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短视频一刷到底”的今天,我们似乎越来越难静下心来去记住一些真正值得我们敬重的名字。但就在2025年8月,一则关于长春电影制片厂12位健在老艺术家的报道悄然刷屏,吸引了无数网友的关注和感动。
在“短视频一刷到底”的今天,我们似乎越来越难静下心来去记住一些真正值得我们敬重的名字。但就在2025年8月,一则关于长春电影制片厂12位健在老艺术家的报道悄然刷屏,吸引了无数网友的关注和感动。
这些艺术家平均年龄超过90岁,最长寿的已经96岁了,但他们依然精神矍铄、思维清晰,有的还能背出演几十年前的台词,真是把“戏比天大”这四个字,活成了一种气质。
陈学洁
他们是中国电影的“活化石”,更是几代人记忆中那种朴素又真诚的银幕光影。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聊聊这群可敬又可爱的老艺术家们,看他们是怎么“活成传说”的。
在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历史长河中,12位老艺术家是无法忽略的名字。他们不仅是新中国电影的开拓者,更是几代观众心中的“银幕亲人”。
赵文瑜、潘淑兰、卢桂兰、李瑛、郭艺文、王洁人、刘汉璞、陈学洁、蔺娜、刘廷尧、曲伟和贺小书,这12位名字,虽然有些年轻人可能不熟悉,但他们参与的作品,你我一定都听过。
比如《英雄儿女》,比如《董存瑞》,比如《冰上姐妹》,这些在中国电影史上浓墨重彩的经典之作,他们都曾参与其中。
赵文瑜
据《中国电影报道》统计,这12位老艺术家一生参与拍摄的电影作品累计超过500部!有的演主角,有的演配角,有的幕后配音,有的编剧导演,但每一个人都用一辈子的热爱,参与并见证了中国电影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过程。
我们来看看94岁的郭艺文,年轻时是部队文工团的台柱子,后来凭借《沙家店粮站》登上了《大众电影》的封面。那可是当年的“明星脸天花板”。
卢桂兰
再比如92岁的贺小书,2019年还获得了金鸡奖的终身成就奖,是真正的“德艺双馨”,她至今还积极参加公益活动,步履稳健,精神饱满,完全就是“银发女神”的代言人。
而89岁的李瑛虽然从未演过主角,却是“金牌绿叶”中的典范,一生参演60多部电影、70多部电视剧。你以为配角就是“边角料”?错了,像李瑛这种稳定发挥、把每个小角色都演活的人,才是真正让一部作品“有灵魂”的那块基石。
这些老艺术家的人生,他们从黑白胶片一路走来,走过战火、走过动荡、走进改革开放,也走到了数字时代。时代在变,他们的初心却没变。
张慧君
他们可能没有上过热搜,也不懂流量密码,但他们用一辈子的坚持告诉我们:真正的艺术,是时间打不败的。
如果说这些老艺术家的职业生涯令人敬佩,那他们个人的生命故事更是让人动容。他们不是生在和平年代的大明星,而是从战火纷飞、物资匮乏的年代一路走来的“老一辈劳动者”。
他们的命运,既带着个人奋斗的印记,也深深镌刻着时代的烙印。
潘淑兰
比如92岁的贺小书,童年时父母离异,后来又在战乱中颠沛流离,丈夫早逝后,她一个人扛起家庭重担,还坚持在电影一线工作几十年。这样的经历,放在今天任何一个电视剧里,都够拍三季了。
而84岁的卢桂兰,早年是国家级运动员,后来丈夫含冤离世,她独自抚养孩子,依然坚持艺术创作,最终成为中国电影配音界的“金嗓子”。
86岁的潘淑兰更是堪称“跨界楷模”。原本是牙科护士,后来因为声音条件出众,转型为配音演员,生生用一副嗓子演绎了上百个角色。你以为这是运气?不,她背后是无数个深夜挑灯对词、反复练声的坚持。
