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这里,我们领略名校风采,感受大学气息,播下筑梦种子,成就不凡人生。
在这里,我们领略名校风采,感受大学气息,播下筑梦种子,成就不凡人生。
岁月的河流缓缓流过,成长的足迹深深留下。前进需要源源不断的动力,树立目标,明确方向,去追逐心中深藏已久的梦想。
这期为大家介绍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简称“协和”(PUMC),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直属的唯一国家级医学科学学术中心和综合性医学科学研究机构,学校位列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入选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医学“双一流”建设联盟成员,享有“中国医学殿堂”的盛誉,实行“院校合一”的管理体制,以临床医学、基础医学、药学为核心优势,是中国现代医学教育的发源地和最高标准制定者。
学校名片
院校简称:协和
创办时间:1917年
院校类别:医药类大学
院校本部:北京市东城区东单三条9号
发展历史
1917年,北京协和医学院创建
1951年,学校由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和卫生部接管
1956年,中国医学科学院成立
1957年,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自实行院校合一的管理体制
2006年,正式定名为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7年,成为国家卫健委、教育部、北京市共建院校
2022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校训
尊科学济人道
校徽
协和徽章为璧形,寓意为中西合璧,其绿色和白色象征生命的常新与永恒。徽章的内容包括盾牌、殿堂、桂冠、玉兰、绶带及院校中英文名称。
徽章上方的“协和盾牌”象征抵御疾病、护佑生命。它由校名中的“和”(协和、人和)与“U”(Union或Unity)对应而成。“和”为草书,如飞动的蛇杖,它源于古希腊传说中的医神阿斯克勒庇俄斯手杖和使神赫耳墨斯手杖,象征神奇的医术和中立的医德,是国际公认医用标志。下面翻开的书本象征开卷有益,其左右记载的“1917”、“1956”分别是校奠基与院命名的时间。神杖、圣蛇、书本分别象征科研、医疗、教学。
名校风采
东单校区(主校区):毗邻北京协和医院,保留洛克菲勒时期古典建筑群(全国文保单位)。
亦庄研究院(经济技术开发区):聚焦前沿转化研究,建有国家药物筛选中心(亚洲最大化合物库),实验动物研究所(国家遗传工程小鼠资源库)。
天津医学健康研究院:定位京津冀协同创新,设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
主导“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咨询委员会”等国家战略项目。
知名校友
张孝骞中国科学院院士、医学教育家
林巧稚 中国妇产科学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
吴阶平 两院院士、中国泌尿外科开拓者
顾方舟 “脊髓灰质炎疫苗”之父
刘德培中国工程院院士、医学分子生物学专家
钟惠澜 科学家、热带冰雪家和医学寄生虫学家
人才培养
“八年制临床医学”(本博贯通):前2.5年在清华大学完成预科,实行“导师制+全程科研训练”,淘汰率达30%左右。
毕业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连续20年100%。
“4+4”临床医学试点班:招收顶尖高校非医本科毕业生,培养“医师科学家”。
与哈佛大学医学院共建“精准医学联合研究中心”。
自然指数(Nature Index)全球医疗机构排名第3(2024)。
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排行榜13个学科第一(2023)。
全国省级三甲医院院长中约25% 为协和校友。
科研平台及成果
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中心。
5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发现“食管癌早期筛查分子标志物”(使早期诊断率提高至90%)。
研发全球首个“皮下注射PD-L1抗体药物”(获美国FDA孤儿药认定)。
制定《中国临床指南评价体系》成为国际标准(WHO采纳推广)。
社会贡献
2003年SARS、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牵头国家诊疗方案制定。
建成全球最大国家人类遗传资源库。
“组团式”援藏援疆覆盖西部省区。
学科优势
学院拥有21个研究所、6家附属医院、10个学院、3个本科专业、105个院外研发机构,集医教研产为一体的国家级综合性医学科学研究机构。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9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专业点3个。
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A类学科有6个。基础医学A+、药学A+、生物学A+、临床医学A、护理学A-、生物医学工程A-。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等9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前1‰,临床医学进入全球前0.1‰。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以“医学国家队”为定位,在疑难重症诊疗、创新药物研发、医学标准制定三大领域代表国家最高水平。其“小规模精英教育、多学科交叉创新、全球化视野”的模式,持续为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健康中国战略及全球健康治理提供核心支撑,被国际权威期刊《Nature》称为“中国医学创新的引擎”。
Hi,我是李楠老师,一名教育工作者。
来源:作家李楠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