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仲夏黄昏,旭水河淌着碎金。在桥头镇白房村的便民广场上,76岁的陈大爷指着眼前灯火通亮的彩虹步道,对游客笑呵呵地说:“那儿原来就是个土坡坡,现在晚上亮堂堂,城里人都跑来跳舞哩!”他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写满了自豪。
仲夏黄昏,旭水河淌着碎金。在桥头镇白房村的便民广场上,76岁的陈大爷指着眼前灯火通亮的彩虹步道,对游客笑呵呵地说:“那儿原来就是个土坡坡,现在晚上亮堂堂,城里人都跑来跳舞哩!”他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写满了自豪。
这个曾经因交通闭塞而沦为“孤岛”的半岛村庄,如今靠“一朵花”吃上了“旅游饭”,迎来美丽蜕变。
“一事一议”议新景 “宜居宜业”迎丰年
“咱们村的事,还得咱们自己议!”在白房村百年黄桷树下召开的“一事一议”院坝会上,村支书练刚话音落下,现场村民连连点头。通过10余场这样的院坝会,村民们共提出20条建议,最终确定实施自贡市贡井区桥头镇旭水河白房村段护河堤区域提升改造项目。
“咱们河边新修的观景台和长椅可真方便,走累了随时能坐下歇歇脚、看看景!”村民李大妈高兴地说,“这儿视野好,河水、树荫看得一清二楚,白天晚上都有人坐这儿聊天锻炼,又舒心又有人气!”
白房村的变化是实实在在:2.5公里彩化道路如彩虹环绕,67盏太阳能路灯点亮乡村夜晚;2座生态公厕有效解决游客“方便难”;水文观测点既守护防汛安全,也成了科普小课堂。
最让村民骄傲的还得是百亩油葵轮作项目。“这可真是‘一箭三雕’!”练刚掰着指头算起了效益账:“前期以花为媒激活旅游,带火餐饮民宿;后期精深加工,榨取‘液体黄金’。”正在直播的村民小刘手机响个不停:“订单都排到下个月了!”
“夜经济”点燃烟火气“乡愁味”留住远方客
如果说基建改造是“塑形”,那么丰富的农旅活动便是“铸魂”。
华灯初上,白房村变身露天狂欢场。8月29日开幕的农旅融合消费季活动,让静谧村庄沉浸于欢声笑语之中。夕阳余晖洒在河面,与村民们的欢笑声交相辉映,美如画卷。
“九大碗”体验区人气最旺。70多张圆桌次第排开,蒸腾的热气裹挟着花香。“这粉蒸肉用的是粮食猪!”镇干部端着餐盘热情推介,“尝尝‘桥头三嫩’,咱们镇的非遗美食!”
成都游客李女士一边拍摄一边感叹:“在花海边吃坝坝宴,远处是夕阳河流,能在七夕节体验到这份浪漫,我要多拍照记录,让朋友都羡慕!”
夜市上,40多个摊位蜿蜒如龙。村民带来的蔬菜水果、土鸡蛋、蜂蜜等农产品备受青睐。67岁的王大爷摊位前围满了人:“我家的巨峰葡萄是优质品种,今天摘今天卖,一会儿就抢光!”张大姐热情地招呼游客尝蜂蜜:“先尝后买,咱们的日子越过越甜喽!”
据统计,通过为期一个多月的油葵赏花季和农旅融合消费季等活动,白房村累计吸引游客超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增收近10万余元。
“一镇一品”精准破题 “百村百业”全面开花
接下来,桥头镇以非遗“桥头三嫩”为IP,推出“半岛漫游+果蔬采摘+农耕体验”组合产品,推动游客从“路过”转向“停留”。来自成都的王先生赞不绝口:“没想到一个镇这么好玩,上午摘果,下午赏花,晚上品宴,下次还带朋友来!”
桥头镇的乡村振兴实践,正如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在贡井区荡起层层涟漪。
近年来,贡井区持续推动“一镇一品”差异化发展:成佳镇以“龙须淡口”非遗工坊为支点,整合大头菜和葡萄产业,打造四季采摘与研学链条;建设镇依托“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招牌,以荷为媒开发荷花宴,联动周边体育公园和健康旅游基地,构建多元业态;莲花镇借红枫资源打造“彩色经济”,结合赛事活动拓展生态休闲和民宿板块;五宝镇聚焦优质粮油作物,推动“园区+院落”融合发展……
从“一镇一品”到“百村百业”,贡井区正通过深挖文化内涵、激活产业动能,推动乡村振兴从“点上开花”向“面上成景”跨越,绘就“盐都发端·多彩贡井”的崭新画卷,让乡村振兴的种子在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李惠玲)
来源:自贡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