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屏全网!“晚霞经济”,海口下一个超级IP?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8 18:52 1

摘要:天上的晚霞也没想到,会成为社交媒体的流量“新贵”。近两年,在社交平台上,海口晚霞热度激增,一些视频可以达到万赞乃至十几万赞;在线下消费场景,因为晚霞磁吸,有商家客流量多出三成;游客为了拍出“人生照片”,催热晚霞旅拍服务……这场每日限时的自然奇观,正以独特的浪漫

今年6月,海南省气象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陈升孛没想到,一个特殊任务找上了她——预报晚霞。

天上的晚霞也没想到,会成为社交媒体的流量“新贵”。近两年,在社交平台上,海口晚霞热度激增,一些视频可以达到万赞乃至十几万赞;在线下消费场景,因为晚霞磁吸,有商家客流量多出三成;游客为了拍出“人生照片”,催热晚霞旅拍服务……这场每日限时的自然奇观,正以独特的浪漫引力,重构着海口这座滨海城市的消费时空与产业生态。

纬度低、日照长、空气优等自然因素叠加,让海口出现“超级晚霞”的概率更高。站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海口试图将“看得见”的晚霞转化为更多“摸得着”的产品和效益,预报晚霞就是其中之一。

陈升孛所在的晚霞预报产品开发团队加班加点完成任务:8月,海口晚霞预报服务在“海口天气”微信公众号正式上线,公众可查看近3天的晚霞概率、等级及观赏时间。海口由此成为国内少数推出专业晚霞预报的城市之一。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晚霞经济”的升温,晚霞预报只是海口点亮“晚霞经济”的一个开始。

“晚霞预报,在国内并不常见,为什么要做它?”接到任务的时候,陈升孛心里不禁发出疑问。

在社交平台输入关键词,能轻易找到答案:浅粉如棉花柔和,橙黄如熔金倾泻,橘红如火烧炽烈,如梦似幻,令人神往……海口晚霞,悄然站在了社交媒体的“C位”上。

抖音用户“@海口市民”秦肇焕发布的一条关于海口云洞图书馆晚霞的视频,获得15.8万点赞,播放量超280万次。在抖音、微博、小红书等社交平台,关于海口晚霞话题,获赞破万的分享并不少。其中除了“大V”发布的图文视频,更多来自网友的日常分享。

晚霞映照下的海口云洞图书馆。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天平 摄

近水楼台先得月——越来越多的海口市民化身“追霞者”,晚霞成了朋友圈里的新型“社交货币”。

“你拍了吗”“去哪儿拍的”“我也要去拍”成为不少年轻人的交流用语。如果能拍到一场“世纪晚霞”,那种成就感不亚于钓鱼爱好者钓到“大货”。

当夕阳为海口镀上金边,晚风吹拂,整座城市便成了流动的观景台。市民离开空调房,追着霞光跑。从云洞图书馆的海岸边到荣山寮的沙滩上,从骑楼老街的百年天台到东坡老码头的海上游船,到处都有“追霞者”的身影。人们高举镜头,记录下这珍贵的瞬间,又自发成为“晚霞播报员”,吸引更多人加入“追霞者”行列。

浏览社交平台评论区可以发现,关注海口晚霞的并非只有“海南”IP,全国各地的网友都在共享这份绚丽。

晚霞资源非海口独有,为何这里如此出圈?“独特的自然组合,使海口成为国内最容易邂逅超级晚霞的城市之一。”陈升孛解释说。

从地理位置上看,海口处于低纬地区,日照时间长,部分日期日照长达13个小时,为晚霞的形成提供较好的光线条件。同时,作为滨海城市,海口海岸线全长160.17千米,开阔的海面与绵长的海岸线为人们提供了绝佳观看视角。

再看气候条件,海口午后多雷阵雨天气,湿润气候带来的充沛水汽与晴朗天气共同作用,促成云层对阳光的散射。加之空气质量常年保持优良水平,这里的霞光能呈现更为饱和的色调。

如何做出晚霞预报产品?作为气象工作者,陈升孛首先将目光投向晚霞形成的科学原理。她对此的理解带着诗意的浪漫:“赏晚霞就像看电影,太阳是投影仪,云是电影幕布。日落时段西方地平线附近须无遮挡,且天气晴朗或少云,保证太阳光能照射到云层。”

