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增长促发展攻坚年 | 宁夏农经站“真金白银”扶持2164个村激活集体经济动能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8 18:52 3

摘要:宁夏农经站指导各地修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章程,完善法人治理机制,全面修订宁夏农村集体“三资”管理20项制度,筑牢制度防护网,升级优化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平台,构建起区、市、县、乡、村五级贯通的监管体系,显著提升集体资产监管的精准度与效率,有效破解规范运营难题。201

日前,记者获悉,宁夏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站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为乡村振兴核心抓手,破解发展堵点难点,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加速跑”。

宁夏农经站指导各地修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章程,完善法人治理机制,全面修订宁夏农村集体“三资”管理20项制度,筑牢制度防护网,升级优化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平台,构建起区、市、县、乡、村五级贯通的监管体系,显著提升集体资产监管的精准度与效率,有效破解规范运营难题。2016年以来,宁夏农经站累计争取中央及宁夏扶持资金24.64亿元,重点扶持2164个行政村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引导各地建立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联席协调机制,统筹行业资源,凝聚部门合力,结合各村区位优势与资源禀赋因村施策,通过自主经营、委托经营、合作经营等创新模式,全方位拓宽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激活乡村内生发展动力,摆脱路径单一的困境。

针对风险防控难题,宁夏研究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增收与债务化解方案,明确“先易后难、量力而行、谁举债谁化解”原则,建立化债控债长效机制,通过发展集体经济、清收债权、依法核销等多种方式推进债务化解。方案实施后,19个县(区)债务化解成效显著,青铜峡市、泾源县、海原县债务化解率达30%,切实降低村集体运行风险。

还有以下资讯

西夏区上半年实现
服务业增加值85.05亿元

9月17日,记者获悉,今年上半年,西夏区实现服务业增加值85.05亿元,同比增长5.4%,经济贡献率达62.4%,上拉地区生产总值1.9个百分点。

西夏区围绕促进生产性服务业提质增效、推动生活性服务业提档升级、拓宽服务消费场景运用、加快培育优势产业主体、持续推进服务业融合发展、夯实要素资源功能支撑六大领域,做大做强人力资源、优化提升现代物流、提质培优科技研发等19项重点任务,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支撑。建立服务业项目库,实行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今年实施服务业项目35个,总投资81.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1.8亿元,截至目前累计完成形象进度投资11.7亿元。

今年以来,西夏区实施11条农村公路路况提升工程,配合银川市建设银川南线物流快速通道,形成“县镇村”三级物流网络。积极发展交通运输服务,银川南站铁路货场初步完成智能化改造,西夏客运枢纽日均发送旅客量可达1.2万人次。包银高铁西夏段建设已完成总工程量的78%,预计2026年全线通车,届时将极大地提升区域铁路货运能力。

洼地变“活水”
盐池再生水绘就生态经济双赢画卷

近日,记者跟随宁夏“奋力打好重点领域改革开放攻坚战”集中采访组走进盐池县,实地探访该地加快再生水利用体系建设,打好深度节水控水攻坚战情况。

在盐池县长城关饮马湖,一幅水绿交融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眼前这片波光粼粼的景观湖,很难想象曾是一片荒废洼地,通过再生水循环利用工程“焕新重生”。

“2019年,我们开始对中水厂进行改造升级,同步建成德胜墩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盐池县水务局水政水资源管理办公室主任刘志成介绍,经过处理的污水通过地下输水管网注入饮马湖,构建起闭环水系循环体系。据了解,通过该循环体系净化处理后的再生水水质已达到准Ⅳ类标准,主要用于生态绿化灌溉、工业生产及景观补水,每年可节约新鲜水400万吨,年创造经济效益约1000万元。

不仅如此,饮马湖还与城北生态河道、滩羊湿地公园串联形成生态链条:再生水经自然净化后注入德胜墩水库存蓄,再用于城北防护林浇灌,实现水资源“梯次利用、循环增效”。与此同时,水系景观的升级也显著提升了长城关景区的观赏价值,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为当地文旅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近年来,盐池县以再生水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为抓手,全面推进深度节水控水工作,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与效益实现大幅提升。目前,全县46.8万亩灌区已实现高效节水灌溉全覆盖,扬黄灌区干支渠测控计量率达100%;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升至90%,城市再生水利用率突破80%;自来水普及率、节水器具普及率均达100%,全县节水型公共机构达标率超95.3%。

青铜峡市举行2025年
“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

日前,青铜峡市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第九届先锋大青葡萄文化旅游活动在小坝镇先锋村启幕。

此次活动以“葡韵新章·礼赞丰收”为主题,启动仪式上,颁发了2025年小坝镇“大青葡萄王”和“十佳葡萄”证书。活动会场设置多个展区,农业成果展示区集中展示青铜峡市乡村振兴农业成果。还开展了“丰收青铜峡”专场农产品直播带货,亲子葡萄采摘,让游客感受葡萄采摘的乐趣。

近年来,青铜峡市锚定“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三农”工作取得丰硕成果。粮食生产实现“二十一连丰”,多措并举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乡村产业、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水平全面提升,农村道路、防洪工程等重要基础设施大幅改善,酿酒葡萄、玉米制种等优势特色产业全面提质增效。

沙坡头区兴仁镇
全链条赋能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

“以前种枸杞全凭老经验,病虫害防治抓不住重点,收入总上不去。现在镇上不仅送技术上门,还帮我们注册了品牌,枸杞根本不愁卖,光这一项一年就增收3万多元。”近日,沙坡头区兴仁镇川裕村种植户李彦海捧着红彤彤的枸杞干果,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这一变化的背后,是沙坡头区兴仁镇党委和政府锚定枸杞产业全链条发展,从种植规划到技术赋能,再到品牌建设的层层推进与精准发力。

近年来,兴仁镇党委和政府立足镇域自然资源禀赋,把枸杞产业视为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关键支柱产业,通过统筹规划、政策扶持、精准服务等一系列举措,持续推动枸杞产业从零散种植向规模发展、从初级产出向品牌增值转型升级。为提升种植户技术水平,该镇构建“专家+技术员+种植能手”三级技术服务体系,联合宁夏农科院、沙坡头区林技中心组成“智囊团”,通过理论讲解与现场实操相结合的方式,把修剪、管护等实用技术送到田间地头,让“田秀才”手把手向种植户示范“疏除病弱枝、保留结果枝、培养更新枝”的修剪技巧。积极引进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打造“千亩枸杞产业示范园区、万亩枸杞产业基地”,推动枸杞种植标准化落地。

兴仁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兴仁镇党委和政府将继续聚焦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补短板、强优势、延链条,打造集科研、种植、加工、营销、文化、生态“六位一体”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持续扩大“兴仁枸杞”的品牌影响力,让这颗“小红果”真正成长为带动群众增收、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大产业”。

编辑:张锦倩

校对:马晓婷

复审:瞿玩东

终审:王 芳

来源:华兴时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