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
本文1828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48岁的李先生最近体检时被查出脂肪肝,报告上写着“中度脂肪肝”,医生叮嘱他要控制饮食、加强锻炼。可李先生心里还是有点慌:脂肪肝会不会变成肝硬化?自己是不是已经“离肝癌不远了”?
面对脂肪肝,不少人第一反应就是恐慌。但真相是:脂肪肝≠肝硬化,更不等于肝癌。只要身体的几个关键指标维持正常,大多数脂肪肝并不会继续恶化。
那么,哪3项指标是判断脂肪肝是否危险的“晴雨表”?今天就来听听消化内科医生怎么说。
脂肪肝,是肝细胞内堆积了过多脂肪的状态。根据《中国成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24年版)》,我国脂肪肝的总体患病率已经超过30%,城市男性中甚至接近50%。
也就是说,每三个成年人中,可能就有一个有脂肪肝。
但别急着慌。脂肪肝分为单纯性脂肪肝和脂肪性肝炎两种,其中前者占了绝大多数,超过80%的脂肪肝患者是“良性”的,只要管住嘴、迈开腿,脂肪可以慢慢“退下去”。
真正需要警惕的是那部分从脂肪肝发展为脂肪性肝炎,进而演变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的患者。但这种情况,只占脂肪肝患者的10%—20%。
所以,“查出脂肪肝=肝癌前兆”是严重误解。
脂肪肝会不会恶化,不是靠“感觉”,而是靠数据说话。下面这3项指标,是医生判断病情进展的重要依据:
肝功能指标(ALT、AST)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是最常见的肝功能检查指标。它们可以反映肝细胞是否正在受到损伤。
如果这两项指标持续升高,说明肝细胞已经开始“报警”,这时就要格外注意。
反之,ALT、AST在正常范围内,说明肝脏暂时还没有明显炎症,脂肪只是“堆着”,还没伤到“房子结构”。
肝纤维化指标(如FIB-4、肝脏弹性)肝纤维化是肝硬化的前一步,是肝脏组织慢慢被纤维组织替代的过程。
医生常用FIB-4评分或肝脏弹性检测(Fibroscan)来判断是否已经进入纤维化阶段。
如果这类指标显示为“无明显纤维化”或“轻度纤维化”,那就说明:目前肝脏结构还稳定,离肝硬化还远着呢。
脂肪肝背后,往往藏着代谢综合征的问题。高血糖、高血脂是脂肪肝发展的“推手”。如果这两项控制得好,脂肪自然也不容易继续堆积。
不少研究表明,控制血糖血脂,是预防脂肪性肝炎和肝硬化的关键。
很多人担心脂肪肝会不会癌变。确实,有研究指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的肝癌风险是正常人的7—10倍。
但前提是,这类人往往已经出现了严重炎症和纤维化。而单纯性脂肪肝患者,肝癌风险并不比普通人高。
所以,与其担心“癌不癌”,不如先问问自己:是不是还在熬夜、喝酒、暴饮暴食?这些行为,才是真正让脂肪肝“火上浇油”的元凶。
脂肪肝虽然普遍,但并非束手无策。只要抓住以下几个核心点,大多数人都能“逆转”它:
控制体重体重每减少1%,肝脏脂肪含量可下降1%。保持BMI在24以下,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坚持运动建议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车等。运动不仅减脂,还能改善胰岛素抵抗,保护肝脏。
重油重糖的食物是肝脏的“负担”。建议多吃蔬菜、全谷物、深海鱼,少吃油炸、甜饮料、香肠腊肉类。
戒酒哪怕是轻度饮酒,对脂肪肝患者也是“雪上加霜”。一旦被诊断为脂肪肝,最好做到滴酒不沾。
不是所有脂肪肝患者都要时刻担惊受怕,但有些人确实更容易“演化加速”。以下人群建议每6—12个月复查一次肝功能和肝脏弹性:
· 有2型糖尿病或高血压;
· 明显肥胖;
· ALT、AST曾经升高;
· 有家族肝病史。
这不是“多此一举”,而是为了抓住脂肪肝“变坏”的早期信号,防患于未然。
脂肪肝虽然常见,但远没有那么可怕。只要肝功能正常、没有明显纤维化、代谢指标稳定,就不用被“肝硬化”这四个字吓破胆。
真正可怕的,不是脂肪本身,而是我们对健康的忽视。与其焦虑,不如行动起来,从今天开始,给肝脏减点“负”。
参考资料:
[1]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中国成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24年版)》.
[2] 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项目. 《脂肪肝会癌变吗?真相在这里》.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3] 北京协和医院肝病中心. 《脂肪肝治疗与预防科普讲座》.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来源:医瑾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