这些老艺术家,有的来自部队文工团,有的是工人出身,也有从乡村走进城市的普通青年。他们没有“星二代”光环,也没有“资本运作”的捷径,靠的就是一股子对艺术的执着劲儿。
根据长影集团的档案显示,这些艺术家大多经历过三段重要历史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建设浪潮、“特殊年代”的沉寂与重压,以及改革开放后的文化复兴。每个阶段,他们都没有选择离开,而是选择用作品记录时代、慰藉人心。
更难得的是,他们至今思维敏捷,记忆清晰。比如95岁的王洁人,仍能回忆起几十年前拍《三进山城》时一场夜戏中灯光调度的细节;潘淑兰还能一字不差地背出台词,甚至模仿当年的口音。这不是天赋异禀,而是几十年如一日的专业素养。
2025年4月,中国电影资料馆启动“长影艺术家口述历史”项目,其中一位研究者感慨地说:“采访他们,不像是在采访老人,而像是在听历史亲口说话。”他们的故事,不只是属于电影的,也是属于中国每一个奋斗者的。
当我们惊叹于这些艺术家的艺术成就时,另一个让人羡慕不已的事实也摆在眼前,他们一个个都“高龄不老”,不仅活得久,还活得精神、活得有质量!
根据2025年中国电影家协会发布的一份《电影艺术家健康状态调查报告》显示,这12位长影老艺术家的平均年龄高达90.6岁,明显高于全国人口的平均寿命(约78岁)。
其中96岁的蔺娜仍能接受访谈,92岁的贺小书还能参加公益活动,93岁的刘汉璞每天坚持打太极拳……这些爷爷奶奶们,简直是我们爸妈辈的健康偶像。
那么,他们为什么这么长寿?难道是“银幕光环”自带抗老化属性?当然不是。总结起来,他们的健康秘诀其实很接地气:
第一,精神状态好。长期从事艺术工作,让他们保持了强烈的目标感和成就感。很多人退休后会失落,但他们一直活跃在剧组、舞台、配音间,对生活永远有期待。这种“精神富足”,是最好的抗衰老药。
第二,生活规律,心态乐观。这些老艺术家普遍作息规律,不熬夜、不暴饮暴食。你看贺小书,每天定时吃饭、定时锻炼、定时小憩,生活节奏比90后还健康。而且他们大多性格开朗、豁达。经历过战争、动荡,他们早就看透人生起伏,反倒活得更通透。
第三,脑子常用不生锈。89岁的李瑛喜欢每天读书看报,潘淑兰坚持练声、背台词。这种持续使用认知功能的行为,在医学上被认为可以显著降低老年痴呆风险。与其说他们长寿,不如说他们活得“高级”。
叶琳琅
还有一个很关键的点:家庭和睦。虽然有些人年轻时经历过丧偶或家庭变故,但多数人晚年都有知冷知热的伴侣、孝顺的子女。2025年《健康时报》的专题里就指出,情绪稳定、家庭幸福,是影响老年人健康寿命的重要心理因素。
说到底,长寿不是偶然,而是他们几十年来好习惯、好心态、好人缘的集合体。他们活出了中国人理想的“老年样子”:有尊严、有价值、有快乐。
郭艺文
这12位长影老艺术家,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值得尊敬的一群人。他们用一生的光影光辉告诉我们:热爱可以战胜时间,专业可以穿越岁月,生命的价值不仅在于长度,更在于厚度。
曲伟
在流量冲刷的今天,我们不妨多给这样的老人一些关注。他们或许不会拍抖音,也不会直播带货,但他们身上有我们的根,有我们民族最深的温度。希望未来的中国电影,也能继续传承这种“把戏当命”的精神。
毕竟,真正的经典,不怕时间久。真正的艺术家,永远不老。
百度百科-赵文瑜、潘淑兰、卢桂兰、李瑛、郭艺文、王洁人、刘汉璞、陈学洁、蔺娜、刘廷尧、曲伟、贺小书
来源:清绾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