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七八分钟后毒性最大!云南男子捡到“巨无霸”,炒完老板娘先吃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8 17:28 1

摘要:这种蘑菇虽然有剧毒,但是如果适当处理之后也会变得非常好吃,所以他小心翼翼地把蘑菇带回了丽江。

文|万象硬核

编辑|万象硬核

«——【·前言·】——»

2025年8月的一天,一位男子来到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云岭的雨崩徒步。

这个地方在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的南侧,四面群山簇拥,风景非常优美。

这里海拔较高,气候湿润,昼夜温差大,特殊的生态环境为各类菌类的生长提供了不错的条件。

男子在野外溜达的时候,忽然看到落叶堆下面好像藏着一只巨大的蘑菇。

于是他将蘑菇采了下来,结果发现它是当地非常流行的一种蘑菇!

这种蘑菇虽然有剧毒,但是如果适当处理之后也会变得非常好吃,所以他小心翼翼地把蘑菇带回了丽江。

带回之后,男子就找了一个能够加工蘑菇的店,然后将蘑菇交给了店老板。

店老板很震惊,因为他自己开店都有20多年的时间了,但是从没见过这个品种能长这么大的,简直就是“巨无霸”。

因为这玩意有剧毒,所以老板最后决定把这蘑菇分成2次炒,下了葱姜蒜之后,又下了蘑菇,然后开大火猛烧了一下。

后面还担心毒素褪不干净,所以还让老板年娘先尝了一块。

确定毒素已经差不多消失之后,男子才开始大快朵颐。

但是这种蘑菇其实非常奇葩,不是煮熟了之后它们的毒性就完全消失的,有研究显示,在爆炒七八分钟之后,这种蘑菇的毒性反而会升高10到30倍左右,属于峰值。

所以要炒这种蘑菇最好炒20分钟以上,而且一定要趁热吃,因为凉了之后这种蘑菇的毒性又会再一次回升。

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蘑菇这么神奇呢?

«——【·毒素不会“消失”·】——»

这种蘑菇叫做见手青,隶属于牛肝菌科,是一类菌盖和菌柄在受到损伤后,会迅速变为青蓝色的菌类的统称。

从菌盖来看,见手青的菌盖通常呈圆形或近圆形,直径大小不一,小的可能只有几厘米,大的则能达到十几厘米甚至更大。

就像此次事件中出现的“巨无霸”见手青,其菌盖尺寸更是超出了常规范围。

菌盖的颜色丰富多样,常见的有红色、黄色、褐色等,有一些品种的菌盖表面还会有细小的绒毛或鳞片。

随着菌龄的增长,这些绒毛或鳞片可能会逐渐脱落。

菌盖的边缘通常比较整齐,有些种类的边缘会略微上翘或下卷。

再看菌柄,见手青的菌柄大多呈圆柱形,颜色与菌盖颜色相近或略浅,部分种类的菌柄上会有明显的网络状纹路,这也是见手青的一个重要识别特征。

菌柄的长度和粗细也因种类和生长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长度在几厘米到十几厘米之间,直径在1-3厘米左右。

当见手青的菌盖或菌柄受到挤压、碰撞等损伤时,其受伤部位会在短时间内(通常几分钟内)迅速变为青蓝色,这一独特的变色反应是见手青区别于其他许多菌类的重要标志,也是其名称“见手青”的由来。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受伤后变青的菌类都是可食用的见手青,有些有毒的菌类也会有类似的变色反应,因此,仅凭外貌特征识别见手青存在一定的风险。​

见手青是一种腐生或共生菌类,其生活习性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

它通常生长在海拔1000-3000米的山林地带,尤其喜欢在针叶林(如松树、云杉、冷杉等)和阔叶林(如橡树、栎树、桦树等)的混交林中生长。

这些森林地带植被茂密,落叶层深厚,土壤肥沃,富含丰富的有机质,为见手青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营养物质。​

见手青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当降雨量充足、空气湿度较大时,便是见手青大量生长和出土的时期。

在这个季节里,只要环境条件适宜,在山林的腐叶堆、树根旁、草丛中等地方,都有可能发现见手青的身影。​

见手青的生长周期相对较短,从孢子萌发到子实体成熟,一般需要几周的时间。

成熟后的见手青会释放出大量的孢子,这些孢子随风传播,落在适宜的环境中,便会开始新的生长周期。

在我国,见手青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其中云南省是见手青的主要产地之一,除了此次事件涉及的迪庆州和丽江市外,云南的楚雄州、大理州、曲靖市、玉溪市等多个州市的山林地区,都有见手青的广泛分布。

见手青虽然味道鲜美,但其潜在的毒性却很厉害,而且它的毒素在加热之后仍然有不稳定的情况。

每年,我国都会发生多起因误食有毒见手青或食用未煮熟的见手青而导致的中毒事件。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罗宏,长期从事菌类分类、资源利用及毒性研究工作,在见手青等有毒菌类的研究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

罗宏研究员指出,见手青的毒性会随着加热过程发生显著的变化,比如毒素含量先随着加热时间的增加而升高,达到一个峰值后,再随着加热时间的进一步延长而降低。​

在见手青新鲜状态下,其体内的毒素含量相对较少,当开始对见手青进行加热(如炒制)时,随着温度的升高和加热时间的推移,见手青体内的毒素含量会出现指数级的增长,增长幅度可达10到30倍。

就是说,炒七八分钟的时候,见手青的毒性达到了最强,此时如果食用,中毒的风险会非常高。​

当加热时间继续延长,超过七八分钟后,见手青体内的毒素含量会逐渐开始下降,20分钟以后中毒风险就很低了,不过,也要趁热吃。

罗宏研究员介绍,在见手青的炒制过程中,形成的兰茂菌素在高温环境下存在不稳定性,但大部分不会降解,不会消失。

温度逐渐降低,兰茂菌素分子中的构型会发生转化,恢复为另一种具有较强毒性的构型,从而导致见手青内再次出现毒素。

因此,罗宏研究员特别提醒,见手青炒熟以后,一定要趁热食用,尽量避免在常温下长时间放置或放入冰箱冷藏。

如果一次无法吃完,也应尽快在短时间内加热后食用,并且在加热过程中也要确保彻底加热,以进一步降低毒素含量,保障食用安全。​

参考:

极目新闻《网红探店“快炒厚切见手青”引担忧,店家称“3刀16秒”太夸张 专家:炒20分钟趁热吃》2025-8-29

都市时报微博视频《小伙徒步捡到巨无霸见手青 饭店老板:没见过这么大的》2025-9-18

来源:牧子说科普

相关推荐