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志愿服务为载体,培育中职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职业素养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8 18:41 1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主阵地,其育人质量关乎国家产业发展的未来。当前,中职学生群体在学习动力、自我认知和社会认同等方面面临诸多挑战。本文旨在分析中职学生现状,并探讨如何通过系统化、课程化的志愿服务实践活动,有效提升其社会责任感、沟通协作能力及职

中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主阵地,其育人质量关乎国家产业发展的未来。当前,中职学生群体在学习动力、自我认知和社会认同等方面面临诸多挑战。本文旨在分析中职学生现状,并探讨如何通过系统化、课程化的志愿服务实践活动,有效提升其社会责任感、沟通协作能力及职业素养,构建“实践-感悟-内化-成长”的德育新模式。

一、中职学生现状

中职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同时又面临着从基础教育向职业技能教育转型的特殊阶段。他们的现状呈现出鲜明的两面性。

(一)内在优势与潜能

1、文化基础知识薄弱,但思维活跃。相较于理论学习,许多中职学生更倾向于通过实践操作来学习和表达自己。他们对手工、技术、实操类课程往往抱有更浓厚的兴趣,具备成为能工巧匠的巨大潜力。

2、性格顽劣,但渴望被认可。他们内心深处强烈渴望得到老师、家长和社会的肯定与尊重。一旦在集体中找到归属感,便会表现出很强的自信和团队精神。

(二)面临的现实挑战与问题

1、学习自信心不足,动力欠缺。多数学生曾长期经历传统学业评价体系下的挫折,容易产生“我是失败者”的自我认知,对文化理论学习存在抵触或畏难情绪,学习内在驱动力不足。

2、未来方向模糊,规划缺失。虽然选择了专业,但对行业的认知、职业的路径缺乏清晰了解,导致学习目标不明确,对未来感到迷茫。

3、社会认同感低,行为易偏差。受“重普教、轻职教”社会观念的影响,他们易产生自卑心理,敏感于外界目光。部分学生甚至通过沉迷网络、违纪等方式寻求存在感和宣泄途径,社会责任感相对淡薄。

4、综合素养待提升。在专注技能训练的同时,沟通能力、协作精神、规则意识、抗压能力以及服务社会、奉献他人的意识有待系统性地培养和提升。

这些挑战的核心之一在于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培养社会责任感,不仅是德育的要求,更是将其转化为内在成长动力、清晰自我定位、提升综合素养的关键钥匙。

二、 志愿服务,是赋能中职学生素养提升的有效载体

志愿服务作为一种体验式、服务性的教育形式,其“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内核与中职教育的实践性、社会性高度契合,是破解上述难题的一把“金钥匙”。为何志愿服务是有效载体?

1、 提供替代性成功体验。志愿服务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脱离传统学业评价的舞台。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和技能服务他人、贡献社会,从中获得价值感和成就感,从而重建自信。

2、创设真实的社会化情境。志愿服务将学生从封闭的校园带入广阔的社会。他们在真实场景中与人沟通、处理问题、遵守规则,这是任何模拟教学都无法替代的社会化成熟过程。

3、实现技能的价值升华。通过所学的专业,服务社会。如汽修专业学生可以开展公益检车服务。在此过程中,技能不再是课本上的死知识,而是服务社会、温暖他人的活工具,极大地激发了学习兴趣和职业自豪感。

三、 构建“三位一体”志愿服务体系

1、课程融入。将志愿服务纳入德育课程,课程内容涵盖志愿者服务理念、沟通技巧、安全防护、礼仪规范等,结合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方式,强化责任意识。

2、活动支撑。建立“基础+特色”的志愿服务项目库,包括校园文明岗、社区助老、环保行动、大型赛事服务等,利用节假日和寒暑假组织学生全员参与、分层实践。

3、机制保障:推行“志愿服务积分制”,将服务表现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并设立“志愿者之星”表彰机制,激发学生积极性。

四、打造“校社家”协同育人模式

与社区、福利院、公益组织等共建实践基地,提供多样化服务场景。开展“家庭志愿服务日”活动,鼓励学生与家长共同参与公益,扩大德育辐射面。引入社会工作者、优秀志愿者担任校外指导老师,提升服务专业性。

五、强化反思与成长闭环

每次服务后,组织学生开展“分享会”,引导学生撰写实践日志,深化情感体验。通过分享会、成长日记、主题征文等形式,引导学生思考:“我看到了什么?我做了什么?”“我的服务对象需要什么?我为他们带来了什么?”“这次经历如何改变了我对自己和社会的看法,我学会了什么?”同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跟踪学生成长,优化活动设计。

六、 结语

中职学生是未来大国工匠的摇篮,他们不仅需要精湛的技艺,更需要丰盈的内心、健全的人格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志愿服务为载体,构建一个精心设计、层层递进的实践育人模式,能够有效引导中职学生在服务社会、奉献人民的实践中重新认识自我、明确价值方向、锤炼专业技能、涵养家国情怀。这不仅是对其个人成长的赋能,更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既有过硬本领、又有担当精神的全面培养技能人才的必然要求。(通讯员 翁芳屏)

来源:火龙果视频官方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