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想象在黑漆漆的深海里,一束束幽绿的光似夜空中的鬼火般闪烁,这并非科幻电影的特效,而是达摩鲨布下的致命陷阱——它们靠肚子上的发光器伪装成小鱼群,等着不知情的猎物自投罗网。
想象在黑漆漆的深海里,一束束幽绿的光似夜空中的鬼火般闪烁,这并非科幻电影的特效,而是达摩鲨布下的致命陷阱——它们靠肚子上的发光器伪装成小鱼群,等着不知情的猎物自投罗网。
正在享受夜晚海泳之时,突然腿上一阵钻心疼痛,仿佛被高速运转的电锯击中一般,上岸后惊恐地发现腿上有一个完美圆形的伤口,好似被精准的曲奇切割器挖去了一块肉。
这种神秘攻击并非源于什么深海巨怪,而是一种体长与一支雪茄相近的小鲨鱼,名为达摩鲨,别看它身形不大,却是海洋中最为高效的“挖肉机器”,就连大白鲨和虎鲸见到它们也得避让三分。
神秘伤口,困扰科学家长达百年
早在1870年代,海洋生物学家便在鲸鱼与海豚身上发现一种奇特的伤口形态,这些伤口的边缘极为整齐,仿若用圆形模具切割而成,科学家都不明就里。
直到20世纪70年代,这个谜团才得以解开,彼时美国海军多艘潜艇遭遇神秘破坏状况,声纳系统的橡胶导流罩上出现了好几十个规整的圆形坑洞,维修需花费数百万美元。
起初军方认为可能是敌对国家的新型武器;之后海洋学家前往调查,直到1982年才确定,那罪魁祸首是这种体长仅40到60厘米的小鲨鱼,达摩鲨的咬合力可达每平方英寸好几吨,连潜艇外壳都能咬穿。
深海恶魔,配备生物武器系统
达摩鲨是进化中的奇迹,其全身装备恰似特种部队的作战系统,它腹部有着上千个发光器,能发出幽绿的生物光,在深海里,这既是伪装,也是诱饵。
最令人称奇的是它们脖颈处那一圈黑色的“项链”此处不发光,于黑暗中望去,好似一群小鱼的模样,当好奇的猎物靠近时,达摩鲨便显露出真实面目。
它们的牙齿系统堪称自然界的完美设计,上颚牙齿又细又尖,用以刺进并固定猎物;下颚牙齿好似一排锋利的匕首,每颗牙都带有锯齿边,可轻易锯开皮肉乃至金属。
攻击过程,海洋版电锯惊魂
海洋里达摩鲨的攻击方式堪称高效的捕食策略,其整个过程仿若一场精心谋划的特种作战:
第一步它们会躲藏起来,进行伪装,借助深海的黑暗环境,通过发光器模拟出小鱼群的效果,静静地悬浮在水中,等待猎物靠近。
第二步突然吸附,当虎鲸、海豚或者大型鲨鱼经过时,达摩鲨会迅速靠近,用它那如同吸盘般的嘴唇紧紧吸附在猎物身上,进而形成真空密封。
第三步为旋转撕扯,达摩鲨会以身体作为轴高速旋转,与此同时,下颚锯齿状的牙齿深深扎进肉里,仅用2到3秒便可挖出一块直径5到7厘米、深2到3厘米的肉块。
第四步便是赶紧撤离,得手之后即刻松开,消失于黑暗之中,整个过程极为迅速,受害者往往来不及反应。
因这种攻击造成的伤口颇为特殊,其边缘如同冲压成型般十分整齐,故而称其为“曲奇切割器”伤口
生态位解析,深海中的机会主义者
达摩鲨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地位颇为特殊,2021年11月,《科学报告》杂志刊登的最新研究表明,传统认为它们主要捕食大型海洋生物的观点需要修正。
科学家采用稳定同位素分析以及环境DNA技术,发现达摩鲨的食谱当中:
约60%是中小型鱼类和鱿鱼
约30%是深海甲壳类动物
仅有不到10%来自大型海洋哺乳动物和鱼类
这也就是说,达摩鲨属于机会主义的捕食者,平日里以小鱼和鱿鱼为食,仅在有大型生物经过时,才得以饱餐一顿。
它们借助垂直迁徙的方式来使觅食效率达到最大化,白天待于1000到3500米的深海之中,夜晚则游至不足200米的浅海去觅食,这种昼夜垂直迁移的范围在所有鲨鱼当中算是比较大的。
人类风险,数据背后的真相
虽然达摩鲨攻击力较强,但其对人类的威胁实际并不大,根据国际鲨鱼攻击档案(ISAF)截至2023年的统计数据:
全球被确认的达摩鲨攻击人类的情形仅有8次,并且没有一回是致命的,
热带海域中,大部分攻击发生在北纬20度至南纬20度之间的区域
攻击时间多在夜晚19点至凌晨4点之间
2019年3月,夏威夷发生连续攻击事件,经调查发现,彼时该海域水温异常升高,致使达摩鲨活动范围向近岸扩展,与人类游泳区域产生重叠。
最有名的例子当属2009年的也门航班坠机事件,打捞起的尸体中存在多具带有达摩鲨咬痕的,不过这是特殊情况下的偶然状况。
海洋生物学家表示,达摩鲨攻击人类多数是认错了——将游泳者腿上的反光错认为是鱼鳞闪光,一旦咬住后发现并非平常食用之物,便立刻松开。
科学新解,颠覆传统认知
2021年,特拉华大学亚伦·卡莱尔等人的研究彻底改变了我们对达摩鲨的认知。借助生化追踪技术,他们发现:达摩鲨胃内容物中大型动物DNA占比很低,通过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可知,其营养级为4.2.该数值比大白鲨的4.9低不少,脂肪酸组成更接近以小鱼为食的物种。
这项研究解开了一个长久以来的谜团:为何达摩鲨能保有如此庞大的种群数量(据推测全球有好几千万条)?倘若它们主要以大型动物为食,资源根本不足以供养这么多。
实际上达摩鲨在生态中所扮演的角色更似“清道夫”而非“顶级捕食者”,它们依靠啃食受伤或虚弱动物身上的肉,发挥自然选择的作用,助力淘汰群体里的弱势个体。
如今科学研究已然表明,达摩鲨并非如我们所认为的那般“凶残”,它们只是进化出了独特的生存策略,于资源匮乏的深海环境中,寻得了自身的生存之位。
那些惊人的攻击能力,实际上是对极端环境的适应结果,海洋生物学家卡莱尔表示:“我们不可用人类的标准来评判自然界的捕食行为,每个物种都在为生存奋力,达摩鲨不过是做得较为出色罢了,”夜幕降临,深海中那些身体散发幽绿光芒的小鲨鱼又再度向上迁徙,它们延续着已经存在了千百万年的生存之道,在浩瀚海洋中扮演着自己独特的角色,
从达摩鲨的存在我们知晓:自然界中并无所谓“怪物”只有尚待认知的奇迹,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实则是在守护那些神奇生物以及它们所代表的生物多样性。
下次你听闻某种生物言“可怕”时不妨多问一句:是确实可怕,还是仅因我们不太知晓?在深不可测的海洋中,每个生命都应被尊重与理解。
(声明:本文内容9O% 以上基于自己原创,少量素材借助AI辅助,但是所有内容都经过自己严格审核和复核。图片素材全部都是来源真实素材或者AI原创。文章旨在传播科学知识,请知悉。)
来源:深远见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