李元吉见大势已去,带着妻儿赶紧逃出太原,跑去长安。之后刘武周下令宋金刚全线出击,大汉军队势如破竹,几乎占据山西全境。屋漏偏逢连夜雨,据守蒲坂的隋朝旧将王行本也落井下石,宁赠友邦,不予家奴,投靠了刘武周,这代表黄河渡口向刘武周开放,唐军无险可守。
刘武周势力此刻达到最高峰,李渊听闻后显得格外惊慌,情急之下他下令,放弃河东地区,退守河西。李世民坚决反对,认为情况还没有到不可挽回的地步,只要击败宋金刚即可,如果主动放弃河东就犹如刘备失去荆州,失去进可攻退可守的主动权,还谈什么一统天下。
李世民主动请缨出战,李渊说:“我们兵力有限。”李世民说:“我不要多了,只要三万精兵即可收复河东。”宋金刚有十万之众,李世民敢如此托大时因为他的“特种部队”三千玄甲军毫发无伤,于是在武德二年冬天,李渊调集关中全部兵力从中筛选出三万精兵交给李世民。
大军调集完成后,李世民立刻下令全速赶路,因为大冬天的黄河封冻,方便了唐军从龙门渡直接过黄河,驻扎在龙门关东北方向的柏壁,与坚守绛州的唐军对驻守在绛县的宋金刚形成掎角之势。
李世民下令部队深挖壕沟,建高栏,修辕门和拒鹿角,把营房打造得铜墙铁壁,和后来曾国藩弄死太平天国的方法几乎如出一辙,结硬寨,打呆仗。随后唐军龟缩在里面,任凭汉军问候他们的八辈子祖宗,坚决不应战。
战术上,如果宋金刚进攻绛州,李世民就派兵出击,对手回援,他立刻缩回大营;宋金刚进攻李世民,绛州的唐军就敲锣打鼓,搞得宋金刚首尾难顾。
这个时候,唐军和刘武周的军队都遇到一个困难,粮草告急。宋金刚解决的方式是派兵去找山上的老百姓。老百姓为何在山上,不在山下呢?因为裴寂讨伐刘武周失败后,做了一个决定——坚壁清野,强行把晋西南一带的老百姓迁至各地的城堡,不能拿走的东西全部烧毁,目的是让刘武周攻不能克,即便攻克后,掠又无所得。
这样一来老百姓不干了,因为坚壁清野牺牲的可是他们一辈子的积蓄,所以后来老百姓纷纷带着粮食全部跑到山上去躲了起来,不让唐军找到。
宋金刚找到老百姓就强迫他们把粮食交出来,不给就辣椒水、老虎凳,如此搜刮了一些,但治标不治本,毕竟被抓住的是少数,没抓住的是多数。李世民的方法是派人到山上告诉老百姓,如果老百姓把粮食拿出来,唐军不仅给钱购买,而且在击退宋金刚的军队后,收复的土地按老百姓提供粮食的多少进行分配,如果不信可以到军营签字画押。
老百姓一听,还有这种好事,反正卖粮收钱不吃亏,唐军胜利了还可以开盲盒,于是一传十,十传百,纷纷下山来把粮食卖给唐军。李世民获得了大批的粮食,可以毫无后顾之忧地打消耗战了。
宋金刚这个时候想撤退,但突厥人不同意,认为没抢到东西就撤退亏大了。这让宋金刚左右为难,雪上加霜的是李世民派出骑兵不断骚扰对手的后勤,而主力部队坚决不出战。
僵持中,双方把目光瞄向了距离此地不算太远的侧翼——夏县吕崇茂。唐军派出李孝基、独孤怀恩、于筠、唐俭领兵出击,刘武周派出尉迟敬德增援。
结果是唐军提前一步赶到夏县城下,主将李孝基原本计划速战速胜,攻敌不备,打吕崇茂一个措手不及,但是另外一个主将鲜卑族的独孤怀恩坚决反对,认为没有攻城器械急攻不稳当,士兵伤亡太重。于是经过一番头脑风暴的商讨后,唐军决定稳扎稳打,先做好攻城器械再攻城。
这样的结果自然是稳输,唐军错失了攻城的最佳时机,尉迟敬德赶到后,与吕崇茂里应外合大败唐军,李孝基、独孤怀恩、唐俭、刘世让全部被俘。李世民听闻后,立刻派出殷开山和秦琼领军半夜趁黑离开,跑到美良川(今山西夏县)设伏,狙击尉迟敬德的军队。
尉迟敬德大败唐军后,没有选择直线支援宋金刚,而是还军浍州,准备短暂休养后再支援宋金刚。不得不说尉迟敬德这么做非常稳健,因此他根本没想过附近有敌人,结果被唐军偷袭,毫无防备的情况下一触即溃,损失了两千多人,尉迟敬德只能率领残兵回到绛县,而李世民这一战成功将夏县的失败和变数扼杀在萌芽状态,不仅稳住了军心,而且还士气大振。