“所以,我们锁定了晚霞预报的关键——观察云量和云状。”陈升孛敲定思路,并与团队尝试诸多办法实现这一目标,“再精密的仪器也只是辅助工具,我们仍需要到现场用眼睛看。为了了解云的种类,研发团队还专门去咨询老一辈气象同志,他们有过肉眼观测并记录的经历。在产品开发过程中,我们还会化身‘地面侦查员’去蹲点拍摄晚霞。”

经过多次尝试和调整,预报信息最终转换成可视化的晚霞预报产品,海口晚霞预报在今年欢乐节期间顺利上线。海口市气象台台长钟文婷感慨:“这次晚霞预报产品开发时间紧,任务重,从幕后的技术方法到客户端产品展示,从工作设想到发布会举办,都离不开研发团队团结协作、迎难而上的精神。”

“海口天气”微信公众号里的晚霞预报页面

“以前想看晚霞,要自己研判天气,或是等待网友分享,有了官方的晚霞预报后,看晚霞就方便可靠多了。”作为一名“追霞”人,海口市民梁女士点赞晚霞预报工作。

与晚霞接触的这两个月,也改变了陈升孛。“这次开发晚霞预报产品,让理性的预报工作照进浪漫的现实世界,是一种很特殊的体验。虽然过程很累,但很有成就感。”她说。

晚霞在哪里,流量在哪里。市场嗅觉敏锐的商家,可能不是第一批“追霞”的人,却是最先捕捉到“追霞”趋势的一群人。

在海口,不少商家正在把“落日晚霞”玩出新花样,通过构建味觉、视觉、听觉的多维消费场景,打造沉浸式追霞体验。

在海口临海商业地带,诸多以“落日”“晚霞”命名的消费新场景和新业态不断涌现。

晚霞漫天,华彩·海口湾广场与天空之山这一城市地标形成景观联动;在FUNBAY自在湾的晚到WIND DOWN落日海景餐吧,有晚霞时客流量会多出三成;“夜游海口”的游船航线如一条璀璨珠链,将东坡老码头、世纪大桥、云洞图书馆、天空之山、世纪海角等地标串联,“半江瑟瑟半江红”的诗意在海上浮现。

游人在海口湾游船上欣赏晚霞美景。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李天平 特约记者蒙钟德 摄

海旅游船运营管理部部长姚海艳介绍:“海旅游船的第一航班根据日落时间调整,这是为了让游客能同时体验海口湾的落日晚霞和两岸灯光秀。未来我们将增加落日旅拍、码头与船舶互动体验内容,抓住晚霞经济的流量。”

越来越多人想要定格“晚霞时刻”,由此催热了以“晚霞”为主题的外景陪拍、约拍、跟拍等多种旅拍方式。摄影师蒋诗诗为市民游客提供晚霞约拍服务已有一年,她告诉记者:“每天都有游客前来预约晚霞写真,最多的时候一天能接四单。”

“晚霞热”,不仅发生在闹市商圈。

晴朗的傍晚,沿着海边一路往西走,一路落日晚霞“橘子海”相迎。在海口的最西边,荣山寮村坐落于此,全村常住人口2800多人,被称为“海口西海岸最后一个渔村”。

在这里,“赶海”有双重含义:一是赶在潮起潮落时采集海产品,二是赶一场晚霞映照的“橘子海”。“一到节假日,客流量有上万人次。”荣山寮村党支部书记符德关认为,荣山寮之所以能出圈,准确说来,是因为在两个关键节点为人们提供了不一样的情绪价值。

第一个关键节点发生在4年前。当时,人们无比渴望“去有风的地方”,越来越多市民开始关注“身边的小确幸”。荣山寮的海滩,不仅是赶海的好去处,还成为人们露营、围炉煮茶、品尝海鲜的佳地。

第二个关键节点,则发生在2024年。越来越多市民开始“仰望天空”,追逐晚霞映照的“橘子海”,行至西边,便到了荣山寮,这座滨海城市日落最晚的地方。

海口市荣山寮落日霞光。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元才 摄

落日音乐会、落日营地、落日市集……这些以“落日”命名的消费新场景和新业态,正成为荣山寮的“特产”。“以‘落日’命名的业态,投入少但效果好。”海南荣海金湾文化旅游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吴可说,首届荣山寮金沙湾日落音乐会吸引了市民游客近4000人次参与。

