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86年末,千里冰封的冬季,我的爸爸、妈妈经团部和师部领导批准同意,从此结束20多年从事西北边疆兵团战士生涯,返回内陆祖籍河南老家,前往平顶山市区工作。我和弟弟随从前往。)
我出生在新疆兵团,小时候的家在基层连队。
(1986年末,千里冰封的冬季,我的爸爸、妈妈经团部和师部领导批准同意,从此结束20多年从事西北边疆兵团战士生涯,返回内陆祖籍河南老家,前往平顶山市区工作。我和弟弟随从前往。)
网络图片
在连队居住区所有的成年人还是沉浸在悲痛交加期间里的一天,我还是那样环视连队四周之后,把注意力放在连队大礼堂。连队大礼堂的房檐下的大门外两侧,一左一右摆放着令人恐怖的花圈。我看到肃穆庄严的场景,我震惊,我心怯,我不敢近距离观看,更不敢走进连队大礼堂。有许多次,我远距离观看连队大礼堂的两扇大门。其中有一次,借助成年人开门和掀开棉门帘的刹那间,我的目光快速向连队礼堂的内部望去。我隐隐约约看见,空荡荡又漆黑一片的连队大礼堂的内部紧挨墙壁的位置摆放着许多个令人生畏花圈。
(连队大礼堂内原本空荡荡的和漆黑一片,原因是,里面没有窗户,也没有桌椅板凳,采光依赖照明灯和敞开的大门。做为6岁小孩子的我,因为怕黑,从不单独进入连队大礼堂。就是进入,我也要选择与连队居住区的男女老幼同时进入。)
网络图片
接近中午时间,我发现连队大礼堂大门两侧的花圈不见了。我当时就知道,一定是冬天“呼呼”作响的寒风太凌冽了,造成连队大礼堂的大门外什么也不摆放。花圈属于过于轻巧的物品,不能很规则的摆放在大庭广众之下的门厅室外。
其中的一天,我探索奥秘一般地远距离向连队大礼堂望去,我感到正值数九寒天的隆冬季节,连队大礼堂原本安安静静又冷冷清清的两扇大门从内向外散发着人气聚集的温暖气息。我当时就猜测,连队里的叔叔阿姨们在连队领导的安排之下,在连队大礼堂内聚集,再由连队领导召开会议。在我以后的慢慢成长的时间里,许多年的冬天,连队里的公共设施大礼堂里的两扇大门都是紧闭,没有人气来滋养,呈现出的只有寂静和冷清,与连队居住区的其它地方一样寒冷。
(那时的1970年代,我家所在的新疆兵团基层连队,在一年四季里,每相隔10天或者10几天时间,从团部赶来放电影的。每当这时,连队大礼堂就会大门敞开,连队男女老幼争先恐后的进入。人气就会爆满。我认为,在大自然中,还是人最有活力和生机勃勃。)
连队居住区里的叔叔阿姨们突如其来的变化,并且,一连好几天。很显然,与往日里热血沸腾,战天斗地wg时代的精神状态格格不入。
网络图片
许多天以后,我还是一如往常地在家里独自玩耍和手工制作小白花,玩的兴趣正浓的时候;也是连队居住区里的叔叔阿姨们从悲痛中慢慢缓解的时候。连队居住区的叔叔阿姨们的脸上又渐渐恢复了往日的容颜,好像悲伤的情绪慢慢远去。
网络图片
我记不清什么时候,听见连队居住区2、3个的叔叔阿姨们在一起议论,说是,连队大礼堂内部摆放的花圈已经在连队里的一个什么地方烧了。
从此,我也不喜欢手工制作做小白花了。我觉察到,连队里的叔叔阿姨们已经从悲伤中走出,又回到往常一样该干什么干什么的日常生活之中。我盼望着再一次看见连队里的叔叔、阿姨们的胸前戴着小白花时悲伤样子,时间在前行,我不到6岁时的想象事与愿违。
直到如今,在我不到6岁的记忆里,依稀可见1976年1月寒冷冬季里的某一天,我眼前所有的叔叔阿姨们都猛然陷入惊天动地的悲痛万分的几天时间。当时的我年纪小,不理解自己的眼前发生了什么事。
到后来,在慢慢成长的岁月中,我从周围成年人的口述和各种媒体中逐渐清楚地了解事情的起因。才知道我刚记事时的记忆里,留存了新疆兵团我家所在的基层连队身为兵团战士的叔叔阿姨们团结一致,沉痛哀悼敬爱的周恩来总理。
几个月之后的一天,从团部放映队来到我家所在的基层连队的放映员,使用设备播放电影纪录片。意想不到的是,此纪录片中是记录周恩来总理光辉灿烂的一生……纪录片的最后是,天地同悲,日月哽咽,难忘十里长街百万群众眼含热泪送别总理,看着周总理的灵车行驶的方向……
从这部电影纪录片中得知,举国上下沉痛哀悼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缅怀人民的好总理,我们怀念您。
网络图片
此后的成长经历中,我从收音机,报纸,电视等媒体,多次了解到到周恩来总理的丰功伟绩。特别是,我家在2012年10月买了家用台式电脑以后,可以随时搜索了解和怀念一代伟人周总理。2015年,我买了智能手机,手机小视频上时不时地跳出怀念周恩来总理的图片和视频。
来源:虎骐威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