打消耗战需要后勤得到保障,如果后勤跟不上,那么一切都是空谈。宋金刚后勤困难,现在的情况是突厥人不让退,但军粮告急,盲目撤退还担心李世民的追击。宋金刚写信给刘武周求救,刘武周派出尉迟敬德再度救援。
尉迟敬德偷偷地率领精骑兵赶往蒲坂救援,但这一切已经被李世民侦察到了,他直接放大招,拿出自己的王牌部队——玄甲军,亲自率军,不眠不休,从小路连夜赶到蒲坂,马不停蹄在半夜发动总攻,再次打了尉迟敬德一个措手不及,大汉军队全军覆灭,只有尉迟敬德和寻相得以逃脱。
这一下刘武周的后备主力部队几乎被消灭光了,也就是说宋金刚的援军全部被打没了。这时的宋金刚兵多将广就是粮少,而且运粮的通道又不畅,急于求战,但李世民就是不出击,闭营不出。
唐军与宋金刚相持约5个月后,宋金刚粮草耗尽,被迫撤军。宋金刚也算一代名将,撤退时沿途设置了阻击部队,犹如《集结号》里面的谷子地等人,但宋金刚错误估计了友军的战斗力和李世民的耐力及坚韧程度。
宋金刚大部队一动,李世民立刻跟着动,很快在吕州大败负责断后的刘武周大将寻相部队。撕开口子后,李世民亲自带军,不眠不休率领唐军骑兵疯狂向前追击,不以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为主,主打一个搅乱战局。
李世民连续多日不解甲,渴了饿了全部在马上解决,率领玄甲军一天急行军二百里,势如破竹,追着宋金刚部队打。唐军后续部队则跟在后面,占领和巩固这些被玄甲军突破的地方。
唐军一路行至高壁岭时,多日征战士兵抱怨连连,刘弘基拉住李世民说:“大伙都疲劳过度,你也累得不行,我们已经把宋金刚的主力击退,不如在这里安营,大家美美地吃上一顿,休息好养足精神再追击。”
李世民说:“我们困难,敌人更困难,如果给出我军休整的时间,同时也给了敌军休整的时间,现在敌军主力的编制已经被打乱,我们不能留出他们喘息的时间,趁他们军心离散,一举歼灭之。”
李世民下令此战得胜后,允许军队屠城和自由抢劫,这是古代激励士气惯用的招数,老套但实用,玄甲军士气大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李世民在新绛西南追上了宋金刚的主力部队。
宋金刚大惊失色,搞不清楚唐军是如何追上的,犹如神兵天降,部队慌乱不堪,锐气尽失,虽然在宋金刚部署下展开反击,但在唐军一天八次不眠不休的疯狂进攻下,最终全线崩溃,被斩杀、俘虏几万人。
宋金刚被唐军打败后很不服气,认为这完全不是自己的能力问题,而是自己准备不足,粗心大意了,于是退到介休城后,把收集到的两万兵马背对城墙结阵再战唐军,而不是退入城中固守、反击。
李世民派李世勣装扮成自己的样子迎战,佯装败退,在宋金刚乘胜追击时,李世民趁机率精玄甲军迅速穿插到敌军后方与李世勣前后夹击敌军,大败宋金刚,斩敌数千人,宋金刚不得不再度逃跑。
宋金刚战败的消息传回太原时,刘武周吓得茫然失措,宋金刚带走的部队是他全部的家当。万般无奈之下,刘武周弃城,带着500名随从逃往突厥。宋金刚退到太原,还是认为战败非己之过,这时败退下来的军队陆陆续续回到太原,还是有上万人马,这又给了宋金刚信心,他准备重整旗鼓,力挽狂澜,但这一次他发出的军令已经没人听了。
宋金刚众叛亲离,同样无奈之下带着一百多人逃往突厥。尉迟敬德讨厌突厥人,不愿意离开中原,面对李世民的招降,直接就“从”了。
刘武周和宋金刚到了突厥之地后,两人不久就想搞事了,他们想干掉突厥可汗,立一个傀儡可汗以控制全局。谁都不是傻子,突厥人防着他俩,结果事情刚一开始就暴露,刘武周和宋金刚赶紧出逃,半路上被突厥人拦截住给杀了。
来源:聃者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