辛生书屋主理人辛佳静很喜欢荣山寮的傍晚,“荣山寮的落日晚霞很出名,很多人都慕名而来,我也成了朋友圈里的晚霞播报员。”辛佳静说。

“‘追霞热’的出现,体现人们心目中的‘旅游资源’范畴得到拓展,也反映了人们对旅游体验空间多元化、丰富性的追求在不断增强。”海南大学国际旅游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陈海鹰认为。

此外,情绪消费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经济现象。海南资深心理专家李娟从心理学视角去观察晚霞带给人的情绪价值,从神经科学角度来看,观看温暖舒缓的自然景象能够激活大脑的副交感神经系统,帮助降低压力水平,对于心理恢复和创造力提升具有显著益处。

“晚霞分享往往会引起一连串的回应和共鸣,这种跨越空间的共鸣会为人们创造情感联结感,舒缓现代人普遍存在的孤独、焦虑等情绪。”李娟说。

有人会说,晚霞虽然美丽,但短暂,很难成为一种经济形态。如果他沿着海口的海岸线走一走、看一看,看法会改变。

傍晚时分,海口这座城市进入温柔的待机状态。人们的步伐慢下来了,在海风吹拂中,享受一天中的清凉时刻:在天空之山,排队与晚霞合影;在社区咖啡店,就着夕阳啜饮咖啡;在云洞图书馆,翻看霞光铺满的书页……

海口湾夕阳西下,不少市民游客来到海边欣赏晚霞。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天平 摄

“发展‘晚霞经济’对旅游消费好处很多。”海南省开放型经济研究会会长李世杰认为,晚霞经济具有双重作用:既可以丰富当地文旅资源,吸引更多游客,带动餐饮、零售、娱乐等产业发展;还可以顺畅衔接海口日益丰富的“夜间经济”,拉动晚餐、夜宵、住宿、购物等二次消费,集成式打造滨海城市的独特旅游标识。

与重资产的文旅项目不同,“晚霞经济”具备投资轻、启动快、共鸣强的特点,用好晚霞这位“推广大使”,整个城市都能因此获益。

不过,海口目前的“晚霞经济”仍处于探索阶段,多是“视觉红利”的浅层开发,还没从“单次打卡”培育成消费习惯。要想成为经济现象,让海口晚霞在一众城市晚霞的比拼中脱颖而出,需要下足“绣花”功夫。

完善相关设施是基础。以荣山寮为例,这个位于海口最西端的“观霞渔村”目前基础设施有待完善。“对于无车的顾客来说,傍晚来荣山寮的交通不够便利,可以进一步优化公共交通线路,提升大家的出行体验与可达性。”辛佳静表示。

此外,海口滨水空间布局也有提升空间。李世杰提出,还应加强规划引领,出台将自然景观资源转化为消费场景的发展规划或支持政策,可以在西海岸、海口湾等区域规划“观霞走廊”,按“一湾一区一主题”的模式布局晚霞经济业态,避免消费业态和模式的同质化竞争。

在李世杰看来,“晚霞经济”是典型的向诗意要效益,投资轻量化,无需大拆大建即可快速激活城市存量海岸线、公园、街区资源。同时,利用自然景观营造“治愈系”场景,符合快节奏生活中的城市居民的情绪需求。“要把晚霞景观资源运营成复合型旅游产品,带动当地餐饮、零售、演艺、交通、旅服等消费全链条。”李世杰说。

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两者密不可分。有形的基础设施之外,还要挖掘海口独特的文化资源,提升“晚霞经济”的文化内涵。

“可以将海洋文化、琼北民俗、南洋风情、时尚元素等与晚霞景观进行有机结合。”陈海鹰强调,海口应精确把握社会群体的消费心理,通过系统规划设计、精心培育业态、持续文化赋能等举措,将单纯的晚霞景观游赏空间拓展为具有艺术感知、美食体验、文化品味、浪漫传递、心灵疗愈等多重价值融合的文旅空间。

当然,多变的天气给晚霞观赏带来挑战。陈海鹰认为,海口可以在观霞区域开发可替代性体验项目,形成“晴天赏霞光,阴天亦可游”的布局。

总策划:曹健 张杰
执行策划:罗清锐
执行总监:刘乐蒙

记者:陈明艳(见习)

主编:曾敬
视觉设计:肖迪
视频策划:刘乐蒙
视频文案:曾敬
视频剪辑:陈菲

内容审核:蔡宝莹

值班总监:袁锋

值班主任:罗清锐

点个↓↓

来源:海南日报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