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起因是罗永浩在直播中,直言华与华给西贝十年咨询收费6000万,直言其为“品牌刺客”,并对其服务价值表达强烈质疑,还要求对方通过共同朋友私下致歉。
这两天罗永浩与华与华的商业风波引发热议。
起因是罗永浩在直播中,直言华与华给西贝十年咨询收费6000万,直言其为“品牌刺客”,并对其服务价值表达强烈质疑,还要求对方通过共同朋友私下致歉。
然而,罗永浩怼华与华,火来得快,灭得也快,两天后,罗永浩发文称“华与华老板已经私下正式道歉”,并表示事件“暂告一段落”。
从公开质疑到企业主道歉,时间短、转折快,这场戏剧性的反转到底隐含了哪些商业内幕?
近年来,品牌咨询行业屡遭质疑,服务内容难以量化、收费标准不透明等问题频频被提起。
6000万元的咨询费用,是否对应了等值的服务成果?普通消费者和大众企业主对此并无清晰认知。
这正是罗永浩发声的核心:在商业合作中,不能只看合同金额,更要看价值交付是否对得起投入。
他说得直白,但反映出的,是不少企业主和消费者的真实想法。
华与华方面的快速道歉,不仅让事件降温,也让公众看到了一种不同于“官方公关稿”的应对方式。
在许多企业选择“深表遗憾”“加强整改”的官样文章,看似客气实则甩锅。
相较之下,华与华的快速致歉至少未将路堵死,及时认错,总好过硬扛着让争议持续发酵。
虽然道歉并未公开发布,但从结果来看,对缓和舆论、修复形象起到了作用。
这不由的让人想到了,2018年星巴克在美国的种族歧视危机,当时店员因两名黑人未消费便报警,引发舆论海啸,连奥巴马都公开表态。
星巴克没有止步于“深表歉意”的官腔,而是关闭全美8000多家门店开展种族平等培训,CEO亲自出面道歉、修改门店规则,这些实际行动才真正让品牌口碑逐步恢复。
如今华与华老板既已致歉,若能跟进实际行动,比如公开咨询收费明细、为客户设计“服务价值评估表”,或能平息“被刺客”客户的不满,为形象翻盘创造可能。
这场风波之所以迅速发酵,还在于公众对“品牌服务价值”的高度敏感。
在信息公开程度不断提升的今天,消费者早已不是信息弱势群体,在罗永浩发声后,社交平台上迅速出现大量关于华与华过往案例的讨论。
网友们自发分析其服务成效,甚至对其收费逻辑进行拆解。
这种“全民审计”的现象,说明企业若不主动公开服务价值,迟早会被公众倒逼着解释清楚。
这场事件看起来是一次商业冲突,但本质上是一次关于“企业如何面对公众监督”的现实案例。
罗永浩的言辞激烈,但他所提倡的“消费者有知情权”“服务价值应可量化”的观点,在今天的商业环境下具有现实意义。
企业不是不能犯错,而是不能在犯错后装糊涂。
越是信息透明的时代,越需要实在的回应。企业若能把消费者当作合作伙伴,而不是单纯的变现工具,那么哪怕收费高、服务贵,只要价值清晰,公众依然愿意接受。
两天时间,一次直播开炮,一次私下道歉,看似是风波的终点,其实也是对行业的一次提醒。
来源:时代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