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发、原理与挑战:AI视频生成全面起飞背后的技术逻辑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8 16:48 1

摘要:过去一年,AI视频生成领域彻底“起飞”了。OpenAI 的Sora、谷歌DeepMind 的Veo 3、Runway 的Gen-4,一个接一个地登场,生成的视频质量高到几乎可以以假乱真。不仅画面真实,连光影、动作、镜头语言都越来越接近专业级影视制作。Netfl

过去一年,AI视频生成领域彻底“起飞”了。OpenAI 的 Sora、谷歌DeepMind 的 Veo 3、Runway 的 Gen-4,一个接一个地登场,生成的视频质量高到几乎可以以假乱真。不仅画面真实,连光影、动作、镜头语言都越来越接近专业级影视制作。Netflix 也在剧集《永恒宇航员》中,首次大规模使用 AI 视频技术,打破了 AI 视频只停留在实验室里的印象。

但这场技术狂欢背后,隐藏着许多容易被忽略的技术细节、资源消耗问题和创作生态的剧变。

AI 视频生成的技术基础,说白了就是一种特殊的“修复”模型——扩散模型(diffusion model)

它的工作原理其实很好理解:先把原始图像或视频加上“噪声”,直到变成雪花点一样的乱码;然后训练一个模型,逆着这个过程把乱码一步步“还原”成你想要的图像。训练的过程,就是让模型学会“从混乱中识别出秩序”。

而在视频生成中,这个过程又更复杂了一些。因为视频不是一张图,而是一帧帧连续的画面。这就意味着模型不仅要生成每一帧画面,还要保证前后帧之间的连贯性。

视频生成计算量极大。如果直接处理原始像素,生成一分钟视频的数据量可以轻松突破数十亿级别。因此,最常见的方式是使用 潜在扩散模型(Latent Diffusion Model,LDM)

潜在扩散模型的巧妙之处在于,它并不直接修复图像或视频,而是先把它们压缩成“潜在空间”的数学编码,再在这个空间中进行扩散和还原,最后再解码回真实画面。就像你用压缩包传电影,生成模型也在“压缩空间”里省力操作。

此外,OpenAI 在 Sora 中提出的另一个关键技术,就是把 Transformer 引入扩散模型中。原本 Transformer 是用在处理文本的(比如 GPT 系列),但它处理“长序列信息”非常擅长。视频正是一个时间序列,于是 Transformer 被用来保证视频各帧之间的逻辑一致、动作连贯,这样就不会出现“人突然消失”或“物体漂移”的问题。

视频生成的演进不止于画面质量提升。DeepMind 的 Veo 3 迈出了关键一步:音视频同步生成。

Veo 3 能在生成视频的同时,自动匹配对白、环境音和背景音乐,不再是“哑巴视频”。技术上,它的做法是把音频和视频都压缩到同一个潜在空间,并在扩散过程中同步生成,确保声画同步。

这里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趋势:扩散模型和大型语言模型(LLM)之间的界限正在模糊。

传统上,文本生成靠 Transformer(比如 GPT-4、Gemini);但 DeepMind 最近透露,他们正在用扩散模型尝试构建语言模型。因为在某些场景下,扩散模型比 Transformer 更节能,未来可能会出现“更高效的 LLM”,由扩散模型驱动。

AI 视频生成技术的飞跃,确实令人兴奋。但它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能耗极高:生成一分钟高质量视频,所需算力远超图像和文本;内容真假难辨:社交平台已经开始被 AI 伪造的视频充斥,信息污染严重;创作者生态冲击:普通创作者不得不与 AI 生成的“流水线作品”竞争,原创内容的生存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AI 视频生成不再是“未来技术”,它已经是这代内容创造者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但理解它的底层逻辑,或许是我们站稳脚跟、发挥创造力的第一步。毕竟,技术本身没有好坏,关键看我们怎么用。

来源:亓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